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佩珠

作品数:85 被引量:60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缺损
  • 18篇皮瓣
  • 17篇手术
  • 17篇外科
  • 14篇组织缺损
  • 12篇骨折
  • 11篇显微外科
  • 11篇关节
  • 9篇急诊
  • 8篇拇指
  • 7篇动脉
  • 7篇指再造
  • 7篇软组织
  • 7篇软组织缺损
  • 7篇手术治疗
  • 7篇腓肠
  • 6篇髓内
  • 6篇髓内钉
  • 6篇肱骨
  • 6篇拇指再造

机构

  • 8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宁波市第六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上海海运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嘉兴市第二医...
  • 1篇扬州大学医学...
  • 1篇沙湾县人民医...
  • 1篇交通大学
  • 1篇扬州市妇幼保...
  • 1篇海口市琼山人...

作者

  • 85篇姜佩珠
  • 63篇曾炳芳
  • 52篇范存义
  • 40篇蔡培华
  • 29篇眭述平
  • 20篇孙鲁源
  • 18篇于仲嘉
  • 12篇梅国华
  • 11篇王海明
  • 6篇张长青
  • 5篇宋飒
  • 5篇盛加根
  • 3篇唐剑飞
  • 3篇谢璧和
  • 3篇赵刘军
  • 3篇冯建翔
  • 3篇张飞
  • 2篇陈琳
  • 2篇赵金忠
  • 2篇傅麟

