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博

作品数:30 被引量:22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6篇地震
  • 11篇震源
  • 7篇地壳
  • 7篇震源机制
  • 7篇各向异性
  • 6篇余震
  • 6篇双差定位
  • 6篇M
  • 5篇地震带
  • 5篇双差
  • 4篇地震定位
  • 4篇地震震源
  • 4篇应力场
  • 4篇剪切波分裂
  • 4篇S7
  • 3篇地壳介质
  • 3篇断裂带
  • 3篇应力
  • 3篇应力场反演
  • 3篇余震序列

机构

  • 20篇中国地震台网...
  • 17篇中国地震局地...
  • 9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加州理工学院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30篇赵博
  • 15篇高原
  • 9篇梁姗姗
  • 9篇石玉涛
  • 7篇黄志斌
  • 6篇徐志国
  • 5篇赵旭
  • 5篇邹立晔
  • 4篇孙进
  • 4篇陈宏峰
  • 4篇刘杰
  • 4篇杜广宝
  • 3篇刘敬光
  • 3篇苗春兰
  • 3篇太龄雪
  • 2篇马延路
  • 2篇梁建宏
  • 2篇房立华
  • 1篇李大虎
  • 1篇王晓欣

传媒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
  • 4篇中国地震
  • 3篇地震地质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干涉法及其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应用研究
2019年
近年来,地震干涉法在地震学研究中有了很大发展。地震干涉在监测地下介质属性变化、地震定位和速度成像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干涉波形携带了原始波形所不具备的一些性质,这为地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丰富了人们对地震波传播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赵博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剪切波速度结构
2019年秘鲁北部M7.8地震的矩张量解与破裂过程快速反演被引量:2
2020年
2019年5月26日(北京时间)秘鲁北部发生M7.8地震,震源深度为100km。本文利用国际地震学研究联合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提供的远场波形数据,通过波形反演方法快速反演得到此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和破裂过程。W震相快速矩张量解反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是一次中深源正断层型地震事件,可能是由于正在向下俯冲的纳斯卡板块产生规模巨大的伸展变形所致。远震体波反演有限断层模型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高倾角的NNW向断层面,破裂从初始破裂点开始,由震中主要向NNW方向延伸破裂,最大滑移量约3m;地震破裂时间约为70s,在40~60s时释放了整个地震80%的地震矩能量,主要破裂区域在震后40s后才开始形成,在40s之前,破裂的集中程度和地震矩释放的规模均较弱,断层在破裂开始后逐渐加速破裂,约50s时地震矩释放速率达到峰值,60s后破裂迅速愈合。
梁姗姗徐志国徐志国黄志斌赵博
关键词:矩张量解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中东段地壳剪切波分裂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是我国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地震带。该区域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近EW向。本文利用2005年9月—2010年9月首都圈地区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SAM方法(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研究讨论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中东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张渤活动带中部及以东区域总体的优势方向明显,为近EW方向。横跨张渤活动带两侧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的空间分布显示,地震带北侧燕山隆起区内、地震带范围内和地震带南侧华北盆地内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均为近EW方向,差异不大。
孙进石玉涛赵博高原
关键词:地壳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偏振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矩心矩张量快速测定
2014年
基于中国大陆中强震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采用虚拟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波形(震中距4°~12°),反演了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矩心矩张量。结果显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243°/倾角70°/滑动角-18°,表现为1次左旋走滑为主兼有少量正倾滑分量的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36.123°N,82.499°E)以东约13 km,矩心深度约10 km。总标量地震矩M0为3.05×1019N·m,换算成矩震级MW6.92,推断震源破裂时大部分能量释放的持续时间约14s。同时探讨了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在未来地震灾情预判中的重要作用。
赵旭黄志斌陈宏峰赵博杜广宝
关键词:于田地震
四川芦山M_s7.0级强烈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被引量:12
2014年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了2013年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的震源运动学特征.基于点源的震源机制解揭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214°/倾角47°/滑动角96°,表现为一次高倾角的逆冲型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30.303°N/102.988°E)西南向约4.5km,矩心深度约17km.平均总标量地震矩M0为1.16×1019 N·m,矩震级Mw约6.6.进一步模拟高达0.5Hz高频波形,获得了芦山地震破裂过程图像,结果显示:此地震为一次不对称双侧破裂事件.破裂半径约15km,整个破裂面积为706.7km2,平均滑动量约0.231m.破裂在8s内释放了大多数能量.震后0~3s内,破裂以孕震点为中心向四周同时扩展,3s后,破裂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主要向北北东扩展,导致位于震中北东向多数台站视破裂持续时间总体偏小,最小值为4s.破裂约8s后基本停止.
