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斌

作品数:88 被引量:318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0篇睡眠
  • 12篇睡眠剥夺
  • 11篇诱发电位
  • 10篇体感
  • 9篇体感诱发电位
  • 8篇蛋白
  • 8篇神经病
  • 8篇莫达非尼
  • 7篇神经病学
  • 7篇膜炎
  • 7篇脑膜
  • 7篇脑膜炎
  • 7篇教学
  • 6篇脊髓
  • 6篇磁共振
  • 5篇隐球菌
  • 5篇皮质
  • 5篇脑脊液
  • 5篇急性
  • 5篇海马

机构

  • 88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辽源市中心医...
  • 1篇安徽省五河县...
  • 1篇鞍钢立山医院
  • 1篇泰州市高港人...

作者

  • 88篇贺斌
  • 54篇赵忠新
  • 28篇庄建华
  • 23篇黄流清
  • 22篇彭华
  • 17篇邵福源
  • 16篇周晖
  • 10篇黄坚
  • 9篇李雁鹏
  • 9篇夏斌
  • 9篇张琳
  • 8篇赵瑛
  • 7篇徐瑾
  • 7篇尹又
  • 7篇王文昭
  • 7篇吴惠涓
  • 5篇李澎
  • 5篇陈坤
  • 5篇兰丹梅
  • 5篇吴维华

传媒

  • 6篇中华神经科杂...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临床神经电生...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中国新药与临...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研究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多项实验室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量化标准和敏感性 ,探讨患者入院后脑脊液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9例结核性和 31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 ,比较其临床症状、外周血和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采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脑脊液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从临床症状、血常规、血糖、脑脊液白细胞及分类上很难与病毒性脑膜炎相鉴别。与病毒性脑膜炎相比 ,当脑脊液的糖含量 <2 .5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 >1.0 g/L、脑脊液氯化物含量 <12 0 .0 mm ol/L、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 <0 .5 0时应高度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上述指标鉴别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为 :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 <0 .5 0 ,高于脑脊液的糖含量 <2 .5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 >1.0 g/L,高于脑脊液氯化物含量 <12 0 .0 m 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 >1.0 g/L 与脑脊液氯化物含量 <12 2 .8mm ol/L 呈负相关。
贺斌赵忠新邵福源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
视神经脊髓炎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0
2003年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 NMO)是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疾病;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 ATM)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脊髓炎性疾病.我们就NMO与ATM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贺斌周晖赵忠新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影像学检查视觉损害
32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被引量:7
2008年
王文昭赵瑛周晖贺斌黄坚庄建华夏斌黄流清赵忠新
关键词:脑膜炎隐球菌
60例结核性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结核性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和神经影像学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4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31例结核性脑膜炎和29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神经影像学特点。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多急性起病,发热多在38.5℃以上(64.5%),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伴糖和氯化物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多亚急性起病,进展性头痛,颅高压症状明显,脑脊液压力高,蛋白质轻度升高而葡萄糖明显降低,病原学检查阳性率高。二者神经影像学差异大。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常规检查可初步鉴别两种脑膜炎,影像学可提供脑膜或脑实质受累的证据,确诊有赖于及时进行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徐采保张德刚贺斌赵忠新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神经影像学
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清泌乳素含量变化及其与脑电图表现的关系被引量:1
1997年
研究对照组及原发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血清泌乳素(PRL)含量变化及其与脑电图(EEG)表现的关系。结果显示癫痫组PRL含量(男性30.4±23.9ng/L,女性34.1±21.7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10.6±3.4ng/L,女性16.5±4.6ng/L)。EEG显示有痫性放电组患者血清PRL含量(35.2±28.1ng/L)显著高于EEG呈非特异性异常组(24.8±18.3ng/L)和EEG正常组(18.7±14.8ng/L)。结果提示PRL可能参与原发性癫痫发生与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赵忠新吴维华邵福源刘丽董淑桢黄坚贺斌夏斌
关键词:原发性癫痫泌乳素脑电图
神经根减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结果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腰骶神经根病变患者肌皮神经节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 (DSEP)术中监测结果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2例经CT或MRI检查证实的腰骶神经根压迫症患者进行神经根减压手术并进行术中诱发电位监测 ,在术前及术后 9周 (8~ 10周 )进行临床随访检查。结果 :减压手术中DSEP的波幅增高 ,则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P <0 0 0 1) ;术后DSEP波幅较术前增高 (P <0 0 0 1) ,潜伏期缩短 (P <0 0 0 5 )。结论 :脊神经根减压中DSEP变化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呈正相关 ;术中DSEP波幅升高可预示术后临床症状改善。
周晖贺斌赵瑛HK WONG
关键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临床预后术前术后
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48
2004年
目的:评价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2:1)临床试验设计,73例发病3周后用药的脑梗死患者,分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23),分别口服蚓激酶肠溶胶囊60万U和安慰剂2粒,tid,给药28d。统一实验室检测病例的凝血、纤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缺损程度。结果:治疗28d后,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g)降低,D-二聚体含量增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提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含量降低;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改善,且均具有显著性。安慰剂对照组则改变不明显。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2组均有改善,但是治疗组恢复明显,治疗组有效率为88%,对照组47.8%。73例患者中,治疗组出现1例轻度上消化道出血(2%),无肝肾功能影响。结论:百奥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
董强乔健史郎峰吕传真汪昕范薇陈生弟刘建荣陈沁赵忠新邵福源黄流清贺斌庄建华
关键词:脑梗死蚓激酶纤维蛋白原纤溶系统
在神经病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医学院校的培养模式多年来一直沿用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随着社会人文化的发展,病人是一个社会的人,在对病人的救治过程中,把病人当作一个社会的人,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及人文多个方面的综合治疗,所以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彭华赵忠新贺斌庄建华
关键词:教学神经病人文教育
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睡眠剥夺36小时对健康男性工作记忆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研究睡眠剥夺36 h对健康男性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连续36 h睡眠剥夺,睡眠剥夺前后分别接受工作记忆任务测试,同时进行fMRI扫描.fMRI扫描采用2项工作记忆任务,收集获得的行为学结果和fMRI图像,用SPM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比较睡眠剥夺前后工作记忆任务测试及fMRI扫描结果.结果 剥夺后LTR任务的反应时间为(866±102)ms,比剥夺前[(754±91)ms]明显延长(t=2.59,P〈0.01),准确率为84.78%±8.71%,比剥夺前(95.31%±3.56%)明显降低(t=3.52,P〈0.01);剥夺后PLUS任务的反应时间为(848±94)ms,比剥夺前[(756±79),ms]明显延长(t=2.37,P〈0.05),准确率为84.22%±9.66%,比剥夺前(95.70%±4.72%)明显降低(t=3.38,P〈0.01);剥夺前在额顶叶、前扣带回和丘脑等工作记忆相关性脑区被激活.PLUS任务较LTR任务激活脑区范围更广,强度更显著.剥夺后顶叶激活降低,前额叶和丘脑的激活增强.结论 睡眠剥夺能够导致工作记忆能力受损.fMRI显示睡眠剥夺后完成工作记忆任务时,在相应脑区顶叶激活降低,前额叶和丘脑激活增强,这可能是睡眠剥夺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
赵明霞赵忠新彭华吴惠涓张琳黄流清贺斌庄建华
关键词:睡眠剥夺记忆额叶磁共振成像
COMT抑制剂治疗帕金森病展望被引量:3
2001年
贺斌
关键词:帕金森病药物疗法COMT抑制剂儿茶酚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