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蘅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形貌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反演
  • 1篇陨石
  • 1篇陨石坑
  • 1篇直径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岫岩陨石坑
  • 1篇裂隙
  • 1篇反演
  • 1篇覆盖度
  • 1篇成坑

机构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2篇蔡蘅
  • 2篇吉玮
  • 2篇王心源
  • 2篇李超
  • 1篇骆磊
  • 1篇郭华东
  • 1篇王结贵
  • 1篇牟伶俐
  • 1篇杨瑞霞

传媒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岫岩陨石坑的成坑过程与形貌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陨石撞击形态学理论与撞击推演模型,基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钻孔资料,区域地质图与野外观测等多元数据,对岫岩陨石坑的撞击形成过程与形貌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模拟计算表明,岫岩陨石坑撞击成坑瞬时直径为(1406±12)m,瞬时坑深为(497±4)m;撞击完成后最终坑的直径约为(1758±15)m,坑深为(374.5±3.5)m,角砾岩堆积透镜体厚度为(188.5±0.5)m,与前人钻孔揭示的数据基本一致.初步估算出形成岫岩陨石坑的陨石直径:若为铁陨石,直径为55 m左右;若为石陨石,直径为115 m左右.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揭示了岫岩陨石坑的侵蚀与退化特征:坑深/坑径的比值为0.143,与Meteor撞击坑的特征值相似,从而定量地刻画了该坑属于简单坑的特征;坑缘轮廓的圆度值为0.884,表明该坑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风化与侵蚀作用.高分辨率SPOT彩色影像解译得到岫岩陨石坑坑内裂隙分布特征,放射状裂隙在NW-SE和WNW-ESE方位上表现出优选性,裂隙控制坑内水系的发育与演化.
王心源骆磊郭华东牟伶俐李超吉玮蔡蘅
关键词:岫岩陨石坑裂隙
基于FCD模型的且末绿洲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绿洲1998年、2001年、2006年、2011年4期TM/ETM+图像,基于森林郁闭度制图模型FCD模型(forest canopy density mapping model,FCD)构造复合植被指数,对且末绿洲地区近13 a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反演,得到植被覆盖度等级图,分析并揭示出且末绿洲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其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总体来说,且末绿洲13 a来总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742.64 km2,绿洲在向外扩张;各阶段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表现出波动性,1998—2001年、2006—2011年间植被恢复面积(植被向较高覆盖度转移)分别是植被退化面积(植被向较低覆盖度转移)的2.98倍和1.79倍,植被恢复状态较好,而2001—2006年间出现较严重的植被退化状况,植被退化面积为435.3 km2,植被恢复面积仅为5.41 km2;且末绿洲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受春夏季温度、降水及大规模的防护林、灌溉系统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蔡蘅王结贵杨瑞霞李超吉玮王心源
关键词:植被覆盖遥感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