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峰
-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骨质坏死的病理及治疗现状被引量:8
- 2018年
-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高发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达(30~50)/10万[1]。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手段,患者5年总生存率达60%~70%,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2]。然而,鼻咽癌患者受益于放疗的同时,放疗也带来了各种并发症。
- 韦云钟魏凡俊谭柳金赵峰陈慧英郑丰扬潘秋文李东昊苏纪平
-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骨坏死病理学
- 环舌骨会厌固定术后的喉形态学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环舌骨会厌固定术(SCPL-CHEP)术后新喉形态和运动特点,探讨影响新喉形态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SCPL-CHEP术后的46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喉镜检查,观察新喉发声时的运动情况(声门关闭和声门振动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新喉发声形态及运动特点的相关因素。结果:46例行动态喉镜检查的SCPL-CHEP术后患者中,发声时声门关闭完全31例(67.4%),关闭不全15例(32.6%);声门上结构振动33例(71.7%),声门上结构无振动13例(28.3%);Spearman's相关性分析表明,声门关闭状态与年龄、肿瘤分型呈正相关(r=0.313,P=0.034;r=0.592,P=0.000),与术后时间呈负相关(r=-0.446,P=0.002);声门上结构振动情况与术后放疗呈负相关(r=-0.393,P=0.007);结论:SCPLCHEP术后新喉形态多样,解剖结构明显改变,发声时存在不同程度关闭不全和多种结构参与的不规则振动;患者年龄、肿瘤分型、术后时间是影响声门关闭状态的相关因素,声门上结构振动与术后放疗密切相关。
- 赵峰黄小英苏纪平
- 关键词:喉肿瘤形态学
- 影响喉癌及下咽癌术后咽瘘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及下咽癌术后并发咽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7例采用手术治疗的喉癌及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咽瘘分为咽瘘组和无咽瘘组。将患者年龄、手术前后电解质、肿瘤分期、手术方式等38个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差异性指标作二元回归分析。结果:87例喉癌及下咽癌手术患者中有11例(12.64%)术后发生咽瘘。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体质指数、术前血钾、手术时间、同期颈清扫、术后前白蛋白、术后白蛋白、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及切口感染是咽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前白蛋白、手术时间均是影响咽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围手术期间应及时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及负氮平衡,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术后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等不良因素,可尽量避免术后咽瘘的发生。
- 苏家坤赵峰魏小林苏纪平
- 关键词:喉肿瘤下咽肿瘤咽瘘
- 头颈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免疫营养支持现状被引量:3
- 2014年
- 免疫营养支持是现代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目前已有较成熟的免疫营养制剂应用于临床,多用于上消化道择期手术、创伤等患者,且疗效肯定.但免疫营养目前在头颈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较少,也缺乏与之相关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免疫营养物质对机体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的影响及在头颈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 黄小英赵峰廖巍苏纪平
- 喉白斑病的组织细胞病理学研究现状
- 2013年
- 喉白斑病是指喉黏膜上皮角化增生性病变,因其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而被认为是喉癌的一种癌前病变.目前对癌前病变的筛查已成为临床上降低喉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但关于喉白斑病的组织学诊断标准及其治疗与随诊策略尚存较大争议,这给喉癌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造成了一定困难.随着对喉白斑病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的深入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就喉白斑病的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形态学研究进行综述.
