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作军

作品数:90 被引量:57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5篇动脉
  • 26篇腔内
  • 26篇主动脉
  • 25篇血管
  • 25篇静脉
  • 17篇手术
  • 16篇下肢
  • 15篇外科
  • 12篇深静脉
  • 12篇腔内修复
  • 12篇主动脉夹层
  • 12篇夹层
  • 11篇腔内治疗
  • 10篇下肢深静脉
  • 10篇静脉瓣
  • 9篇动脉瘤
  • 9篇修复术
  • 9篇血管腔
  • 9篇诊治
  • 9篇深静脉瓣膜

机构

  • 77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西乡人...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8篇胡作军
  • 79篇王深明
  • 41篇常光其
  • 33篇李晓曦
  • 32篇姚陈
  • 25篇王劲松
  • 21篇李松奇
  • 20篇殷恒讳
  • 19篇王冕
  • 18篇李梓伦
  • 15篇吕伟明
  • 14篇叶财盛
  • 13篇黄雪玲
  • 11篇王斯文
  • 11篇林勇杰
  • 8篇武日东
  • 8篇崔进
  • 7篇陈国锐
  • 6篇陈伟
  • 5篇黄雪玲

传媒

  • 1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0篇中华外科杂志
  • 9篇中华血管外科...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国血管外科...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第八届全国血...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电子学报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后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74例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检测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后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 ,以分析其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74例 ( 96条肢体 )的资料 ,利用流速剖面图彩超和空气体积描记仪分别于术前、术后 1、3个月及 1年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术后静脉返流量、灌注指数、静脉功能不全评分指标于术后 1、3个月、1年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 <0 0 1)。而射血分数、剩余容积分数均值于术后 3个月、1年较术前明显改善 (P <0 0 1)。溃疡愈合率达 78 8% ( 2 6 /33) ,术后 93 6 %的肢体各种症状体征消失和明显缓解。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 。
胡作军王深明黄雪玲吕伟明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成形术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股浅静脉
小口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法构建一种小口径聚氨酯血管替代物,观察人工血管的微观结构,并检测其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以聚氨酯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转轴为收集装置,制备4 mm口径的PU人工血管。探讨纺丝液质量分数对纤维直径的影响,滚轴转速对纤维排列的影响,以及质量分数、纤维取向、管壁厚度对人工血管孔隙率的影响,并检测人工血管的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结果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U人工血管具有由多层微纳级超细纤维叠加而成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平均孔隙率为(51.48±4.47)%,轴向抗拉强度为(5.85±0.62)Mpa,无细胞毒性,并有利于内皮细胞黏附及增殖。结论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小口径聚氨酯人工血管是可行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贺薇胡作军徐安武殷恒讳王劲松叶洁莲王深明
关键词:人工血管聚氨酯电纺力学性能
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42例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 探讨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价值。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1年12月至2005年4月.共手术治疗42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病人。采用单侧或双侧股动脉入路植入带膜支架对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进行腔内修复。结果42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病人接受了血管腔内修复术,手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1例为术前腹主动脉瘤破裂休克时间较长,已经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另1例为术后出现脑血管意外,2例均在术后3d死亡。其余40例随访1-40个月,全部存活。结论 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常光其李晓曦胡作军吕伟明李松奇姚陈林勇杰王深明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肾动脉腔内修复
复杂解剖条件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单中心经验
2022年
目的探讨解剖条件复杂的腹主动脉瘤(AAA)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211例复杂解剖条件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82例)和腔内修复术(EVAR)组(129例)。比较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围术期资料及随访资料等,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累积生存率,Logistic回归分析远期结果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开放手术组及EVAR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82/82)和99.2%(128/129)。围术期内,开放手术组死亡7例,二次干预3例;EVAR组死亡1例,二次干预4例。EVAR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ICU监护比例、ICU停留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死亡率等方面较开放手术组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8.3±125.0)min比(315.0±118.9)min,t=5.57,P<0.001;22(18,48)h比39(20,86)h,U=1275.50,P<0.001;47.3%比87.1%,χ^(2)=24.89,P<0.001;18.6%比36.6%,χ^(2)=8.51,P=0.004;1.8%比8.5%,P=0.006]。开放手术组66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8(9.5,88.5)个月。EVAR组127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4(7.5,47.0)个月。开放手术组全因死亡率高于EVAR组(48.5%比18.9%,χ^(2)=18.46,P<0.001),但在动脉瘤相关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干预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VAR组1、3、5及10年累积生存率高于开放手术组[(96.4±1.8)%比(93.4±3.2)%,(84.4±4.3)%比(72.6±6.3)%,(72.4±6.2)%比(59.4±7.1)%,(35.1±12.6)%比(35.4±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瘤颈血栓是EVAR治疗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解剖条件复杂的AAA,开放手术和EVAR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EVAR短期效果更好,开放手术的远期疗效更加确切。
