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融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小板
  • 3篇氯吡格雷
  • 3篇阿司匹林
  • 2篇血小板聚集
  • 2篇卒中
  • 2篇氯吡格雷抵抗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血小板计数
  • 1篇血小板聚集试...
  • 1篇血小板聚集抑...
  • 1篇血小板聚集抑...
  • 1篇血性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抑制剂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皂苷

机构

  • 5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6篇王融
  • 5篇关海涛
  • 5篇周伯荣
  • 5篇刘子凡
  • 4篇邓燕华
  • 3篇石红婷
  • 2篇许治强
  • 1篇罗冰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观察影响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因素。方法选择30例健康对照组和204例病例组,观察不同的血小板计数及诱导剂浓度对糖尿病患者餐前与餐后、采血后的检测时间、诱导剂的种类互补等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随着血小板计数的减少或增加,血小板聚集率相应的减少或增加;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花生四烯酸(AA)浓度增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增大,相应的阿司匹林抵抗(AR)或氯吡格雷抵抗(CR)的检出率增高;服用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糖尿病患者对以ADP、COL、AA为诱导剂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其影响不同;未空腹及检测时间超过3h重复性较差;服药2周后,COL、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不明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6个月后易重新出现CR。结论血小板计数、诱导剂浓度、糖尿病疾病、空腹状态、检测时间与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相关,以ADP、COL、AA作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较单一的ADP更全面、准确。
石红婷周伯荣王融邓燕华关海涛刘子凡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小板计数比浊法
三七三醇皂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三七三醇皂苷(PTS)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其中120例按随机单盲开放对照原则分为PTS组、阿司匹林组、PTS联合阿司匹林组各40例,20例不能或不愿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为对照组,均治疗6个月,期间记录血小板聚集率、卒中再发生率、消化道不良反应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3个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3个月时PTS组患者5 min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幅度小于阿司匹林组(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组、阿司匹林组、PTS联合阿司匹林组脑卒中再发率分别为18.9%、13.2%、10.8%,较对照组(44.4%)明显下降(P<0.05).3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S组和PTS联合阿司匹林组NIHSS评分较阿司匹林组明显下降(P<0.01)。PTS组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其他3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长期应用三七三醇皂苷具有预防脑卒中再发、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和改善卒中后神经功能的作用。PTS联合阿司匹林应用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可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伯荣许治强刘子凡关海涛王融
关键词:三七三醇皂苷阿司匹林脑梗死
胰岛素抵抗与血小板抵抗的关系研究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 方法:选择57例无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29例,氯吡格雷组28例;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1例,氯吡...
刘远波周伯荣王融邓燕华梁敏仪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间歇疗法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间歇疗法与常规疗法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临床价值的差异。方法收集25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单盲开放对照原则分为间歇疗法组(间歇组)(每8周内停药1周)和常规疗法组(单规组)各125例,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 Qd治疗2年。结果(1)2组脑卒中再发率无明显差异;(2)2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差异;(3)间歇组上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阿司匹林间歇疗法较常规疗法能有效减低了长期治疗导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同时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再发率,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伯荣罗冰王融刘子凡关海涛许治强
关键词:间歇疗法阿司匹林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危险因素。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服用氯吡格雷(75mg/a)10~14d后采用光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将病例分为CR组和氯吡格雷敏感(clopidogrel sensitivity,CS)组,比较两组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4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CR组42例(28.57%),CS组105例(71.43%)。CR组糖尿病(54.76%对11.43%;X^2=31.054,P=0.000)、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TIA)史(80.95%对26.67%;X^2=36.251,P=0.000)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史(26.19%对3.81%;r=16.400,P=0.000)、服用钙通道阻滞药(calciumchannelblocker,CCB)(83.33%对54.29%;2/2=10.810,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恤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66.67%对42.86%;X^2=6.803,P=0.009)和质子泵抑制药(47.62%对14.29%;,=18.375,P=0.000)的患者比例以及血浆总胆固醇[(5.23±1.07)mmol/L对(4.60±1.11)mmol/L;t=3.121,P=0.002]、血糖浓度[(6.65±2.19)mmol/L对(5.43±1.15)mmol/L;t=3.442,P=0.001]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40±1.42)%对(5.48±1.09)%;t=3.780,P=0.000]均显著高于CS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优势比(oddsratio,OR)13.7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667~112.784;P=0.015]、总胆固醇增高(OR2.828,95%CI1.574~5.080;P=0.001)、既往TIA史(OR16.627,95%CI4.691~58.934;P=0.000)以及长期服用CCB(OR4.147,95%CI 1.053~16.332;P=0.
石红婷周伯荣邓燕华关海涛刘子凡王融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影响因素
氯吡格雷抵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观察脑梗死组与高危组(脑梗死高危因素)CR发生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健康对照组68例、高危组59例、脑梗死组121例,采用光比浊法分别测定入组(氯吡格雷75 mg/d)2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服药2周后,出现CR者换用或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检测其2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非CR的脑梗死患者维持常规治疗,观察3个月、6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服药前,脑梗死组[(65.75±13.11)%]分别与健康对照组[(50.49±12.42)%]、高危组[(56.71±11.33)%]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显著性(t=4.534,P=0.000;t=7.829,P=0.000);服药2周后,高危组CR发生率为13.6%(8例),脑梗死组的发生率为29.75%(36例),且两组患者发生CR的患者中患糖尿病比例均较高(分别为50%和41.67%);换用或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70%CR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10%;服药3个月后脑梗死组未见新发CR;服药6个月后脑梗死组新发CR者15例(17.65%)。结论脑梗死组CR发生率较高,CR在脑梗死患者中可能存在时相动态变化。
石红婷周伯荣王融邓燕华关海涛刘子凡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氯吡格雷抵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