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丽红

作品数:29 被引量:350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甘草
  • 4篇教学
  • 4篇葛根芩连
  • 4篇葛根芩连汤
  • 3篇药学
  • 3篇皂苷
  • 3篇指纹
  • 3篇指纹图
  • 3篇指纹图谱
  • 3篇黄芩
  • 3篇葛根素
  • 2篇代谢产物
  • 2篇药效
  • 2篇药效研究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抑菌
  • 2篇炙甘草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机构

  • 27篇南京中医药大...
  • 9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 2篇合肥医工医药...
  • 2篇江苏雅信昆成...
  • 2篇盛实百草药业...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第二人...
  • 1篇江阴天江药业...
  • 1篇江西省药品检...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南京海源中药...

作者

  • 29篇陈丽红
  • 9篇王强
  • 8篇陆兔林
  • 7篇唐于平
  • 7篇杨念云
  • 5篇井山林
  • 5篇郑云枫
  • 4篇彭国平
  • 4篇卞勇
  • 4篇李存玉
  • 4篇毛春芹
  • 2篇刘训红
  • 2篇范慧佳
  • 2篇李伟东
  • 2篇吴德康
  • 1篇宋新波
  • 1篇谢辉
  • 1篇殷放宙
  • 1篇丁宁
  • 1篇张倩

