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眭述平

作品数:109 被引量:1,925H指数:2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5篇骨折
  • 29篇手术
  • 18篇外科
  • 15篇股骨
  • 15篇关节
  • 12篇显微外科
  • 12篇骨折固定
  • 12篇骨折固定术
  • 12篇固定术
  • 10篇缺损
  • 10篇内固定
  • 9篇腰椎
  • 8篇肢体
  • 8篇螺钉
  • 7篇动脉
  • 7篇腓骨
  • 7篇外科手术
  • 6篇髓内
  • 6篇髓内钉
  • 6篇锁髓内钉

机构

  • 109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浙江省台州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09篇眭述平
  • 86篇曾炳芳
  • 29篇姜佩珠
  • 21篇范存义
  • 20篇张长青
  • 19篇于仲嘉
  • 17篇张先龙
  • 15篇蔡培华
  • 13篇董扬
  • 13篇徐建广
  • 12篇罗从风
  • 11篇蒋垚
  • 8篇孔维清
  • 7篇于晓雯
  • 6篇宋文奇
  • 6篇高洪
  • 6篇徐铮宇
  • 6篇陈旸
  • 6篇王建伟
  • 5篇陆男吉

传媒

  • 15篇中华创伤骨科...
  • 9篇中国修复重建...
  • 7篇上海医学
  • 7篇中华手外科杂...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中华显微外科...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5篇骨与关节损伤...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国外医学(骨...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现代康复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8
  • 7篇2007
  • 13篇2006
  • 11篇2005
  • 19篇2004
  • 12篇2003
  • 9篇2002
  • 10篇2001
  • 8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SS与SSE椎弓根螺钉断钉原因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GSS及SSE两种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标本的稳定性差异,及疲劳特性,分析造成上述差异的内在因素. 方法: 采集陈旧性国人胸腰椎脊柱标本5具,随机取样分为两组.分别用德产SSE椎弓根螺钉和国产GSS...
孔维清徐建广眭述平张长青曾炳芳
关键词:内固定器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多指再造重建血液循环的新方法被引量:4
1996年
介绍了多指再造时供,受两区动,静脉搭配的新组合。方法;在作双侧游离足趾移植再造多个手指时、先效受区的桡动脉切断,再将两组移植组织和足背动脉分别与桡动脉的近,远端吻合。结果;自1991年9月至1995年8月,共用该法再造拇指及2个手指3例,2-5指4年手指2例,共为5例17指。结果:再造17指全部成活,术后经3个月以上的随方1,所有再造指的血液循环良好,并恢复了一定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曾炳芳眭述平
关键词:指趾指再造血循环重建
带髓腔内置物股骨骨折九例环抱器治疗被引量:5
2001年
眭述平张先龙鲍琨蒋垚曾炳芳
关键词:环抱器骨折固定术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急诊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1
1996年
1991年4月~1994年8月,急诊治疗10例肢体大面积损伤伴骨骨各、肌腱裸露患者,采用带血管蒂背阔肌肌皮瓣移位修复1例,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6例,游离双侧背阔肌肌皮瓣组合移植修复3例。移植肌皮瓣完全成活6例,远端皮肤部分坏死3例,大部分皮肤坏死1例,但肌瓣均全部成活。有2例发生轻微感染,换药后愈合。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手术适应证及急诊修复创面的优点等。
曾炳芳眭述平姜佩珠瞿福明谢璧和蔡培华于仲嘉
关键词:组织缺损背阔肌肌皮瓣皮瓣移植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结合Septopal珠治疗创伤性骨髓炎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ACPC)结合Septopal珠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ACPC人工骨结合Septopal珠治疗 3 6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 ,男 2 7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为 2 3 9岁 ,骨髓炎病程为 10~ 18个月。骨缺损范围 5~ 12 5cm2 。观察 :患者手术前后的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ESR及CRP、X线摄片和CT扫描。随访时间为 13~ 2 4个月 ,平均 18 5个月。结果 :全部患者未见明显全身反应 ,3 1例局部软组织愈合好 ,窦道消除 ,X线显示ACPC与骨髓炎清除区局部骨质直接愈合 ,CT示界面处未见间隙存在 ,基本恢复骨缺损处的解剖形状。Ⅰ期治愈率为 86 1%。另 5例需要第二次清创、Septopal珠植入、ACPC载药填充的手术 ,获治愈。结论 :ACPC人工骨结合Septopal珠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具有治疗彻底、骨缺损修复好。
杨星光于晓雯王韬王建伟眭述平曾炳芳