汪睿姚陈胡作军王冕李梓伦武日东王斯文秦原森宁俊杰石毅崔进吴伟滨常光其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的单中心经验
2022年
目的总结单中心颈动脉体瘤(CBT)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CBT手术效果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1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93例(210例次)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接受了双侧手术治疗,176例接受单侧手术治疗。210例次患者中,ShamblinⅠ型31例次(14.8%),Ⅱ型85例次(40.5%),Ⅲ型94例次(44.8%);高位瘤体56例次(26.7%)。瘤体最大直径中位数4.7(3.5,5.5)cm。收集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动脉干预、影像学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等。比较分析不同Shamblin分型、瘤体位置的患者CBT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BT手术动脉干预和颅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210例次CBT手术中有156例次(74.3%)行术前栓塞。术中需动脉干预54例次(25.7%)。中位出血量为100(50,300)ml,中位手术时间为180.0(130.0,241.3)min。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hamblin分型是动脉干预的独立影响因素(OR=5.966,95%CI:2.639~13.487,P<0.001)。围术期脑梗死9例次,围术期内颅神经损伤(至少1种颅神经损伤)61例次,包括发生率较高的有迷走神经41例次,舌下神经30例次,喉上神经16例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位瘤体为颅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65,95%CI:1.511~6.630,P=0.002)。18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51.5(35.3,100.8)个月。颈内动脉闭塞10例次,其中人工血管闭塞6例次,术后直接缝合2例次,大隐静脉重建闭塞1例次,其他静脉置换1例次。结论Shamblin分型和CBT的垂直位置有助于评估手术难度和预测术后并发症风险。Shamblin分型是动脉干预的独立影响因素。颅神经损伤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高位瘤体为颅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秦原森王劲松姚陈胡作军王冕李梓伦武日东王斯文王深明常光其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术前栓塞颅神经损伤
腹主动脉瘤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诊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至2010年1月21例AAA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AA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男性多发。1例截肢,5例保守治疗,15例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或支架治疗,其中7例分别行同期或分期下肢血流重建;3例(14%)死亡,原因均为下肢缺血处理不当,造成下肢坏死、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结论 AAA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死亡率高,应引起对该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视。
王劲松胡作军李松奇殷恒讳常光其吕伟明李晓曦王深明
关键词: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闭塞性
下肢动脉主干结扎治疗毒品注射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合理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6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18例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分析,均行下肢动脉主干血管结扎及瘤体清创术,其中2例术后行动脉造影。术中见破裂口长约0.5~3.5cm,5例位于股浅动脉,13例位于股总动脉或股动脉分叉。结果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下肢动脉缺血,2例经动脉造影证实瘤体周围有良好的侧支循环。结论血管结扎并瘤体切除是治疗吸毒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合理手术方式。
李松奇王深明李晓曦胡作军叶财盛常光其
关键词:结扎股动脉动脉瘤毒品注射
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并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研究
本文对2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采用手术前超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取得良好效果。文章对临床资料、前动脉造影及栓塞方法手术方式等进行了介绍。
李松奇王深明林勇杰李晓曦吕伟明叶财盛胡作军
关键词:动脉栓塞血管外科颈动脉体瘤
文献传递
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顺行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曲张比较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 探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 (DCDU)对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DCDU与顺行静脉造影 (anterogradevenography ,AV)两种方法 ,对 60例肢体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了解静脉曲张的病因 ,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CDU和AV两种检查方法对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诊断及瓣膜的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DCDU的敏感性为 98 7% ,特异性为 94 3 %。结论 DCDU可作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病因诊断的可靠检测手段 ,较AV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
叶有强黄雪玲胡作军常光其王深明陈国锐
关键词:顺行静脉造影下肢静脉曲张
血管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165例早中期结果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开展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修复术的临床研究。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165例行血管腔内修复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早中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45例,女性20例;年龄30~82岁,平均52.8岁。StanfordA型夹层36例,B型夹层121例,主动脉溃疡8例。结果即时手术成功率99.4%(164/165),术后30d内漏发生率为7.3%(12/165),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2.5%(4/165)。术后30d病死率为6.1%(10/165),其中急性期夹层病死率为12.8%,亚急性期夹层1.4%,慢性期夹层7.3%。145例(87.9%)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75个月,平均28.2个月。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62例(42.8%),部分血栓形成83例(57.2%)。随访期间死亡9例(6.2%)。本组1、2、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9%、89.0%和86.9%。结论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微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常光其李晓曦陈伟李家平胡作军姚陈王深明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