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双双
-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卒中量表盘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卒中量表盘。一种卒中量表盘,包括通过转轴依次穿设并同轴连接的若干转盘;所述转盘包括扇形盘体,扇形盘体的两端部之间构成扇形开口,扇形盘体的表面面积是扇形开口表面面积的三倍;所述若干转...
- 黎普刚郑双双汤亚男陈伟康
- 文献传递
- 乌灵胶囊联合腹针治疗脑卒中后疲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乌灵胶囊联合腹针治疗脑卒中后疲劳的疗效,并探讨脑卒中后疲劳炎症因子变化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9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联合腹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E)评分变化,并监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FSS评分及血清IL-6、IL-1β、TNF-α浓度均下降,SSQOL-E评分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IL-6、IL-1β、TNF-α浓度变化与FSS评分均呈正相关,与SSQOL-E评分呈负相关。经治疗后,治疗组的F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SQOL-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腹针治疗能够改善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疲劳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浓度有关。
- 郑双双钟根龙黎普刚王法明张婷毛平安
- 关键词:乌灵胶囊腹针治疗康复训练
- 用于人体组织厚度测量的新型卡具
- 一种用于人体组织厚度测量的新型卡具,包括长圆管一、滑动孔道、量爪一、量爪二、滑动块、盖板一、盖板二、圆柱杆件一、限位块一、螺纹、蜗轮一、圆柱杆二、蜗杆螺纹、限位块二、蜗杆螺纹二、蜗轮二、限位块三、延伸块、带断口的短薄套圈...
- 丁晓媚梅杰王法明郑双双黄飞波
- 文献传递
- 艾灸联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艾灸百会穴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氟西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检测血浆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HAMD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5-HT、N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氟西汀;对调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水平,艾灸联合氟西汀治疗优于单纯氟西汀治疗。
- 张婷王法明丁晓媚郑双双吕雪霞
- 关键词:艾灸单胺类神经递质氟西汀
- 颈动脉蹼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19年
- 颈动脉蹼是指从颈动脉后壁突出,并延伸至动脉腔内的薄膜样片状物,病理基础是不典型内膜型肌纤维发育不良,是隐源性脑梗死的潜在病因,是一种少见且未被重视的脑梗死危险因素。现对2例颈动脉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颈动脉蹼的发病率、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对其的认识。
- 黎普刚郑双双钟根龙项琳满术千汤亚男
- 关键词:脑梗塞肌纤维发育不良
- 放射学孤立综合征与经典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对比分析
- 2016年
- 目的 比较放射学孤立综合征(RIS)与经典多发性硬化(CM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RIS的认识.方法 对35例RIS和32例CMS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神经电生理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IS和CMS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S患者就诊症状以头痛(45.7%,16/35)、头晕(40.0%,14/35)、记忆力减退(20.0%,7/35)及精神症状(11.4%,4/35)为主,CMS患者以肢体无力(75.0%,24/32)、感觉异常(68.8%,22/32)和眼部症状(34.4%,11/32)为主.CMS患者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眼部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RIS患者[75.0%(24/32)比0、68.8%(22/32)比0、34.4%(11/32)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例RIS患者和21例CMS患者进行了脑脊液检查,两者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S患者蛋白、IgG指数〉0.7发生率明显低于CMS患者[0.175(0.03~0.69)g/L比0.440(0.04~1.09)g/L、3/18比47.6%(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RIS患者和22例CMS患者进行了神经电生理检查,RIS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明显低于CMS患者[4/15比63.6%(14/22)、3/15比54.5%(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上,RIS与CMS患者的病灶均主要分布于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及近皮质的脑白质,部分累及胼胝体和皮质;RIS患者的病灶位于脑干、小脑发生率明显低于CMS患者[5.7%(2/35)比34.4%(11/32)、2.9%(1/35)比25.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CMS相比,RIS病灶以斑片状和斑点状小病灶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RIS患者MRI增强示病灶强化和脊髓受累发生率明显低于CMS患者[2/17比45.0%(9/20)、1/14比43.5%(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黎普刚郑双双陈伟康汤亚男卢丽萍董瑞国马海朋
