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春嫦

作品数:25 被引量:131H指数: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耐药
  • 4篇整合酶
  • 4篇整合子
  • 3篇乙肝
  • 3篇乙肝病毒
  • 3篇人乳
  • 3篇乳头
  • 3篇细菌
  • 3篇瘤病毒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耐药性
  • 3篇肝病
  • 3篇病毒
  • 2篇电信
  • 2篇血清
  • 2篇血液
  • 2篇整合酶基因
  • 2篇人乳头瘤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机构

  • 23篇暨南大学附属...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邱春嫦
  • 9篇肖增璜
  • 8篇劳小斌
  • 6篇石磊
  • 4篇冯洁
  • 4篇刘晓强
  • 4篇苏健裕
  • 4篇付强
  • 3篇郑美萍
  • 3篇陈佑明
  • 3篇李琳
  • 2篇曹燕
  • 2篇李心晖
  • 2篇陈洵
  • 2篇叶仲毅
  • 1篇谭润平
  • 1篇杨连生
  • 1篇陈天萌
  • 1篇胡向国
  • 1篇黄敬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透析室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流行株的调查
2008年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室暴发院内感染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BC)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控制其流行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血透室疑似暴发流行的BC菌株,用全自动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脉冲场电泳(PFGE)检测11株BC的同源性。结果血透室暴发感染的9株BC(其中1株是从反渗水中分离出来的)与血液内科(1株)、重症监护室(1株)的BC高度同源。药敏试验示11株BC药敏谱基本相似。结论BC是导致血透室暴发院内感染的致病菌,来源于反渗水。监测透析液及透析用水和有关管道、器械等感染源头,是控制院内感染流行的重要措施。
肖增璜石磊颜荷邱春嫦叶仲毅
关键词:流行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脉冲场电泳分子流行病学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酶切信号放大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两种常用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测方法一致性。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与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80例妇女生殖道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按组织病理结果分为宫颈炎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Ⅱ组、Ⅲ组和湿疣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PCR)与酶切信号放大法(Invader Technology)分别检测这些标本中的高危性HPV,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各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Real-time PCR和酶切信号放大法两种方法检测高危型HPV的一致性极好,总符合率为96.76%,总Kappa指数(KI)为0.934,宫颈炎组KI为0.908,CINⅠ、Ⅱ、Ⅲ组KI分别为0.872、0.917、0.758,湿疣组KI为0.934。结论:Real-time PCR和酶切信号放大法两种检验方法具有极好的一致性,都是检测HPV感染的有效手段。
劳小斌邱春嫦刘晓强周洪跃
关键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人乳头瘤病毒
广州地区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降低耐药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广州地区收集到的346例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伞部病原菌均经过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确定,对产ESBLs和AmpC酶进行表型的筛选,采用CLSI2010年标准并结合纸片扩散法对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判断;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耐药性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共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346株,其中单产ESBLs菌有135株占39.0%,单产AmpC酶有59株占17.1%,同时产AmpC与ESBLS菌的有27株占7.8%,其中非产酶菌有125株占36.1%;非产酶株与产酶株在一~四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最低,均〈50.0%。结论产ESBLs与AmpC酶菌株比非产酶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临床上治疗产AmpC酶菌优先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也可作为选用的抗菌药物之一。
劳小斌刘晓强邱春嫦冼璐桦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耐药性
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基因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通过分析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整合子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的种类及特点,探讨其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用药,预防院内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美国国家临床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2004年标准,应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多重PCR方法对临床分离的23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整合酶(IntI)检测,并分析整合酶阳性菌株的耐药基因盒。结果药敏试验显示23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全部为泛耐株,5株为Ⅰ类整合酶阳性,其中3株为缺失型,无耐药基因盒,其余2株耐药基因为blaVIM4和blaPSE-1;14株为Ⅱ类整合酶阳性,其耐药基因盒均为dfr1-sat1-aadA1;3株Ⅰ、Ⅱ类整合酶均为阳性;7株不含Ⅰ、Ⅱ类整合酶。结论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都具备Ⅰ、Ⅱ类整合酶基因和基因盒,这是造成它们成为泛耐株的重要耐药机制。
肖增璜石磊彭毅徐海波邱春嫦叶仲毅
关键词: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
致病菌耐药因子分布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对临床菌株中的整合子分布及其携带耐药基因盒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55株临床菌株中的3类整合酶基因intI,并对intI阳性菌株耐药基因盒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55株临床菌株均为第1类整合酶基因阳性(100%)。耐药基因盒特异PCR扩增发现,27株革兰阳性菌株和22株革兰阴性菌株均得到1 913 bp的扩增产物,携带基因盒为dhfro、rfF和aadA 2;6株革兰阴性菌得到1 664 bp的产物,携带基因盒为aadA 5和dfr 17。aadA 2和aadA 5均为编码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基因盒,dhfr和dfr 17均为编码对磺胺类药物甲氧苄氨嘧啶产生耐药的基因盒;orfF为未知功能的开放阅读框。结论临床致病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株均广泛存在着整合子结构,应加强对耐药基因在细菌种属间水平转移的监测工作。