赵旭黄志斌房立华李强赵博苗春兰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美国国家现代地震监测系统(ANSS)--现状、发展机遇和战略规划(2017~2027)被引量:5
2018年
在美国,超过1.43亿人面临地震风险威胁。如果社会公众能够理解其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地震影响就能显著减小。美国国家现代地震监测系统(ANSS)通过协作对地震与大地测量数据进行汇集与分析,及时发布地震发生及其影响的可靠信息,为地震研究及危险性与风险评估提供数据,这是建立地震韧性国家的重要基础。作为对ANSS的投资成果,现在对于发生在美国或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的任何显著地震事件都能够用一套产品来快速表征,在地震危机来临之际为人们提供态势感知。ANSS监测工作服务于科学研究和地震工程需求,这包括改进人们对建构筑物地震响应的理解。作为参与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NEHRP)的四个联邦机构之一,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为ANSS提供了管理与财政支持。2000年,美国国会颁布《国家地震减灾计划》再授权法案[公法第106-503号(Public Law 106-503)]时,作为该计划的一项支撑设施,创立了ANSS。ANSS是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学术界的合作。由于认识到地震灾害危险性与风险的地区差异性,所以ANSS管理结构强调区域执行与国家集成。其允许与其他联邦和州政府机构以及与关注地震监测的地球科学界和工程界协作。ANSS推动地方、区域和国家层面各机构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这些合作关系对于ANSS在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在区域范围内的规划与执行,以及争取地方支持都是有必要的。许多承办学术机构、部分州政府机构、其他联邦机构、私人基金会和科学组织为ANSS的成长和(或)运行提供了支持。建设ANSS的需求最初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eological Survey,1999)题为《美国地震监测评估——国家现代地震监测系统的需求》的出版物中率先提出。这些需求包括加强国内各监测台网间协调、开发新的地震信息产品,以及
U.S.Geological Survey邹立晔梁姗姗杜广宝赵博张雪梅苗春兰万事成(译)齐刚(译)徐志国刘杰王春华黄媛(校)
关键词:地震动地震危险性地震监测地震台站
九江-瑞昌5.7级地震余震的S波分裂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在九江-瑞昌MS5.7地震震中附近架设的丁家山台(DJS)、狮子洞台(SZD)和武蛟台(WUJ)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对余震进行了S波分裂分析。结果表明,震中距较小、台站附近断层分布复杂的丁家山台(DJS)的慢波时间延迟相对较大,快波偏振方向不太集中。台站附近断裂分布单一的武蛟台(WUJ)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与断裂走向角度相差约35°,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也不一致。台站附近无断层通过的狮子洞台(SZD)快波偏振优势方向接近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慢波时间延迟大小与震源深度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关系。
汤兰荣石玉涛曾新福郑斌赵博吕坚
关键词:九江-瑞昌地震S波分裂各向异性
应用近场速度记录快速估算川滇地区中强地震强度
2020年
采用Wu等(2004)提出的地震强度测定方法,应用近场速度波形记录,测定地震参数Mew,实现了川滇地区中强地震(MW≥5.7)强度近实时快速测定。Mew是一个与矩震级MW对接的地震参数,与传统的应用振幅测定震级的方法相比,不会存在震级饱和问题,与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的矩震级MW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解决了应用近场波形资料和矩张量反演方法求取大地震矩震级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为区域中强地震速报提供近实时矩震级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地震速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为强震加速度数据的应用奠定基础。
梁姗姗梁建宏邹立晔王晓欣赵博刘敬光徐志国
关键词:地震速报
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地震各向异性初步分析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龙门山断裂带上发生了8.0级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地震目录,震源深度为14km处,属于浅源构造地震。汶川地震序列是主震余震型。截至到2008年10月,已发生了3万余次连续余震。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由3条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山前断裂。龙门山断裂带是一条以逆冲为主,走滑为辅的大型断裂带。
石玉涛高原张永久太龄雪赵博
关键词:地震各向异性余震序列龙门山断裂带青藏高原东缘地震目录地震台网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与山西地震带交汇区的地壳剪切波分裂被引量:21
2011年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简称张渤地震带)与山西地震带交汇区域(113°E~117°E,39°N~42°N)是华北地区北部三个构造单元华北沉降、燕山隆起和太行山隆起的交界处.本文采用张渤带西端的流动地震台网和华北地区北部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数据,使用SAM方法对该区域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部的燕山隆起地区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为近EW向,这与华北地区北部的区域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南部的太行山隆起地区,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为NE—NNE,可能与太行山隆起的断裂带走向有关,与山西地震带北部NNE—NE向的断层走向一致.位于研究区域中部的隆起与沉降边界区,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则表现的比较复杂,可能是复杂的局部地质构造引起的.
赵博高原石玉涛金红林孙进
关键词:山西地震带剪切波分裂应力地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