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波
- 作品数:23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快径传导改变及其意义
- 冯天捷田永波乔宇顾敏姚焰牛国栋张澍
- 郭维琴治疗心衰的临床应用
- 2007年
- 李砚田田永波梁建峰
- 关键词:心衰
- 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22例
- 2007年
- 田永波李砚田
- 关键词:推拿肌性斜颈
- 接受血运重建方案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重度病变伴T2DM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接受血运重建方案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重度病变伴2型糖尿病(T2DM)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5月宝鸡市中医医院和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伴T2DM病人1913例,其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治疗的病人379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病人1534例;其中重度病变(SYNTAX评分≥33分)病人89例,比较重度病变病人行CABG和PCI术后SAQ量表(SAQ-QOL)评分分级差异,采用单因素和Cox回归模型分析重度病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PCI组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比例、吸烟史比例及术前SYNTAX评分均低于CABG组(P<0.05);PCI组冠心病家族史高于CABG组(P<0.05)。行PCI和CABG治疗的重度病变病人SAQ量表评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度病变病人行CABG术后SAQ量表生活质量评估(SAQ-QOL)评分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及脑卒中病史有关(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PD和高血压是影响重度病变病人行CABG术后SAQ-QOL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度病变病人行PCI术后SAQ-QOL评分与糖尿病病程有关(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是影响重度病变病人行PCI术后SAQ-QOL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稳定性冠心病重度病变伴T2DM病人采用CABG和PCI治疗在改善远期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接近;其中糖尿病病程是影响PCI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COPD和高血压是影响CABG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 田永波杨军录杨慧慧石践程功向宗兴
- 关键词:稳定性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运重建生活质量
- 细辛脑佐治小儿喘息性疾病32例疗效观察
- 2007年
- 田永波李砚田张连河
- 关键词:细辛脑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
- 生脉注射液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转阴率
- 2009年
- 田永波李红兵
- 关键词:心肌梗死生脉注射液
- 黄芪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黄芪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测试细胞迁移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p-ERK1/2)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 PDGF可促进VSMCs的增殖及迁移,并增加VSMCs的MMP-2、p-ERK1/2和p-AKT的蛋白表达。黄芪则可抑制PDGF诱导的VSMCs的增殖和迁移,诱导VSMCs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且呈剂量依赖性,并降低VSMCs的MMP-2、p-ERK1/2和p-AKT蛋白的表达。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在各组实验与PDGF-BB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对PDGF-BB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AKT活化有关。
- 王安杏张会军田永波郭宏徐楷
- 关键词: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血管平滑肌细胞
- 郭维琴治疗心衰之法的临床应用
- 2007年
- 李砚田田永波
- 关键词:心衰
-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治体会
- 2007年
- 李砚田田永波
-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小剂量胰岛素
- 脑心通对兔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新西兰纯种大白兔完全随机分成球囊损伤+高脂喂养(模型组)、球囊损伤+高脂和脑心通喂养(脑心通组)、球囊损伤+高脂和辛伐他汀喂养(辛伐他汀组)。于喂养前、喂养后第8周、第16周分别检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于第16周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与喂养前比较,模型组、脑心通组和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P<0.01),脑心通组和辛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心通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喂养前比较,模型组、脑心通组、辛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喂养后脑心通组、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脑心通组、辛伐他汀组的主动脉均有粥样斑块形成,脑心通组斑块厚度(0.77±0.16 mm)虽较辛伐他汀组(0.39±0.21 mm)厚(P<0.05),但较模型组(1.58±0.34 mm)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心同治理论代表药脑心通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作用可能与其降脂及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抗炎有关。
- 田永波王东琦雷新军崔长琮李红兵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心通高敏C反应蛋白球囊损伤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