传媒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中草药
  • 3篇中成药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药学学报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软化方法对甘草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基于HPLC建立甘草指纹图谱及同时测定甘草中6个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并考察4种软化方式(淋润、常压蒸润、70℃减压蒸润与85℃减压蒸润)对甘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甘草苷、甘草酸为对照品,测定甘草中总黄酮及总皂苷的含量;基于HPLC同时测定甘草中甘草苷、芒柄花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刺甘草查耳酮、甘草酸6个成分的含量,比较了不同软化方法处理后的甘草中指标成分含量的变化;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不同软化处理后的甘草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总黄酮、总皂苷的结果显示,未加工过的甘草中总黄酮与总皂苷的含量最高,淋润的甘草总黄酮与总皂苷含量偏低。常压蒸润、70℃减压蒸润和85℃减压蒸润这3种处理方法对甘草质量影响不大;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软化处理后,异甘草苷的含量均显著降低,而不同的软化处理组之间,所有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与聚类分析表明,3批甘草不同软化处理方法后的样品与未加工组分别聚为一类,而不同软化处理方法对于甘草整体化学成分组成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同时测定甘草中的6种成分,而且尤其需要对软化过程中异甘草苷的含量进行监测。综合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及不同指标的质量评价结果,常压蒸润在生产过程中可行性最高。本研究为甘草软化的大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甘草饮片的生产流程。
沈钱能陈丽红黄紫炎郭爽毛春芹纪青华陆兔林王吓长
关键词:甘草甘草苷总皂苷异甘草苷甘草素
案例教学法在《药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药学导论》是一门面向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学、药事管理学等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以药学本身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的角度对药学的起源与发展,药学的分支学科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生物制药学与药事管理学,以及对药学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交叉学科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引导,使学生对药学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科研思路,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教学,学生熟悉药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掌握药学的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熟悉对药学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交叉学科的基本概念。结合研究型教学、自主性学习,了解药学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以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杨念云陈丽红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是在有关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吸取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中药资源学是该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获得书本知识。重要的是获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陈丽红谈献和
关键词: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
甘草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研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被引量:27
2020年
甘草长期以来都被视作最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临床应用范围极广,无论是单用还是作为方剂入药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甘草经蜜炙之后的功效作用和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寻找出蜜炙前后的质量标志物,为全面评价生、炙甘草饮片的差异奠定基础。该研究通过HPLC-DAD建立生、炙甘草指纹图谱,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找出甘草炮制前后的差异性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Metascape等数据库分析差异成分的对应靶点和通路并在Cytoscape 3.6.0软件中绘制出"成分-靶点-通路"图,预测出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果表明,建立的指纹图谱中成功指认出17个共有峰,筛选出7种差异成分可作为潜在质量标志物,依次为甘草皂苷G2、甘草酸、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芹糖甘草苷和异甘草素。该研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良好可行,筛选出7种可作为甘草潜在质量标志物的化学成分,有助于促进整体质量的提高,为甘草的科学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孙媛王璐彭梅梅李伟东王吓长毛春芹陆兔林陈丽红秦昆明
关键词:甘草蜜炙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
甘草产业链的现状与技术提升被引量:13
2020年
甘草是药食同源中药材大品种,居中医处方用药频次前三,也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原料。甘草野生资源匮乏,栽培甘草质量低而不稳,传统功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饮片和提取分离生产工艺现代化程度较低,产品多以粗加工物为主,大健康产品开发不足,在大健康产业中的作用远没发挥。文章将从甘草资源、质量标准、炮制工艺、提取工艺和产业链发展等几个方面对甘草产业链的现状及提升进行综述,为甘草产业链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边育红王丽张晓雨樊亚东侯俊玲张萍陈丽红李翠芹刘永刚杨林勇宋新波王文全
关键词:甘草种植栽培产业链
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与甘草酸组合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中各味药材的主要成分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与甘草酸联合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化学结构。方法:健康大鼠灌胃给药,收集0~24 h的尿样,尿样经C18固相小柱分离纯化后,经UPLC-Q-TOF-MS分析鉴定其中的代谢产物。代谢物的结构鉴定主要依据各代谢物与对照品的一级质谱电离规律、裂解规律间的关联性和相关文献的数据。结果:灌胃给药(葛根素、小檗碱、黄芩苷和甘草酸)后,在大鼠尿液中鉴定了16个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其中6个来自葛根素,分别为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二氢大豆苷元、葛根素硫酸酯结合产物和葛根素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2个来自黄芩苷,分别为baicalin-6-O-β-glucose-7-O-β-glucopyranuronoside,baicalin-6-O-β-glucopyranuronoside-7-O-β-glucopyranuronoside;8个来自小檗碱,分别为thalifendine,berberrubine,demethyleneberberine,jatrorrhizine,demethyleneberberine葡萄糖醛酸结合物,jatrorrhizine葡萄糖醛酸结合物,berberrubine-9-O-β-D-glucuronide,demethyleneberberine-2,3-O-β-D-glucuronide。结论:主要成分联合给药后,代谢产物主要以苷元或以葡萄糖苷、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为主,也有以原型排出;甘草酸生物利用度低,有明显的首过效应,且经尿液排泄量极少,未检出代谢产物。
杨飞吴德康陈丽红杨念云卞勇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
基于LC-MS/MS法分析生、炙甘草中水溶性成分被引量:27
2020年
目的 基于LC-MS/MS定性/定量分析生、炙甘草中水溶性成分.方法 采用LC-MS/MS正、负离子模式对生、炙甘草水溶性成分进行检测,并以Marker View软件分析甘草蜜炙前后的差异性成分;在此基础上采用梯度波长HPLC法对生、炙甘草8种主要差异性成分(4种黄酮及4种三萜皂苷)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 从中鉴定出30种水溶性差异性成分,其中包括12种黄酮类和18种皂苷类;其中黄酮类异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在蜜炙后平均含有量分别上升5.11%、25.94%,甘草苷、芹糖甘草苷含有量分别下降21.77%、18.43%,而4种三萜皂苷平均含有量在蜜炙后均出现下降,幅度在10.07%~16.69%.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为炙甘草的炮制及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段伟萍李缘嫒郑云枫李存玉李存玉陈丽红陆兔林
关键词:生甘草炙甘草水溶性成分LC-MS/MS
杏香兔耳风中1个新的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四糖苷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研究杏香兔耳风Ainsliaeafragra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等柱色谱方法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综合运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杏香兔耳风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中美菊素C-3-O-β-葡萄糖-(1→3)-β-葡萄糖-(1→3)-β-葡萄糖-(1→3)-β-葡萄糖苷(1)、macrocliniside B(2)、macrocliniside I(3)、异绿原酸C(4)、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异绿原酸A(6)、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7)、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紫云英苷(9)。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四糖苷,命名为杏香兔耳风苷A(ainslifragside A)。化合物2、3、5、7~8为首次报道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丁宁李世洋李彩红陈丽红朱友娟王君阳杨毅生胡立宏王吓长
关键词:杏香兔耳风
葛根芩连煎剂与颗粒剂的抗腹泻、抑菌药效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葛根芩连汤与颗粒剂的抗腹泻、抑菌药效。方法:抗腹泻实验中将小鼠分为9组,即空白(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葛根芩连微丸(1g.kg-1)、葛根芩连煎剂高、中、低剂量(2、1、0.5g.kg-1)和葛根芩连颗粒高、中、低剂量(0.54、0.27、0.135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d,末次给药30min后灌胃蓖麻油10mL.kg-1,测定小鼠稀便率。肠推进机能实验中将小鼠分为8组,即空白(等容生理盐水)、葛根芩连微丸(1g.kg-1)、葛根芩连煎剂高、中、低剂量(2、1、0.5g.kg-1)和葛根芩连颗粒高、中、低剂量(0.54、0.27、0.135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d,末次给药20min后灌胃碳末,测定小鼠肠推进率。体外抑菌试验中测定葛根芩连煎剂与颗粒剂对5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煎剂高、中剂量组与葛根芩连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稀便率显著减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葛根芩连煎剂高、中、低剂量与葛根芩连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肠推进率无显著改变(P>0.05)。葛根芩连颗粒对4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低于葛根芩连煎剂。结论:葛根芩连颗粒比葛根芩连煎剂抗腹泻、抑菌作用更佳。
陈丽红唐于平王强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抗腹泻抑菌
葛根素在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葛根素在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尿液中代谢产物。方法:建立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采用UPLC-DADMS技术分析葛根素在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结果:从灌胃葛根素的模型大鼠尿液中,发现并鉴定了8个主要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葛根素葡萄糖醛酸苷同系物、葛根素葡萄糖醛酸苷、葛根素、大豆苷元-葡萄糖醛酸苷、甲基大豆苷元-葡萄糖苷、甲基大豆苷元-葡萄糖醛酸苷同系物、甲基大豆苷元、甲基大豆苷元-葡萄糖醛酸苷。结论:葛根素在模型大鼠尿液中除以原形排泄外,还有甲基化的一相代谢产物及形成葡萄糖结合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二相代谢产物。
陈丽红唐于平卞勇杨念云井山林王强
关键词:葛根素大肠湿热证代谢产物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