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中文

作品数:70 被引量:646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0篇甘蔗
  • 13篇性状
  • 11篇糖分
  • 9篇施肥
  • 9篇土壤
  • 9篇基因
  • 9篇基因型
  • 6篇叶片
  • 6篇生化性状
  • 6篇同基因
  • 6篇不同基因型
  • 5篇蔗茎
  • 5篇蔗糖
  • 5篇酶活性
  • 5篇苗期
  • 5篇斑茅
  • 4篇幼苗
  • 4篇愈伤
  • 4篇愈伤组织
  • 4篇栽培

机构

  • 69篇华南农业大学
  • 8篇湛江海洋大学
  • 7篇广州甘蔗糖业...
  • 6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嘉应学院
  • 1篇徐闻县农业局
  • 1篇华侨农场

作者

  • 69篇谭中文
  • 39篇梁计南
  • 15篇李玉潜
  • 10篇陈培寿
  • 9篇郑超
  • 7篇胡飞
  • 7篇孔垂华
  • 7篇罗明珠
  • 7篇廖宗文
  • 6篇陈勇生
  • 6篇曹干
  • 5篇李奇伟
  • 5篇邓海华
  • 4篇刘可星
  • 4篇曾宪录
  • 3篇刘月廉
  • 3篇李就好
  • 3篇张志胜
  • 3篇罗锡文
  • 3篇区颖刚

传媒

  • 19篇甘蔗糖业
  • 10篇华南农业大学...
  • 8篇甘蔗(福建)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糖料
  • 2篇湛江海洋大学...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化肥工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13篇2004
  • 4篇2003
  • 1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斑茅F_1杂交可育亲本选择及其回交后代鉴定和主要经济性状被引量:10
2004年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斑茅F1品系间和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斑茅BC1后代的产量性状和糖分仍与甘蔗栽培品种有较大差距,但各性状的最大值已与栽培品种的相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C96-40和YC95-41是较好的斑茅F1亲本材料。
邓海华符成李奇伟廖兆周陈西文梁计南张垂明谭中文
关键词:斑茅杂交性状亲本选择回交后代
中国菟丝子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危害差异及相互影响
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菟丝子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寄生差异及两者寄生关系生理生态机制。所得结果如下:采用盖度和频度指标将14个大豆品种寄生危害程度划分为三个危害等级,即轻度(东44、东40、福豆234、东1168...
胡飞李树学谭中文孔垂华
文献传递
以特征次生物质为标记评价水稻品种及单植株的化感潜力被引量:72
2002年
从众多水稻品种及单植株中评价筛选少数具有化感特性的材料,是选育水稻化感新品种取得突破的关键.具有化感特性的水稻品种及单植株通过产生和释放特定次生物质到环境中而显示化感效应.这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这些特征次生物质为标记可以评价水稻材料的化感潜力.用这一评价方法仅1年就评价了3000个水稻品种和部分杂交子系的F3和F4植株的化感潜力,而用传统的田间评价方法则需要10余年.而且这一评价方法还能指导和监控水稻化感品种选育过程.经液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分离和结构鉴定,证明水稻的化感物质是糖甙间烃基苯二酚、黄酮和羟基肟酸,而不是普遍认为的酚酸和脂肪酸,但这些糖甙分子释放到环境中在微生物和酸性媒介的作用下迅速降解成糖、酚酸和脂肪酸等小分子.
孔垂华徐效华胡飞陈雄辉凌冰谭中文
关键词:水稻品种化感潜力
甘蔗蔗汁锤度和还原糖分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定量分析数学模型被引量:18
2004年
以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为基础,采用透射测定方式和PLS算法,建立蔗汁锤度和还原糖分定量分析数学模型.蔗汁锤度和还原糖分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 9990和0 9953,均方根差分别为0 1150%和0 0722%,预测误差接近常规分析方法的误差.
曹干谭中文梁计南龙永惠周学秋
关键词:甘蔗还原糖分数学模型
不同覆盖条件下甘蔗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对不同覆盖条件下甘蔗试验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条件为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土壤生态环境,使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一定变化.在甘蔗生育期,蔗叶覆盖和地膜覆盖比不覆盖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有明显增加;氮素生理群中的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都有明显增加,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厌气性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在所有覆盖条件下,蔗叶覆盖的效果较好.
郑超谭中文刘可星廖宗文刘月廉廖愉朗
关键词:甘蔗土壤微生物区系地膜覆盖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用于甘蔗品质成分的非破坏性测定
本文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探索非破坏性测定活体甘蔗蔗茎品质成分的可行性。使用安装在光谱仪的光导纤维探头测定蔗茎表面的漫反射吸收光谱。采用约114个品质成分有明显差异的蔗茎样品,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4个蔗茎晶质成分...
曹干周学秋谭中文梁计南
关键词: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非破坏性分析
甘蔗苗期生化性状与糖分及产量的关系被引量:3
2003年
选取 8个甘蔗基因型研究苗期一些生化性状与蔗汁糖分和蔗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产高糖基因型苗期初期叶片蔗糖含量和总糖含量较高 ,硝酸还原酶活性在苗期初期至中期的增幅较大 ;高糖基因型中性转化酶活性在苗期较高 ,而高产基因型则表现较低。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叶片蔗糖含量对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均为正相关和正向贡献 ;硝酸还原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都对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表现为不同方向的相关或贡献。根据以上结果 ,认为苗期的叶片蔗糖含量可作为高产高糖性状间接选择的较可靠指标 ;而以硝酸还原酶或中性转化酶活性作为间接选择指标时 。
谭中文梁计南陈建平陈培寿
关键词:甘蔗苗期生化性状蔗茎产量硝酸还原酶
不同施肥模式下甘蔗产量糖分与叶片氮磷钾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采用三种施肥模式,研究了甘蔗产量、糖分与叶片氮、磷、钾含量及元素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下和不同生长期的叶片氮、磷、钾含量以及氮/磷、氮/钾和磷/钾比值都有差异,而这些差异明显地影响甘蔗产量、糖分的形成和积累。
罗明株李玉潜梁计南谭中文陈培寿
关键词:甘蔗施肥模式糖分
粤西高旱蔗区高产高糖高效益综合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本研究根据系统工程的原则,立足于综合,把近年甘蔗栽培的新技术、新良种、新成果,通过组配、优化、协调,进行单元筛选,组装而成一整套整体效能较好的综合栽培技术,经两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对粤西高旱蔗区甘蔗具有明显的增产增糖效果,平均提高产量2.44t/亩,增糖1.33%(绝对值)投入产出比从1:2.2提高到1:3.5,该套技术已在相应蔗区开始推广应用。
李玉潜苏广达谭中文梁计南
关键词:甘蔗含糖量综合栽培栽培
甘蔗叶片超弱发光和叶绿素含量、单茎重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甘蔗品种 +1片叶在幼苗期、分蘖期、伸长期的超弱发光强度 (U BE)情况 ,并且研究了伸长初期叶片的超弱发光与叶绿素含量、单茎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叶片的超弱发光与单茎重呈明显的相关关系 ,而与叶绿素含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罗明珠李德红梁计南谭中文陈培寿段税刘承宜
关键词:甘蔗叶片超弱发光叶绿素含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