- 赵峰黄小英廖巍苏纪平
- 下咽癌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人乳头瘤病毒16/18的表达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与下咽鳞癌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20例下咽癌组织及其颈部淋巴结组织中HPV16/18 D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下咽组织中检出HPV16/18 DNA阳性2例占10.0%,12例转移性颈部淋巴结标本中检出HPV16/18 DNA阳性1例占8.3%,颈部正常淋巴结中均未检出HPV16/18 DNA。3例HPV16/18阳性病例均为临床Ⅳ期下咽鳞癌病例。结论 HPV16/18在下咽鳞癌及其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检出率较低。
- 黄岸瑞王凯邹秀园赵峰苏纪平
- 关键词:下咽鳞癌人乳头瘤病毒颈部淋巴结原位杂交
- 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GPA)的临床特征、病理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GPA的诊治经过,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分析GPA的临床特征、病理机制、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GPA多见于高龄患者,病程多长达10年以上,有恶变可能;CT扫描显示肿块密度不均,呈不同程度强化,边界清晰。病理学检查见肿瘤组织由腺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和黏液成分组成。结论:GPA是少见病,常表现为耳下侧颈部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巨大肿块。其发病与人为因素有关。其诊断不难,依靠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即可作出诊断。保留面神经功能的肿瘤全切除术是治疗的有效方式。
- 赵世杰赵峰苏纪平
-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腮腺肿瘤面神经恶变
- 喉癌及下咽癌术后并发肺炎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及下咽癌术后肺炎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术后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87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并发肺炎分为肺炎组和无肺炎组。分别将患者年龄、吸烟、手术方式及手术前、后电解质和血清蛋白等38个相关因素行多因素分析。差异性观察项目进一步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87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术后并发肺炎20例,并发率23.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术后清蛋白、术后血红蛋白、术后血氯、术后拔除气管套管时间是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患者年龄、术后清蛋白及延迟拔除气管套管与术后并发肺炎关系密切(OR=1.065、0.825、0.127,P<0.05)。结论喉癌及下咽癌术后并发肺炎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患者年龄、术后清蛋白及拔除气管套管时间是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围术期管理是避免术后并发肺炎的有效措施。
- 苏家坤赵峰魏小林苏纪平
- 关键词:喉癌下咽癌肺炎年龄清蛋白
- 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环舌骨会厌固定术后患者发声功能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 客观评价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环舌骨会厌固定术(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 with cricohyoidoepiglottopexy,SCPL-CHEP)后患者的发声功能,探讨影响其嗓音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行SCPL-CHEP手术 1.5 ~68个月后(中位时间为 11.5 个月)的46例喉癌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20例正常成年男性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并比较两组对象发声的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结合患者年龄、T分期、肿瘤分型、术中重建披裂、保留的环杓单位完整性个数、术后放疗及术后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新喉发音的相关因素。结果 SCPL-CHEP术后患者的嗓音F0、MPT低于正常同龄男性(P < 0.05),jitter、shimmer值则高于正常同龄男性(P < 0.05);Spearman’s相关性分析表明,F0与T分期、术中重建披裂、肿瘤分型呈负相关(r =-0.307 , P = 0.038;r =-0.390 , P = 0.007;r =-0.291 , P = 0.050);jitter与术后放疗呈负相关(r =-0.329 , P = 0.026);shimmer与术后时间呈正相关(r = 0.332 , P = 0.024),与肿瘤分型呈负相关(r =-0.332 , P = 0.024);MPT与术后时间呈正相关(r = 0.296 , P = 0.046)。结论 SCPL-CHEP术后患者嗓音质量差,术前病变范围越广,患者术后发音时F0下降、shimmer升高越明显;术后放疗可降低jitter;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患者MTP延长。
- 赵峰黄小英赵冲苏纪平
- 关键词:嗓音质量
- 喉气管狭窄诊断技术研究现状被引量:7
- 2016年
- 喉气管狭窄(laryngeal tracheal stenosis,LTS)是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内在的LTS或外部压缩所致的气道狭窄,主要由外伤和气管内插管引起([1-3])。LST的诊断不易,约4/5在初诊时被误诊为支气管和肺部的疾病而延误治疗[4]。其起病隐匿,当狭窄大于75%时才在安静状态出现呼吸困难([5-6]),常常由痰栓或出血致部分或完全的气道急性阻塞从而触发急性呼吸窘迫。
- 魏小林赵峰王文武魏凡俊郑丰杨苏纪平
- 关键词:喉气管狭窄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