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玮

作品数:17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单胞菌
  • 7篇嗜麦芽寡养单...
  • 6篇耐药
  • 6篇耐药性
  • 5篇药性分析
  • 5篇耐药性分析
  • 5篇D2
  • 4篇病原菌
  • 3篇蛋白
  • 3篇原菌分布
  • 3篇基因
  • 3篇病原
  • 3篇病原菌分布
  • 2篇蛋白酶
  • 2篇血流感染
  • 2篇血培养
  • 2篇原核表达
  • 2篇免疫
  • 2篇活性
  • 2篇基因结构

机构

  • 13篇青岛市市立医...
  • 10篇青岛大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篇罗玮
  • 9篇闫志勇
  • 7篇毕春霞
  • 7篇王斌
  • 6篇辛晓妮
  • 5篇苏维奇
  • 3篇由晓颜
  • 3篇杨丽
  • 2篇于清华
  • 2篇李莉
  • 2篇宋旭霞
  • 2篇张卫
  • 2篇朱元祺
  • 2篇吴瑶
  • 1篇宋广辉
  • 1篇谭海艳
  • 1篇陈秀琴
  • 1篇胡明
  • 1篇侯云
  • 1篇陈安青

传媒

  • 4篇微生物学杂志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smp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
2014年
为深入研究smp基因的功能,需构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smp基因缺失株。首先,PCR扩增D2株smp基因上游、下游片段作为上下游同源臂,同时扩增获得氯霉素抗性(cat)基因,采用SOE-PCR方法将各片段连接,然后双酶切后克隆入自杀质粒pEX18Tc,构建获得重组自杀质粒pEX18Tc-Δsmp/cat,并转化入大肠埃希菌SM10λpir。通过接合将重组自杀质粒转入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野生株,经同源重组以cat基因替换野生株的smp基因,链霉素和氯霉素双抗培养基筛选接合子,15%蔗糖选择培养基筛选smp基因缺失株。PCR、酶切和测序验证重组自杀质粒pEX18Tc-Δsmp/cat构建正确,缺失株的分泌蛋白经12%SDS-PAGE证实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smp基因缺失株失去表达SMP蛋白的能力。结果显示成功获得smp基因缺失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胞外分泌途径奠定基础。
秦江楠毕春霞陈秀琴罗玮张卫任莹王斌闫志勇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同源重组基因敲除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蛋白酶纤溶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2011年
目的自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内分离得到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前期研究发现该菌株可大量胞外分泌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蛋白酶。文中旨在观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蛋白酶(S.maltophiliaprotease,SMP)在体内外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并探讨其纤溶机制。方法试管凝块法和纤维蛋白平板法体外观察SMP对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溶解作用,计算其比活性;建立SD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SMP、等渗盐水和蚓激酶,观察各组血栓重量及表面情况,检测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uglobulin lysis time,E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和D-二聚体等指标,并比较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的变化。结果 SMP同时具有溶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活性,且活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SMP不依赖纤溶酶原的激活而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并可在动物体内迅速发挥溶栓活性,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其溶栓活性发挥不依赖t-PA,也不抑制PAI-1的活性。结论 SMP具有良好的溶栓活性,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
毕春霞宋广辉闫志勇辛晓妮罗玮王斌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蛋白酶纤溶活性溶栓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临床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感染特点及其药敏。采用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BD 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真菌药敏采用K-B纸片法,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9 116例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896株,阳性检出率为9.8%,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1株,革兰阳性球菌350株,真菌37株,厌氧菌9株以及革兰阳性杆菌9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分别为49.5%和38.5%;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2.6%和20.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8.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4.4%和70.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结论本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不容忽视。临床应高度重视早期血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于清华陈安青罗玮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血流感染耐药性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单加氧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2010年
构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荧光素样单加氧酶基因表达克隆载体,并进行融合表达。PCR扩增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菌株基因组DNA中包含单加氧酶基因约1300bp的核酸片段,将其克隆到T载体pMD-18中进行序列测定,所得序列申请并获得GenBank登记号(GQ122330)。DNA star软件分析发现该基因片段中含有一个996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架(ORF),与GenBank中收录的S.maltophilia R551-3(CP001111/GenomeProject17107)和K279a(AM743169)的MO基因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和8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和90%。根据该ORF序列设计分别含有Bam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表达克隆扩增引物,PCR扩增、双酶切后将产物亚克隆到pET32a载体中,经过双酶切验证,证实成功获得了表达重组载体pET32a/MO;将其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出54.2ku的MO融合蛋白,为该酶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辛晓妮闫志勇杨丽吴瑶王斌宋旭霞罗玮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单加氧酶克隆原核表达
血液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血液病患者受到化(放)疗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因素的影响,常常造成中性粒细胞缺乏,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加之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增多等,血液病患者极易发生医院内感染,其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1]。并且由于患者的抵抗力低下,在感染的早期往往缺乏明显的感染病灶,感染进展迅速,