关键词:创伤性骨髓炎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1~59岁,平均36岁;其中左侧12例,右侧15例.按Schatzker分型:V型9例,Ⅵ型18例.其中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3例,后交叉韧带断裂2例,半月板损伤3例.用改良内外侧联合切口,行微创内固定系统结合有限接触加压钢板(LC-DCP)内固定,其中3例半月板损伤,2例给予修补,另1例部分切除;3例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给予钢丝固定;2例后交叉韧带断裂行Ⅱ期手术.术后2周、1、3、6个月、1年随访,行摄片及关节活动度检查,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术后1年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术后与术后1年TPA及PA平均值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PA:t=1.012,P=0.356;PA:t=0.667,P=0.521).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6.9分(56~98分),根据此评分标准:优15例,良7例,中4例,差1例.结论:微创钢板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是理想、有效的方法,它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长期稳定性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朱让腾王建伟应有荣眭述平朱轶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2
2003年
目的 探讨复合富血小板血浆 (PRP)的陶瓷人工骨对管状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2 4只 ,体重 2 .5~ 3.0 kg,雌雄不限。随机选择一侧桡骨作实验侧 ,连同骨膜切除桡骨中上段 1cm,造成节段性骨缺损 ,填入复合 PRP的人工骨 ;另一侧为对照侧 ,仅填入人工骨。分别在术后第 2、4、8和 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手段观察两侧桡骨愈合情况。 结果 术后第 2周 ,实验侧和对照侧的新生纤维组织和骨组织均主要集中在截骨端 ,实验侧新生组织略多于对照侧。第 4、8周 ,实验侧人工骨表面及孔隙内被大量新生骨组织覆盖和填充 ,人工骨与宿主骨桥接紧密 ;对照侧的新生骨组织主要限于人工骨两端 ,且相对实验侧较幼稚。第 12周 ,实验侧骨缺损完全修复 ,人工骨表面被皮质骨完全覆盖 ;对照侧仅于两侧截骨端区域出现板层骨 ,人工骨表面未见连续性骨痂形成。 结论 复合 PRP的人工骨可用于管状骨缺损的修复 ,并有明显加速骨愈合的作用。
张长青袁霆曾炳芳陶海荣邵雷徐铮宇宋文奇张晔朱珍宏眭述平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缺损人工骨
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被引量:112
2004年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涉及胫骨干骺端的骨折,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患者平均年龄42.5岁(25~64岁)。按AO分型,A型(不涉及关节面)12例;B型(伴有部分关节内骨折)11例;C型(伴有完全关节内骨折)9例。其中,胫骨近端18例,胫骨远端骨折14例。结果患者完全负重时间为15.1周(12~26周);X线愈合时间为14.3周(11~24周)。按照Johner-Wruhs评价法,功能优为19例,良为10例,中为3例,差为0例,优良率为90.6%。浅表感染2例,皮肤水疱3例;无深部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微创钢板固定法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固定可靠,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在X线监视下进行良好的间接复位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罗从风高洪杨发民眭述平曾炳芳
关键词:胫骨干骺端骨折X线监视手术治疗微创外科硬膜外麻醉
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141
2004年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了解微创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2年1月~2002年10月共有17例(17膝)闭合性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微创钢板法治疗。患者平均年龄45.3岁(20~66岁);其中左膝12例,右膝5例;男8例,女9例。按AO分型,41B型3例,41C型14例;按Schatzker分型,Ⅱ型2例,Ⅴ型4例,Ⅵ型11例。用改良内外侧联合切口,行微创钢板固定。术后1、3、6个月及1年随访患者,行摄片及关节活动度检查,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术后1年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患者术后与术后1年TPA及PA平均值的差异无显著性(TPA:t=0.979,P=0.342;PA:t=0.659,P=0.519)。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8.7分(75~98分)。本组患者无深部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结论微创钢板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明显减少,骨折固定及时,长期的稳定性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罗从风高洪仲飙眭述平曾炳芳
关键词: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器关节功能手术方法
改良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被引量:10
2006年
张长青李鸿帅张开刚眭述平曾炳芳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腓骨移植术吻合血管青年患者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