传媒

  • 16篇中华创伤骨科...
  • 14篇中华手外科杂...
  • 9篇中华显微外科...
  • 8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实用手外科杂...
  • 3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农垦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11篇2007
  • 13篇2006
  • 10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踇甲瓣与第二跖趾骨关节和肌腱的复合移植再造拇指被引量:15
1994年
通过对趾及第2趾相对趾动脉关系的研究,我们设计了带血管神经的第2跖趾骨关节和肌腱与甲瓣再造拇指的术式,临床应用于8例Ⅳ度以上的拇指缺损,再造拇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5年,再造拇指的掌指关节恢复了功能,未见骨质吸收及关节变性,趾供区创面一期愈合。
李少华于仲嘉何鹤皋曾炳芳睦述平姜佩珠
关键词:拇指再造拇甲瓣肌腱
带蚓状肌的游离足趾再造拇、手指
1996年
自1972年以来,在游离足趾再造拇、手指手术中,应用足趾蚓状肌与缺损拇、手指蚓状肌残端或关节囊进行缝合的方法共完成手术300例,由于再造拇、手指的蚓状肌得到修复,既改善了其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又防止了掌指关节的过伸。术后随访1-22年,再造拇、手指的外形及功能均满意。
于仲嘉曾炳芳眭述平姜佩珠
关键词:蚓状肌游离足趾拇指再造
全文增补中
肢体创伤后人体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4
2000年
目的 了解肢体创伤后人体凝血状态的变化和急诊显微外科手术的安全性。 方法 将 47例肢体创伤病人分成 3组 :Ⅰa组 (例数 =2 0 )为单个肢体外伤 ,无失血性休克及头、胸部损伤 ,也未做显微外科手术 ;Ⅰb组 (例数 =13)创伤同Ⅰa组 ,但做了急诊显微外科修复 ;Ⅱ组 (例数=14)为肢体多发性创伤 ,合并失血性休克或头、胸部损伤。各组均测定血小板计数 (PLC)、血小板黏附性 (PadT)、凝血酶原时间 (PT)、纤溶酶原 (Pg)、抗凝血酶Ⅲ (AT -Ⅲ )和D -二聚体 (D -Di)。 结果 Ⅰa、Ⅰb组仅在创伤后手术前有PadT升高和AT -Ⅲ下降 ,且术后 2 4h均恢复至正常 ;Ⅱ组创伤后各期PadT、D -Di显著升高 ,Pg、AT -Ⅲ明显下降 ,术后 2 4h分别为 49.3%、2 .7mg/L、1.1g/L和 6 9.1% ,与正常值及Ⅰa ,Ⅰb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术后 72h仍未完全恢复。 结论 肢体开放性创伤后 ,只要不发生失血性休克 ,施行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是安全的 ;肢体严重损伤后数小时即可发生高凝状态 ,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应慎重 ;D -Di测定可作为创伤后早期高凝状态预测和评估的筛选试验。
曾炳芳张先龙眭述平姜佩珠蔡培华
关键词:肢体创伤显微外科手术D-二聚体
陈旧性槌状指畸形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分析陈旧性槌状指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对41例陈旧性槌状指畸形患者行手术治疗,根据损伤的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结果按Dargen功能评定方法,手术结果为优29例,良8例,可4例。结论早期采用外固定或内固定积极治疗,适当的手术方法、足够长时间和牢固的术后固定,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孙鲁源姜佩珠范存义蔡培华梅国华
关键词:槌状指手术手术治疗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2005年
郑松龚遂良姜佩珠
关键词:腓肠神经腓动脉小腿软组织缺损轴型皮瓣
游离腓肠肌肌皮瓣重建外伤性前臂屈肌缺损
<正>目的:探讨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重建前臂屈肌功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对3例前臂屈肌缺损的病例采用游离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的方法重建其屈曲功能。在肘关节以下寻找到正中神经的肌支,与支配腓肠肌内侧头的胫神经分支相吻合...
范存义姜佩珠傅麟张峰蔡培华孙鲁源曾炳芳
文献传递
局部单次使用bFGF及5-氟尿嘧啶促进屈肌腱愈合和防止粘连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局部单次使用bFGF及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促进屈肌腱愈合和防止粘连形成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来亨鸡90只,体重3.0~3.5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显露实验动物右爪第3趾趾深屈肌腱,A组切断肌腱后在断端使用纤维蛋白封闭剂(fibrin sealant,FS)0.6μL,原位缝合修复横断肌腱;B组肌腱断端使用bFGF和FS混合物0.6μL(内含bFGF 500 ng),原位缝合修复横断肌腱;C组在肌腱切断前先用5-FU浸泡肌腱,其余处理同B组。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于1、2、4、8周每组各取6只鸡第3趾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术后8周每组另取6只鸡第3趾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术后实验动物全部存活至实验完成,无肌腱断裂发生。术后8周,A组肌腱粘连程度与B、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粘连程度较B组轻(P<0.05)。组织学观察示,术后1、2、4周A组腱鞘、腱外膜及腱实质的成纤维细胞数均较B组少(P<0.05);C组在腱鞘、腱外膜少于A、B组(P<0.05),而在腱实质比A组多(P<0.05),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各组间成纤维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周A组腱鞘、腱外膜及腱实质的胶原纤维含量均少于B组(P<0.05)。在腱鞘、腱外膜,术后4周A组多于C组(P<0.05),术后8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腱实质,各时间点A组均少于C组(P<0.05)。各时间点B组在腱鞘、腱外膜的胶原纤维含量均多于C组(P<0.05),而在腱实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A、B、C组肌腱滑动距离分别为(3.51±0.56)、(2.84±0.42)、(4.56±0.59)mm,屈曲功分别为(14.08±1.85)、(20.62±3.52)、(10.91±1.53)N.mm,最大抗拉力分别为(11.26±1.83)、(15.02±2.20)、(14.4±1.57)N。各组肌腱滑动距离和屈曲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最大抗拉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大于A组(P<0.05)。结论 局部单次
盛加根曾炳芳姜佩珠范存义
关键词:肌腱愈合肌腱粘连屈肌腱BFGF5-氟尿嘧啶
一期再造拇指并重建其他伤指的掌指关节
1998年
Morrison〔1〕1980年报道以游离趾包裹皮瓣移植再造拇指以来,国内外的有关专科医师已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并不断进行了改进〔2~4〕。当遇手部严重损伤致拇指缺失,同时伴有其他手指皮肤、肌腱、关节的损伤或缺损时,必须在拇指再造的同时,解决其余...
姜佩珠楼国祥范存义施慧鹏曾炳芳
关键词:拇指再造手术指征手术方法
带血管蒂漂浮指皮甲瓣转移矫正复拇指畸形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带有漂浮指的先天性复拇指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带血管蒂的漂浮指皮甲瓣转移至存留拇指以矫正先天性复拇指畸形。结果  2例患拇术后均存活 ,外形明显改善 ,并保持了拇指的伸屈功能及感觉。结论 通过手术方法将外形基本正常但无功能的漂浮指与畸形但有功能的存留指合二为一 ,是矫正带漂浮指先天性复拇指畸形的一种有效途径。
姜佩珠蔡培华孙鲁源
关键词:拇指指畸形带血管蒂先天性
上下肢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修复下肢严重创伤一例被引量:5
2005年
患者男,35岁.2004年2月19日因车祸致双下肢严重损伤,当地医院给予左下肢下1/3截肢,右小腿清创,胫骨骨折螺钉及外支架固定.术后右小腿感染,皮肤及胫前血管、伸肌群坏死;同时,因出血在小腿上段平面结扎胫前血管.2个月后来我院治疗.入院检查见左小腿截肢,残端愈合;右小腿及足背外侧创面15 cm×8 cm,腓骨及踝关节外侧骨外露,创面周围大片瘢痕植皮区与骨相贴,右足极度跖屈内翻畸形,足趾屈曲畸形,足与趾背伸丧失,屈曲活动存在,足背动脉未能触及,足底感觉存在.X线片示:右胫骨中段骨折,螺钉及外支架固定中;距骨骨折,移位;右下肢骨骼骨质疏松明显.经术前准备,于2004年5月26日施行游离皮瓣移植.
姜佩珠范存义蔡培华孙鲁源梅国华
关键词:下肢创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