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忠
- 作品数:43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非稳定周期轨道在立位心率变异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立位心脏 R- R间期信号的非稳定周期轨道的结构 ,进一步探讨心率变异(HRV)的动力学特征。 方法 记录 8名受试者平卧位 5 m in和立位 2 0 m in过程中的心电图 ,检测HRV信号的非稳定周期轨道。 结果 立位时高周期数 (周期 2和周期 3)的非稳定周期轨道出现率降低 ,HRV吸引子变得相对简单 ;非稳定周期 1轨道位置随着体位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说明 HRV的动力学特征有改变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有改变。 结论 非稳定周期轨道可以刻划 HRV的动力学性质 ,是分析 HRV的潜在的方法。
- 古华光任维菅忠陆启韶刘钢沈羡云
- 关键词:心率变异混沌
- 损伤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整数倍节律及其动力学机制被引量:5
- 2000年
- 实验采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动物模型 ,记录术后3 -10天背根节的自发放电 ,在156根纤维中观察到17根 (11 % )出现的动作电位峰峰间期以某一基础间期的整数倍出现的时间节律形式 ,其回归映射图为晶格状点阵结构。同时观察到Na+ 通道特异阻断剂TTX和K+ 通道阻断剂4 -AP能对整数倍放电节律产生影响。结果表明 :看似不规则的整数倍放电时间序列是有着内在的结构和规律性的 ,它由膜上通道和环境的状态决定。建立针对本实验的动力学模型 ,改变对应于实验的相应参数 ,可以重现实验现象。整数倍节律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模型中阈下混沌吸引子和阈上吸引子的共存机制。因此 ,确定性动力学机制可以引发整数倍节律。
- 龙开平胡三觉菅忠段玉斌徐晖
- 关键词:自发放电动力学
- 噪声引起神经元动力学特征的改变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噪声对阈下膜电位振荡和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方法 :在神经元的HH(Hodgkin Huxleymodel,HH)计算机模型上 ,采用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波形刺激 ,观察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 ;观察神经元阈下膜电位振荡和放电在不同噪声强度下的变化 .结果 :神经元的膜电位在不同的频率刺激时不同 ,在低频和高频时小 ,在中间一段频率刺激时明显变大 .在噪声刺激的影响下 ,阈下膜电位振荡的发生时间明显提前 ,并且阈下膜电位振荡的幅度显著增加 .结论 :神经元存在共振特性 ,对某一频率范围的刺激有更强的响应 ;噪声可以降低阈下膜电位振荡发生的膜电位水平 ,有利于神经元产生阈下膜电位振荡和放电 。
- 文治洪胡三觉董秀珍朱俊玲菅忠邢俊玲
- 关键词:噪声膜电位神经元
- 受损背根节神经元对四乙基胺反应的敏感性与其放电型式的关系被引量:9
- 2000年
- 为了研究受损背根节神经元的放电型式与其对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 (tetraethylammonium ,TEA)反应敏感性的关系 ,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上记录单纤维自发放电。这些自发放电有周期和非周期两种型式 ,TEA (2mmol/L)分别引起 2 7 3%的周期放电神经元和 93 2 %的非周期放电神经元的放电增加 (P <0 0 1)。非周期放电神经元对不同浓度的TEA的反应均比周期放电神经元大 (P <0 0 1)。当 5个对TEA不敏感的周期放电神经元转化为非周期放电后 ,对TEA出现明显的反应。在阵发放电中 ,TEA使非周期性的阵发放电间期明显减小(P <0 0 1) ,而周期性的串放电峰峰间期基本不变 (P >0 0 5 )。在阵发放电序列中测出非稳定周期轨道 ,说明阵发放电中具有确定性混沌。结果表明 。
- 杨红军胡三觉菅忠万业红龙开平
- 关键词:背根节自发放电敏感性非线性动力学
- 帕金森病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的非线性特征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苍白球各部位神经元放电峰峰间期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讨论苍白球各部分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03/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9例,行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手术过程中应用微电极记录沿途苍白球外侧部和内侧部神经元单细胞放电信号,建立峰间期时间序列,分别计算其相关维数及最大Lyapunov指数,分析其差异。