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班宗文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幽门螺
  • 5篇螺杆菌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胃癌
  • 3篇凋亡
  • 3篇幽门螺杆菌感...
  • 3篇粘膜
  • 3篇胃癌形成
  • 3篇胃粘膜
  • 3篇细胞癌
  • 3篇细胞凋亡
  • 3篇螺杆菌感染
  • 3篇杆菌感染
  • 3篇FAS/FA...
  • 2篇饮茶
  • 2篇粘膜上皮
  • 2篇粘膜上皮细胞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机构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0篇班宗文
  • 2篇吕宗舜
  • 2篇鲁重美
  • 2篇鲁重关
  • 2篇赵威
  • 1篇王强
  • 1篇杨玉龙
  • 1篇朱晔
  • 1篇柯美云
  • 1篇王邦茂
  • 1篇阎雪燕
  • 1篇姜葵
  • 1篇赵岩
  • 1篇方秀才
  • 1篇王智凤
  • 1篇王绪林
  • 1篇孙晓红
  • 1篇邱正庆
  • 1篇黄晓明
  • 1篇曾学军

传媒

  • 2篇英国医学杂志...
  • 2篇胃肠病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2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朗北部食管癌高发地区饮茶习惯与食管癌的关系: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
2009年
研究目的调查伊朗北部古丽斯坦(Golestan)省居民饮茶习惯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危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设计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此外,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评估健康受试者的饮茶模式及其饮用时的茶温。研究地点伊朗北部古丽斯坦省,该地区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高发地区。研究对象300例经组织学确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571名相匹配的邻居对照者人组病例对照研究,48582名健康受试者入组队列研究。主要转归指标与饮用热茶相关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危险的比值比(OR)。研究结果队列研究中几乎所有受试者(98%)均规律饮用红茶,平均摄人量为1升/天。39.0%的受试者饮用时的茶温低于60℃,38.9%为60~64℃,22.0%为65℃或更高。受试者报告的茶温与实际测量值为中等一致(加权K值为0.49)。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显示,与饮用微温茶或温茶相比,饮用热茶(OR=2.07,95%可信区间为1.28—3.35)或者极热茶(8.16,3.93~16.9)与食管癌发病危险增高相关。同样地,与冲泡后4分钟或更长时间再饮用相比,冲泡后2—3分钟饮用(2.49,1.62~3.83)或者冲泡后2分钟内饮用(5.41,2.63~11.1)与食管癌发病危险增高相关。饮茶温度与泡茶到饮茶的时间间隔高度一致(加权κ值为0.68)。研究结论古丽斯坦省居民饮用热茶的习惯与当地食管癌的较高发病危险之间具有强相关性。
朱晔班宗文鲁重关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饮茶习惯高发地区食管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健康受试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其发生机制在胃癌形成中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多种胃部疾病的主要原因,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其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而细胞凋亡现象是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是有核细胞...
班宗文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凋亡胃癌FAS/FASLBCL-2BAX
文献传递
系统性血管炎合并肠梗阻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总结分析系统性血管炎合并肠梗阻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12例系统性血管炎合并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2例患者中,白塞病8例,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1例,巨细胞动脉炎1例,未分类2例,男性8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44岁。9例患者在病程中并发肠梗阻,多为慢性不全肠梗阻。其中3例以肠梗阻表现为首发症状,均表现为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所有病例血沉均升高,自身抗体中抗核抗体阳性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pANCA)阳性1例。结论肠梗阻可以为系统性血管炎的首发症状或并发表现,应重视该疾病,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班宗文赵威鲁重美赵岩
关键词:系统性血管炎肠梗阻白塞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胃黏膜上皮凋亡及其发生机制在胃癌形成中的作用
2002年
班宗文吕宗舜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Fas/FasL表达的影响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 (Hp)及其不同毒力株 (cagA阳性与cagA阴性株 )感染对胃黏膜上皮细胞Fas/FasL表达的影响 ,进而探讨胃癌的发生机制。方法 胃镜下取胃窦黏膜标本 ,将研究对象按病理结果分为黏膜萎缩组、黏膜萎缩伴轻度不典型增生组、黏膜萎缩伴中度不典型增生组、胃腺癌组 ,黏膜大致正常组为对照组 ,再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与阴性组 ,并将Hp阳性组进一步分成cagA阳性组及阴性组 ,共 9组 80例。以快速尿素酶试验、PCR及组织学等三种方法检测Hp ,用PCR方法对Hp进行分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等表达情况。 结果 Hp感染率为 6 0 .0 % ,cagA阳性率为 90 .4 7%。非腺癌病人Hp阳性组Fas/FasL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组 (P <0 .0 5 ) ,腺癌组Fas/FasL表达明显高于大致正常组及黏膜萎缩、黏膜萎缩伴轻度不典型增生、黏膜萎缩伴中度不典型增生组 (P<0 .0 1)。cagA阳性组Fas/FasL表达与cagA阴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早期即黏膜萎缩阶段已出现Fas、FasL等的表达增加 ,随细胞凋亡的增加 ,黏膜上皮细胞萎缩加重 ,细胞DNA不稳定性增加 ,并出现不典型增生加重 ,Fas、FasL的表达随之增强 ,一旦肿瘤细胞形成 ,Fas/FasL表达进一步增强 ,形成局部免疫豁免区 。
班宗文吕宗舜阎雪艳王绪林王邦茂杨玉龙姜葵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FAS/FASL表达胃癌发病机制
健康人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方法的评价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健康人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心率变异(HRV)分析及标准心血管自主神经检查,比较健康志愿者餐前、餐后自主神经功能。结果 1)健康志愿者餐后心率高于餐前。但餐前、后标准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无差异。2)HRV分析发现,健康志愿者餐后与餐前比较,交感成分增强(P<0.05),交感-副交感比例增加(P<0.05),而副交感成分减弱(P<0.01)。结论进餐联合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可能有助于反映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HRV分析比标准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具有优势。
赵威孙晓红方秀才王智凤班宗文柯美云
关键词:健康志愿者自主神经功能HRV分析
幽门螺肝菌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其发生机制在胃癌形成中的作用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多种胃部疾病的主要原因,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其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而细胞凋亡现象是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是有...
班宗文
文献传递
热茶增加食管癌发病危险建议饮茶前适当晾5分钟
2009年
Islami等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评估了饮茶方式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发病危险之间的关系’(见本刊第207贡)。
David C WhitemanNHMRC princo research fellow班宗文王强鲁重关
关键词:发病危险饮茶方式食管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热茶
I型糖原贮积病合并肝细胞癌一例并国外文献复习
2009年
目的总结分析I型糖原贮积病合并肝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和肿瘤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报告国内首例Ia型糖原贮积病合并肝细胞癌病例,结合国外文献报道的14例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总结。结果本例患者19岁,男性,体检发现肝占位就诊。结合文献报道14例,总共15例患者中,肝细胞癌诊断平均年龄32.3岁(3例肝炎标记物阳性患者平均23.3岁),从确诊I型糖原贮积病到发现肝细胞癌的时间平均为23.1年(3例肝炎标记物阳性患者平均14.6年);ALT、AST轻度升高;约半数病例甲胎蛋白升高。肿瘤在各叶均可发生,肝右叶最多(8/15);多以单个肿瘤为主要表现,大小不一。结论I型糖原贮积病合并肝细胞癌起病隐匿,AFP诊断价值有限,应警惕I型糖原贮积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
班宗文黄晓明邱正庆曾学军鲁重美
关键词:肝细胞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癌前病变的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班宗文阎雪燕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基因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