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峰
- 作品数:17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最大有效传输距离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中加入增强线圈能有效地弥补系统耦合系数小的不足,从而增大无线供电系统的传输距离。文章以双增强线圈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首次推导出了系统在临界耦合状态下的最大有效传输距离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实验证明了最大有效传输距离的存在和其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 邓亚峰薛建国乔向杰张绪鹏
- 关键词:无线供电
- 纳米纤维基空气过滤材料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分析了空气中微颗粒污染物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介绍了空气过滤材料的过滤机制,综述了不同结构的纳米纤维基空气过滤材料、静电纺丝制备工艺的和其他制备工艺,介绍了纳米纤维基空气过滤材料的应用领域,最后对空气过滤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玉伟肖润祥张宏凯官文瑾邓亚峰
- 关键词:静电纺丝
- 基于介电弹性体的驱动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针对目前介电弹性体驱动器成本高、能量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简要介绍了介电弹性体发电的基本原理及拉伸模式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不同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构型研究进展,对不同类型的驱动器特点及适用场合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的性能特征、加工技术和潜在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阐述了当前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研究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议。
- 邓亚峰周洪福李全来李建
- 关键词:介电弹性体驱动器机电耦合
- 双增强线圈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松耦合导致无线供电技术的耦合系数较小,从而使初次级线圈之间的传输效率很低,在初次级线圈之间加入高品质因数的增强线圈能弥补耦合系数小的不足。以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技术为基础,在初次级线圈之间分别加入品质因数不同的增强线圈,并让整个系统在谐振条件下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增强线圈前,系统的传输效率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而显著下降;而加入增强线圈后,系统的传输效率在传输距离增大的开始阶段变化不明显,而当传输距离增大到约40cm以后才会出现显著下降;并且增强线圈的品质因数越大,对系统的传输效率提高就越明显。
- 邓亚峰薛建国张绪鹏乔向杰
- 关键词:无线供电
- 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7年
- 介绍了使用材料对三维(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以下简称为3D打印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投入工业化生产进程的影响;介绍了高分子材料快速发展对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链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3D打印技术使用的高分子材料以及3D打印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中的应用,并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邓亚峰郭晓丽
-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
- 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技术传输性能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在谐振条件下对无线供电系统初、次级绕组相对位置(气隙、中心偏移量和偏转角)变化时对传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气隙和中心偏移量越小,系统的传输性能越好,偏转角较小时对系统的影响较小,只有当偏转角增大到接近90°时,系统传输性能才会受到显著影响。
- 邓亚峰薛建国张绪鹏陈光辉
- 关键词:无线供电传输性能
- 一种超高发泡倍率PBAT微孔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发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高发泡倍率PBAT微孔泡沫及其制备方法,所述PBAT微孔泡沫按质量计优选组成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100份,扩链剂0.01~2份,泡孔稳定剂...
- 周洪福王向东邓亚峰李书宏陈士宏
- 一种汽车供电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供电系统,属于汽车动力领域。所述汽车供电系统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及增强模块;发射模块埋设于汽车运行轨道下方,且发射模块与电源连接;接收模块设置在汽车的底部,且接收模块与汽车的电机或电池组电连接,电...
- 邓亚峰李建郭晓丽
- 文献传递
- 聚合物/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8年
- 简要介绍了聚合物/生物质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界面改性,详细阐述了稻壳、麦秸、竹子、花生壳作为填料、聚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此外,还介绍了几种其他生物质与聚合物复合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聚合物/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 邓亚峰崔若昕汪梓玉禚安琪
- 关键词:生物质复合材料
- 基于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的信号传输被引量:8
- 2010年
- 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容易引起许多应用故障。利用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技术,信号和电能采用不同的传输频率,将高频数据信号加载在电能传输信号上,实现信号和电能的无接触传输。在此基础上,对高频注入式信号传输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讨论,对传输信道进行了计算。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实现能量和信号无接触传输的可能性。
- 邓亚峰李烽张绪鹏史鹏飞
- 关键词:电磁感应无线供电信号传输高频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