结果:苍白球外侧部是相关维数5.5~6.4维的复杂动力学系统,而苍白球内侧部为3.7~4.6维。苍白球外侧部的最大Lyapunov指数为0.36~0.45,苍白球内侧部为0.25~0.32。苍白球内侧部及外侧部神经元峰间期时间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均为正值。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峰间期时间序列的相关维数(4.18±0.32)及最大Lyapunov指数(0.29±0.02)均低于苍白球外侧部神经元(分别为6.03±0.31和0.41±0.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7,3.22;P均<0.01)。结论:帕金森病苍白球内侧部及外侧部电活动均具有混沌特性,但与苍白球外侧部相比,苍白球内侧部自由度更低,说明苍白球内侧部较外侧部提供更多的帕金森病病理情况下的电生理活动信息,也间接证明了帕金森病内侧苍白球存在神经元同步化放电的可能性。
- 王举磊高国栋菅忠王学廉贺世明李维新
-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元非线性动力学
- 大鼠初级传入纤维与脊髓背角神经元间的动作电序列的突触传递(英文)被引量:1
- 2004年
- 外周感觉神经元通过动作电位序列对信号进行编码,这些动作电位序列经过突触传递最终到达脑部。但是各种脉冲序列如何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突触进行传递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研究了初级传入Aδ纤维与背角神经元之间各种动作电位序列的突触传递过程。用于刺激的规则、周期、随机脉冲序列由短簇脉冲或单个脉冲构成。定义“事件”(event)为峰峰间期(interspike interval)小于或等于规定阈值的最长动作电位串,然后从脉冲序列中提取事件间间期(in-terevent interval, IEI)。用时间-IEI图与回归映射的方法分析IEI序列,结果表明在突触后输出脉冲序列中可以检测到突触前脉冲序列的主要时间结构特征,特别是在短簇脉冲作为刺激单位时。通过计算输入与输出脉冲序列的互信息,发现短簇脉冲可以更可靠地跨突触传递由输入序列携带的神经信息。这些结果表明外周输入脉冲序列的主要时间结构特征可以跨突触传递,在突触传递神经信息的过程中短簇脉冲更为有效。这一研究在从突触传递角度探索神经信息编码方面迈出了一步。
- 万业宏菅忠文治洪王玉英胡三觉
- 关键词:互信息
- 星状神经节后心下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DFA分析
- 2006年
- 本文采用猫做为实验动物模型,运用去趋势波动分析的方法,对星状神经节后心下交感神经电活动的分形性质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活动无论是在发放方式上还是在发放强度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此结果有助于揭示HRV中分形成分产生的原因,并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
- 曹征涛秦明新陈健康刘利兵菅忠
- 关键词:DFAHRV
- 损伤神经元阈下膜电位振荡的非线性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对损伤后大鼠背根节的初级神经元产生的阈下膜电位振荡进行分析,确定阈下膜电位振荡是否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相空间重构的方法进行非线性分析,利用平均互信息的第一个最小值确定相空间重构的延时时间,伪邻近点确定嵌入维数,Lya-punov指数确定非线性特征的存在。结果:平均互信息的第一个最小值为1;在分别取τ=1,2,3时,相空间重构图没有明显的差异,均表现出很好的吸引子;在m>2时,伪邻近点接近0,达到了一个最小值;Lyapunovindex=±0.43±0.01。结论:阈下膜电位振荡存在确定性的动力学特征,是一种低维(m<4)的混沌信号。
- 文治洪邢俊玲胡三觉董秀珍菅忠
- 关键词:神经元动物模型
- 大鼠尾神经冷感受器不规则节律的低维确定性动力学
- 本文运用单纤维引导技术建立了大鼠尾神经冷感受器实验模型,研究了冷感受器的放电节律变化与表皮温度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针对冷感受器自发放电温区中的高频不规则放电节律,应用 UPOs分析,识别出统计显著的UPOs结构,从而说明...
- 菅忠胡三觉杨国胜
- 文献传递
- 混沌理论在癫痫预报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2年
- 癫痫是常见病 ,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 ,目前仍是当今世界上的一种较顽固的疑难病。本文介绍了混沌的概念 ,综述了混沌理论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
- 许敏光陆怀秀菅忠龙开平
- 关键词:癫痫混沌奇异吸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