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玉洪

作品数:1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心理
  • 3篇心理距离
  • 3篇小说
  • 2篇身份
  • 2篇帕慕克
  • 2篇文学
  • 2篇罗宾逊
  • 1篇对等
  • 1篇新人文精神
  • 1篇玄学
  • 1篇玄学侦探小说
  • 1篇野鹅
  • 1篇遗忘
  • 1篇以人为中心
  • 1篇意象
  • 1篇意象群
  • 1篇英语
  • 1篇英语专业
  • 1篇英语专业写作
  • 1篇英语专业写作...

机构

  • 9篇兰州大学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作者

  • 13篇陈玉洪
  • 1篇梁彤
  • 1篇赵慧珍

传媒

  • 1篇小说评论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丝绸之路
  • 1篇社科纵横
  • 1篇外语研究
  • 1篇西北成人教育...
  • 1篇东南传播
  • 1篇兰州工业学院...
  • 1篇“文学伦理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记忆之象与遗忘之花——解读《笑忘录》的塔米娜意象群被引量:4
2008年
《笑忘录》第四、第六部分出现的一组意象指涉了女主人公的生存逻辑,这一现象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塔米娜与包裹中的自我形象认同后,服从于记忆的意识形态幻象,隐藏了欲望的实在界,并沉迷于剩余快感中;而梦境中的鸵鸟、金戒指及儿童岛游戏等意象,则表达了遗忘的意愿,解放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并破除了包裹所带来的幻象。小岛游戏在其天真的表面下隐藏着反记忆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塔米娜最终逃离小岛,治愈了记忆的信仰。记忆和遗忘的二元对立构成了塔米娜的存在本质。
陈玉洪梁彤
关键词:《笑忘录》意象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设计
2024年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写作、高职院校英语写作和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得到了较多的实践,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在“产出导向法”框架下开展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实践及研究较少。以《大学思辨英语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运用“产出导向法”从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开展英语写作教学,并阐释相关教学理念:重视以阅读为基础的写作教学,设计真实有效的驱动场境,提供少而精的促成材料,开展师生合作评价,产出语言质量好、实现交际目的的写作产品。
陈玉洪保蘅轩
关键词: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促成
从“事件性”到“去事件性”:论帕慕克小说创作的转型
2024年
帕慕克较早作品具有“事件性”,而晚近作品具有“去事件性”,这种反差反映了帕慕克对待民族传统智慧和西方现代知识态度的变化。这位曾经拥抱西方的知识分子在晚近作品中向传统之根回归,通过塑造“不合时宜”的人物形象,揭示被世俗化、现代化话语所压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赋予其超越时空的生命力。较早作品中的人物忠于事件,回到实在界的空无,向他者敞开并与之融合,从而创造新的文化符号,改写传统文化体系。相反,晚近小说中的主人公拒绝事件,停留在东方古老智慧的先验框架中,是作者文化立场和创作心态转变在文本上的征兆。事件性讽喻了土耳其人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间不断自我革命、自我扬弃的历史进程。
陈玉洪彭叶
关键词:事件性
恋父与弑父:《我的名字叫红》的另一种解读被引量:2
2012年
《我的名字叫红》再现了"弑父"这一历史的原初场景。年轻画家杀害或企图杀害文化意义上的父亲,是因为后者垄断了权力和生理快乐,并强令儿子们遵守现实原则。因此,弑父是新势力为达到权力和力比多的重新分配所采取的手段。跳出文本,艺术领域的新旧之争反映了具有双重民族身份的土耳其对西方父亲的爱恨情仇,土耳其及帕幕克像俄狄浦斯那样,走在一条艰难的寻父之路上,同时竭力摆脱来自父亲的压抑。
陈玉洪
关键词:《我的名字叫红》弑父爱欲权力
被窃的侦探小说:帕慕克玄学侦探小说论
2015年
奥尔罕·帕慕克的侦探小说特点已经引起国内外学界的注意,然而现有的研究未将帕慕克与传统侦探小说从本质上进行区分。《我的名字叫红》《黑书》《雪》等作品属于反侦探小说或称玄学侦探小说范畴。作者"窃取"和改写传统侦探小说文本,颠覆传统的侦探形象和情节结构,质疑认知的有效性和真理的一元性,动摇理性王国和"我思"的本体性地位,体现出不可知论和反一元论的特点。帕慕克从本体论角度追问存在之谜和身份之谜,以文学叙事的方式回应世俗化和西化洪流中的土耳其民族身份问题。
陈玉洪
关键词:玄学侦探小说真相身份焦虑
论E.A.罗宾逊人物肖像画诗歌的审美心理距离被引量:4
2006年
E.A.罗宾逊的人物肖像画诗歌运用客观叙事方法,侧重观察和记录事件本身,悬置事件背后的本质原因、动机和作者价值判断,消解作家意图和感情,取得了非个人化的效果。这种创作方法客观上为阅读设置了障碍,取得了陌生化效果,延长了读者的审美过程,并且为文本意义的多元阐释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从康德美学和心理学美学角度出发,认为罗宾逊的人物肖像画诗歌之所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根本在于作家在主观心理和对象之间保持了适度的心理距离。
陈玉洪
关键词:心理距离
自然关怀、人的成长与身份重构:论王朔小说中的自然书写
2023年
一、海洋题材中的自然关怀,在2007年发表的自传体作品《致女儿书》中,王朔声称:“一切以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中心想象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①。他主张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在人类视野和自我视野之外,加上一个生态视野。实际上,这种自然关怀和去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
陈玉洪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书写生态视野以人为中心
文学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从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出发,认为文学符号同一般符号一样,具有任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其任意性表现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意指关系是不可论证的;作家采用的文学符号及其表征的概念之间没有天然的、本质的联系;文学符号的意义是多元的,而且,文学符号常常是漂浮的能指。文学符号的理据性表现在文学象征属于相对稳定的符号;文学符号的意义是意识形态、时代精神、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总和,而互相指涉的文学符号也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特点。
陈玉洪
关键词:文学符号任意性理据性
旁观时代的诗人 ——论埃·阿·罗宾逊诗歌的心理距离
本论文试图从心理学美学角度探讨埃·阿·罗宾逊的诗歌,论证罗宾逊诗歌的成功之处在于保持了题材和作家感情及意图之间的美学距离。以“美是无功利的,文学不服务于外界的功利目的”这一美学命题为起点,本研究提出欣赏和批评罗宾逊的角度...
陈玉洪
关键词:心理距离
文献传递
王朔作品的新人文精神研究
本文以王朔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考察其影视编剧作品,探讨这些作品在人本、价值和终极关怀三个层面体现的新人文精神,分析其发生的逻辑和表现形式,评价其文学意义,并批判其局限性。文学中的“人”是一个被建构的、流动的概念,中西...
陈玉洪
关键词:新人文精神后现代主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