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玮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月球
  • 3篇撞击坑
  • 2篇地貌
  • 2篇地貌特征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嫦娥
  • 2篇嫦娥一号
  • 2篇网络
  • 2篇刻画
  • 2篇回归神经网络
  • 2篇广义回归神经...
  • 1篇地貌形态
  • 1篇点云
  • 1篇点云处理
  • 1篇动力学解释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形貌
  • 1篇悬浮泥沙
  • 1篇遥感

机构

  • 7篇安徽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遥...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13篇吉玮
  • 7篇王心源
  • 4篇骆磊
  • 4篇李超
  • 2篇蔡蘅
  • 2篇毕建涛
  • 2篇杨瑞霞
  • 2篇郭振亚
  • 2篇吴海中
  • 1篇郭华东
  • 1篇王结贵
  • 1篇麻金继
  • 1篇薛丽芳
  • 1篇黄莺
  • 1篇武国华
  • 1篇牟伶俐
  • 1篇何占军
  • 1篇毛文博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测绘工程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海洋信息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大气与环境光...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海州湾海底地形构建
2014年
以海州湾为研究区域,通过数字化日照港至灌河口海图,引入用多重分形理论改进的Kriging方法对海州湾海底地形进行了构建与三维可视化,并与普通Kriging插值方法的插值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插值结果均表明海州湾水下地形起伏不大,呈明显条带状分布;但普通Kriging法对数据集的拉伸较为明显,而基于多重分形的Kriging法由于考虑了空间数据分布的局部奇异性,对数据集的拉伸较小,得到的插值结果更为准确,并能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更好地呈现海州湾的海底地形。
吉玮朱文菊李超毕建涛
关键词:KRIGING方法
基于“嫦娥一号”数据的月表撞击坑特征的多参数统计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撞击坑是月表最主要的地貌形态,相关研究多采用撞击坑深度和坑口直径比值作为月球形貌研究依据。事实上撞击坑的形状不是典型的圆锥,而是上大下小的截锥形。依据"嫦娥一号"影像图和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获取了1000个撞击坑坑唇等效半径r1、坑底等效半径r2,撞击坑的深度h,进而对r1、r2、h三个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撞击坑数目与r1和r2的分形维数分别为D1=1.88、D2=1.51,都大于地球撞击坑的分维数1.16,表明月表撞击坑复杂度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地球低,且坑唇的复杂度比坑底高;(2)r1-r2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聚类结果将其分为三类,决定系数分别为R12=0.685、R22=0.886、R32=0.974;(3)对r1-r2-h三者进行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0.968,表明三者之间同样具有显著线性关系,且月表撞击坑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之后都处于相似的动力环境下。
王心源吉玮李超骆磊
关键词:月球撞击坑分维数统计分析
神经网络方法在地表高程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从地表高程预测的研究现状出发,基于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构建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建立了能够预测地表高程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与反距离加权法(IDW)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RNN方法计算简单,在相同的样本数据条件下,GRNN的预测精度较高,表明神经网络方法在地表高程预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吉玮曹兆华刘春华杨益峰
关键词:广义回归神经网络MATLAB
对月探测技术研究回顾及展望被引量:4
2011年
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第一次探月高潮、探月相对宁静期和第二次探月高潮3个阶段,对月探测技术也经历了飞越月球、环绕月球、硬着陆、软着陆、无人采样返回以及载人登月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全月地形探测、构造特征认识以及资源探测上有了许多重大进步,但仍主要集中在月球表层及次表层。从对月探测技术和研究两方面回顾了月球探测的发展历程,并根据目前中国"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探测的新技术和其他国家的月球探测情况,在探测手段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未来月球探测进行了展望。
吉玮王心源郭振亚吴海中
关键词:月球
基于“嫦娥一号”数据的月表典型地貌形态分形刻画与动力学表征研究
月球探测是人类了解地球进化发展过程以及地-月系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第一次探月高潮、探月相对宁静期和第二次探月高潮三个阶段。对月探测技术也经...