由晓颜罗玮郑旭苏维奇谭海艳
关键词:血液病患者医院内感染耐药性分析病原菌分布中性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降低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2套Ⅱ型分泌系统的全基因簇序列测定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经前期研究发现有2套Ⅱ型分泌系统(T2SS),根据嗜麦芽寡养单胞菌K279a、R551—3、JV3、D457的T2SS基因簇序列,以及D2株的部分测序结果设计引物,采用基因移步法逐一扩增2套T2SS基因序列,产物连接至T载体,经酶切鉴定后测序、拼接。发现有22个完整的开放多码框架(ORF),比对分析后发现T2SSl的基因簇与同种属细菌相应基因簇序列同源性均在80%以上,对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能达到97%以上,而T2SS2基因簇与K279a、R551—3对应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不及T2SS1高。2套T2SS的GspE、F、I基因同源性在50%以上,其他对应基因同源性在35%~68%之间不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则为15%~61%。2套他ss与铜绿假单胞菌PA01的同源性高于不同科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T2SS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蛋白分泌机制奠定基础。
张卫毕春霞罗玮秦江楠陈豪王斌闫志勇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同源性
某院2014年度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ICU住院患者送检的711份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BD公司P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根据CLSI 2013版判定结果。采用χ~2检验分析ICU与其他科室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和念珠菌的耐药性。结果共收集363份(51.05%)痰液标本,202份(28.41%)来自血液标本,90份(12.66%)尿标本和56份(7.88%)其他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475株,检出最多的革兰阴性菌为鲍曼不动杆菌134株(28.21%),检出最多的革兰阳性菌为屎肠球菌22株(4.63%),检出真菌共67株(14.11%)。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均敏感,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其他科室(P均<0.001)。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他宁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与其他科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菌对两性霉素均敏感,对沃尔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P均<0.001)。结论 ICU患者非发酵菌和真菌检出率高,且多种病原菌耐药情况较其他科室严重,需加强ICU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扩散。
罗玮杨丽苏维奇于清华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耐药性
肺炎克雷伯菌的表型特征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不同生物学表型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患者各种感染性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比较不同生物学表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的差异。结果共分离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1435株,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316株(22.0%)、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177株(12.3%)、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菌株113株(7.9%);标本来源以痰液标本最多,检出489株,占34.1%,其次为尿液标本,检出220株,占15.3%;科室分布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分别占21.8%、15.4%和10.8%。药敏结果显示:不同生物学表型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别较大,CR-KP的耐药率最高,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其次为ESBLs菌株,而HvKP菌株的耐药率最低,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10%。结论引起医院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较为广泛,可表现为多种生物学表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大不相同,因此,临床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应重视病原学检查。
苏维奇罗玮由晓颜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表型耐药性
不动杆菌CRISPR系统基因结构的分析及其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动杆菌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结构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CRISPR db数据库所有不动杆菌菌株序列信息,利用CRISPRfinder软件分析CRISPR基因座;通过MEGA软件对cas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及系统进化分析;收集自GenBank中的菌株基因注释,查找相关耐药基因信息,分析其与CRISPR基因座之间的关系。结果 80株不动杆菌包含11个种,21.3%的菌株含有确定CRISPR基因座,26.5%的菌株只含可疑基因座。基因座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大部分不动杆菌的CRISPR系统属于I-F型,并且根据cas1、cas3、csy2、csy3、cas6/csy4基因序列及csy1基因的存在均可分为I-Fa和I-Fb两个亚型。不动杆菌CRISPR基因座中有14种不同的重复序列,长度为24~31bp,平均重复次数为53,且不同亚型间的重复序列不同,而同一亚型内保守性较高。无CRISPR系统的菌株中A类和D类β-内酰胺酶、乙酰转移酶、核苷酸转移酶及16SrRNA甲基化酶等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均显著高于有CRISPR系统菌株。结论不动杆菌CRISPR系统属于I-Fa和I-Fb型,cas3、csy2、csy3、csy4、cas1基因序列均可单独作为不动杆菌属CRISPR系统分亚型的依据;CRISPR基因座的存在可降低某些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而基因组中相对较低的CRISPR系统携带率可能是导致不动杆菌耐药率日趋增高及更易出现多重耐药的原因之一。
付恒霞毕春霞张蒙蒙秦江楠罗玮王斌闫志勇
关键词: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基因结构
沙雷菌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CRISPR-Cas系统是细菌中的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能特异性阻止噬菌体、质粒等外源基因的侵袭从而维护自身基因组的完整性。本研究在基因组水平对沙雷菌属CRISPR-Cas系统的整体结构及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利用CRISPRfinder、BLAST在线工具及DNAstar、MEGA等软件分析CRISPR-Cas系统的分布、重复序列、间隔序列及cas1基因的特点,同时对基因组中的前噬菌体进行筛查并分析其与CRISPR-Cas系统的关系。结果88株沙雷菌有19株(21.59%)含有确定CRISPR阵列,其中9株(10.22%)同时含有cas基因簇;CRISPR-Cas系统型别主要为Ⅰ-F和Ⅰ-E,cas1基因序列的发育分类与系统分型一致。12.3%的间隔序列可与某些噬菌体或质粒高度同源;含cas基因簇的沙雷菌中前噬菌体数量少于其他组(P<0.01)。结论沙雷菌中CRISPR-Cas系统的携带率较其他细菌低且结构不完整,超过半数以孤儿CRISPR阵列形式存在。沙雷菌CRISPR-Cas系统对噬菌体有较强的防御能力,且该功能有赖于CRISPR-Cas系统结构的完整。
王梦园毕春霞兰蕾张蒙蒙秦江楠罗玮朱元祺闫志勇
关键词:沙雷菌属免疫防御前噬菌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