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预警
  • 1篇预警干预
  • 1篇中国中学生
  • 1篇日本大地震
  • 1篇中学生
  • 1篇助人
  • 1篇自我
  • 1篇自我控制
  • 1篇文化接触
  • 1篇后效
  • 1篇共情
  • 1篇概念辨析
  • 1篇干预
  • 1篇辨析

机构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郭璐
  • 2篇杨浩铿
  • 1篇蒋奖
  • 1篇陈咏媛
  • 1篇辛霞
  • 1篇谭树华
  • 1篇王芳
  • 1篇王芳

传媒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3.11日本大地震后中国中学生共情与助人关系的研究:文化接触的调节作用被引量:6
2011年
本研究以2011年春季发生的日本地震和云南地震为背景,对汶川地震灾区和非灾区的中学生对地震受灾民众的态度进行比较,发现:1)汶川地震灾区和非灾区的中学生帮助云南受灾民众的意愿都显著高于帮助日本受灾民众的意愿;2)汶川地震灾区的中学生状态共情的程度和帮助云南受灾民众的意愿都显著高于非灾区的中学生,但二者帮助日本受灾民众的意愿差异不显著;3)对日本文化的接触程度调节共情与助人意愿的关系,对日本文化接触越多,帮助日本受灾民众的可能性越大。
谭树华王芳许燕辛霞郭璐杨浩铿
关键词:地震共情助人文化接触
自我损耗的后效述评被引量:20
2011年
自我损耗会消耗人们有限的自我控制资源,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因此,研究自我损耗的后效对于社会适应不良的预防和干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心理学的分析框架看,自我损耗的后效作用往往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的基本认知能力和社会性认知,个体对情绪的知觉和调节,以及个体的意志力、选择决策、亲社会性和攻击性等行为,都会受自我损耗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自我损耗还会通过个体差异产生间接影响,即在自我损耗条件下,人格对某些行为表现的预测力可能会被放大或被削弱。在由自我损耗导致的诸多后效中,有些是短暂并可逆的,有些则会是长期和稳定的,其影响的持续时间往往由自我损耗的强度所决定。
陈咏媛许燕杨浩铿郭璐
关键词:自我控制后效
压力与职业枯竭:概念辨析及预警干预路线的差异理论模型被引量:2
2012年
压力起源于医学领域,职业枯竭起源于社会心理学领域;压力来源广泛、难以预测,职业枯竭的来源相对稳定、可预测;压力的发生发展过程迅速而即时,职业枯竭则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压力表现广泛分布于生理、心理和行为层面,而职业枯竭的表现则主要限定于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自我效能感三个特征;压力是一个普适的症状,职业枯竭的表现则可能具有文化和职业的特异性;压力对个体的影响有好有坏,而职业枯竭的影响则完全是负面的;压力的不良结果表现在身心两方面,职业枯竭的后果则更具心理社会性。基于以上差异,压力的评估应以生理指标为主,预警和干预的不是压力的产生而是其后可能的身心疾病;职业枯竭的评估应以心理指标为主,预警和干预直接针对职业枯竭的发生进行。
许燕王芳郭璐蒋奖
关键词:预警干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