苏健裕石磊杨连生肖增璜邱春嫦付强郑美萍冯洁
关键词:整合子整合酶耐药基因盒
医院内真菌感染371例的病原分布及耐药性探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分析医院内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预防医院内真菌感染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3年1月-2005年5月间发生的371例医院内真菌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真菌,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自动化细菌生化分析仪YBC卡进行鉴定,酵母菌纸片扩散法进行敏感性实验。结果:医院内真菌感染中主要病原菌6种,其中以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为主,分别占62.3%与16.2%;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最高,其次为泌尿道;分离出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的敏感率较高,均大于90%,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次之分别为67.7%与63.1%,酮康唑的敏感率最低为48.5%。结论:由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已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株,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实验室的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临床,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以提高医院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邱春嫦肖增璜陈佑明曹燕
关键词:真菌感染病原分布耐药性
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的流行特征及耐药趋势。方法:对2002~2006年243株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3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分泌物最多(占69.5%),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5年的耐药率均低于6%,而对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幅最大为28.6%~75.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率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加强监测。
邱春嫦肖增璜曹燕陈佑明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广东顺德某企业员工乙肝病毒感染调查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了解乙型病毒肝炎在顺德某企业员工中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企业员工乙肝预防的对策与措施.方法用ELISA法对该企业2004年1613名员工的血清进行乙肝病毒五种标志物检测,对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顺德某企业员工HBsAg阳性率为17.36%(280/1 613),其中男性为20.24%(216/1067),女性为11.72%(64/546),男性显著高于女性(x2=18.285,P<0.05).不同年龄组HBsAg阳性率也有差异显著性(x2=10.754,P<0.05),60岁以上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最低为8.22%,20~29岁组的阳性率最高为21.34%,HBsAg阳性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 结论顺德某企业员工乙肝病毒感染率尚较高,对其防治工作不容忽视,乙肝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需要加强,且应根据体检结果,对相应人群采取乙肝疫苗注射或临床观察治疗等措施.
劳小斌陈佑明邱春嫦齐国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
广州市非体力劳动中老年人的脂肪肝患病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调查广州市非体力劳动中老年人的脂肪肝患病情况并探讨中老年人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广州市区和郊区的企、事业单位的2913名中老年人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脂肪肝的总体患病率为11.77%,男性患病率为13.00%,女性患病率为9.7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6.81,P﹤0.05)。50~5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为12.14%。男性40~49岁年龄组患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女性(χ2=13.16,P﹤0.05),50岁以后女性患病率逐渐上升。脂肪肝人群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空腹血糖(FSG)高于非脂肪肝人群,超重和肥胖、甘油三酯增高、总胆固醇增高、空腹血糖增高和糖尿病的检出率也显著高于非脂肪肝人群。高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高总胆固醇、高空腹血糖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脂肪肝是广州市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密切相关。提倡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与脂肪摄入有助于控制脂肪肝的流行。
邱春嫦戚仁斌陈佑明陈礼军
关键词:中老年脂肪肝
细菌耐药整合子intI分类的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建立快速筛选细菌耐药整合子的分类方法,并对21株来自临床的菌株进行整合子筛选和分类。方法根据G enB ank/EM BL内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类的整合酶序列,通过软件C lustalW的多重比对分析设计出各类整合子的特异性引物,用对照菌株建立多重PCR方法并对21株临床菌株进行PCR扩增,通过其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的不同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对照菌株实验结果显示,21株临床分离菌株中,15株在565bp处有扩增片段,即为含有第一类整合酶基因;4株在403bp处有扩增片段,即含有第二类整合酶基因;1株在565bp和403bp处均有扩增片段,提示其同时含有第一、二类整合酶基因;1株没有得到任何扩增片段,即不含有这三类整合酶基因;在被测菌株中未发现第三类整合酶基因的阳性菌株。结论本文报道的筛选细菌耐药整合酶基因分类的多重PCR方法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为更加全面细致研究整合子类型以及整合子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快捷有效的方法。
冯洁石磊肖增璜李琳陈洵苏健裕李心晖郑美萍邱春嫦付强
关键词:多重PCR整合子整合酶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