吉玮
关键词:月球撞击坑地貌特征嫦娥一号
文献传递
基于移动LiDAR点云数据的室内全要素三维重建被引量:11
2015年
精确的室内三维模型在古遗产保护、公共场所的精细化管理和室内导航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而激光雷达正被逐步应用到室内三维重建中。文中采用移动激光雷达对室内所有附属设施进行高精度激光扫描,得到融合CCD影像色彩信息的彩色点云数据。给出室内全要素三维重建的技术流程,并利用Autodesk CAD等三维建模平台对点云数据进行有效处理,最终得到高精度且带有大地坐标的室内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移动激光雷达能快速获取高精度的室内三维点云数据。通过文中提出的流程,可快速得到真三维、真尺寸、真纹理的室内全要素模型。
龚跃健毛文博毕建涛吉玮何占军
关键词:三维重建AUTOCAD
基于CE-1数据的数字月海分形刻画及其动力学意义
2014年
月海是月球表面的主要地理单元。对月海地貌特征的研究能够认识月表起伏及其动力学成因。依据CE-1影像图和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取了南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不同填充岩性的典型月海范围,运用盒维数法、立方体覆盖法和多重分形q-Dq语言对月海边界及其地形表面的地貌特征进行了线和面的描述和研究。结果表明:①分形方法可以有效地描述月球地貌的复杂程度。月海边界的分维值介于1.065~1.100之间,平均值为1.086,标准差为0.014,在双对数坐标下5个月海区边界复杂度拟合的直线都近似平行。②月海地形表面的分维值介于2.704~2.852之间,5个月海地形表面的分维值标准差为0.051,lnδ-lnN(δ)图也近似平行,但截距的离散程度相较于月海边界的高。③月海地貌多重分析的q-Dq曲线图总体呈现非递增趋势,Dq值在q=-10和q=0时基本达到饱和,但差异较小。④从线、面单分形以及多重分形可见,5个月海均具有分形特征,但彼此之间差异较小。其动力学意义在于它们在形成之后,内动力作用基本停止或很小,与分形特征基本一致;而外力主要由陨石撞击作用少量地改变着月表的面貌,导致在分形特征上表现出差异性。
吉玮杨瑞霞李超骆磊王心源
关键词:地貌特征CE-1
月表线性构造与月海分布的动力学解释
2012年
目前,对月表的线性构造研究得很少,对月表月海、月陆分布的起因同样不明."嫦娥一号"遥感探测表明:月表大部分线性构造集中分布于月球面向地球的正面(48°W-54°N),统计的86条月表线性其走向主要是N-S、NE-SW、NW-SE;22个月海大部分位于月球正面,且其中的20个月海分布在中低纬度(33.7°S-32.8°N).基于我们之前对地球板块动力学的认识,对月表的线性构造及月海分布的动力学解释是:引潮力引起了月表南北向的挤压和东西向的拉张,产生了N-S方向的挤压性破裂和在NW-SE,NE-SW方向产生的剪切性质的破裂,且月球正面所受的引潮力比背面大,所以线性构造多位于月球正面.通过引潮位ψ=Gmr0∑nn=2(ar0)nPn(cosv)的分析,月球在公转过程中,中低纬度受到的引潮位更大,在引潮力-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月球正面不仅壳薄而且裂隙多,岩浆向月壳薄弱的地方喷涌,形成分布在月球正面中低纬度的月海.
吴海中王心源郭振亚吉玮
关键词:引潮力引潮位
基于Apollo图像的月表撞击坑自动提取被引量:5
2012年
撞击坑是月表的主要形貌单元。研究月表撞击坑的形状与分布特征对描述月表撞击过程与演变规律有很大帮助。根据月表撞击坑的真实形状,提出了一套椭圆形撞击坑自动提取方法,其主要包括3个步骤:图像预处理、边缘检测与约束参数的Hough多椭圆分层检测。与人工提取结果比较,月表撞击坑自动提取的总体准确率在76%以上(其中比较大的撞击坑的检测率可以达到83%)。统计检测结果表明,当撞击坑的长半轴D<160 m时,其累积大小频率分布曲线撞击坑个数N与D-3.8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李超王心源骆磊吉玮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反演悬浮泥沙含量的定量遥感方法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2003年1月和2004年1月获得的珠江口实测遥感反射率和悬浮泥沙浓度数据,根据MODIS专门的水色通道,建立基于实测遥感反射率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来反演悬浮泥沙含量,并利用MODIS图像获取悬浮泥沙的浓度图。研究结果表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方法简单,选取MODIS8~15通道的遥感反射率组合作为输入时,模型的反演精度较理想,平均相对误差为17.01%,相关系数为0.965。
李健麻金继吉玮
关键词:海洋光学悬浮泥沙MODIS遥感反射率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