- 关键词: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最小随机化法将入选的80例卒中后疲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每日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根据病情个体化治疗,共治疗8周)和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联合CBT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组患者疲劳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情绪状态、睡眠情况进行评定,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SS、FMA、HAMD、HAMA、PSQ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的FSS、HAMD、HAMA和PSQI评分[(45.72±4.21)、(14.64±1.94)、(10.67±1.01)和(10.92±1.2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8.21±4.93)、(15.59±1.83)、(11.92±1.44)和(11.46±1.05)分],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的评分[(32.10±3.13)、(10.79±1.88)、(6.21±0.98)和(5.13±0.73)分]亦明显低于组内治疗4周时及同时间点对照组[(46.92±5.92)、(14.87±1.61)、(11.64±1.48)和(11.13±0.98)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时和治疗8周后的FMA评分[(57.13±3.83)和(62.03±3.60)分]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53.18±3.95)和(56.95±4.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HAMD、HAMA、PSQI与FSS评分均呈正相关,FMA与FS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rTMS联合CBT能有效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疲劳程度。
- 郑双双黎普刚黎普刚陈洁王法明王法明毛平安
-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认知行为疗法
- 脑微出血部位和负荷与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发生部位和负荷对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风险及获益的影响。方法选择伴CMB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根据CMB发生部位分为单纯脑叶组39例,深部/幕下组62例,混合部位组113例,随访各组新发脑梗死、脑出血情况,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CMB的变化。结果深部/幕下组既往脑梗死、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脑叶组和混合部位组(P<0.05)。混合部位组基线CMB数高于单纯脑叶组和深部/幕下组[(8.69±2.75)个vs(6.65±2.47)个、(6.58±3.17)个,P<0.05]。单纯脑叶组脑出血比例明显高于深部/幕下组和混合部位组(12.8%vs 3.2%、2.7%,P<0.05),且发生脑出血患者中4例基线CMB数>5个。深部/幕下组再发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脑叶组和混合部位组(24.2%vs 7.7%、9.7%,P<0.05)。3组治疗1年后仅部分患者复查头颅MRI,其中单纯脑叶组28例,深部/幕下组40例,混合部位组56例。单纯脑叶组CMB进展比例明显高于深部/幕下组和混合部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vs 12.5%、10.7%,P<0.05),且病灶以脑叶为主。结论抗血小板治疗风险与CMB部位和负荷相关,单纯脑叶CMB抗血小板治疗的脑出血风险增加,治疗后CMB更易进展。深部/幕下CMB患者脑梗死复发风险更高。
- 黎普刚郑双双吕雪霞钟根龙项琳汤亚男蓝丽康
-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阿司匹林
- 放射学孤立综合征的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应用MR DTI技术研究放射学孤立综合征(RIS)患者在常规MRI上表现正常的脑白质(NAWM)是否存在异常.方法 收集RIS患者27例(RIS组),同时选取16名年龄和性别均与RIS组相匹配的常规头颅MR检查无明显异常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头颅常规MRI及DTI横断面扫描.测量受试者胼胝体膝部、体前部、体后部、压部以及额叶白质、枕叶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平均扩散系数(MD)值.2组之间不同区域的FA值、MD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研究者的2次测量值采用类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 同一研究者2次测量各参数基本一致,ICC值为0.934 ~0.989,显示2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RIS组胼胝体膝部、体前部、体后部的FA值分别为0.705±0.040、0.632±0.042、0.628±0.043,相比于正常对照组0.738±0.045、0.675±0.042、0.666±0.045,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26、4.487、-3.890,P值均<0.01);RIS组胼胝体压部、额叶和枕叶白质的FA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87、-0.683、-1.243,P值均>0.05).RIS组胼胝体膝部、体前部、体后部的MD值分别为(0.891±0.038)、(0.839±0.047)、(0.833±0.039)×10-3 mm2/s,相比于正常对照组(0.874±0.035)、(0.794±0.031)、(0.792±0.057)×10-3 mm2/s,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1、5.836、5.146,P值均<0.01);胼胝体压部、额叶白质和枕叶白质的MD值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71、1.702、1.624,P值均>0.05).结论 应用DTI技术可检测到RIS患者的NAWM存在异常.
- 黎普刚郑双双徐凯徐超马海朋董瑞国
- 关键词: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胼胝体
- 乌灵胶囊联合腹针治疗脑卒中后疲劳的疗效分析
- 目的:研究乌灵胶囊联合腹针治疗脑卒中后疲劳的疗效,并探讨脑卒中后疲劳炎症因子变化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9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
- 黎普刚郑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