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雁西

作品数:103 被引量:1,068H指数:2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0篇骨折
  • 34篇关节
  • 24篇跟骨
  • 18篇固定术
  • 14篇跟骨骨折
  • 14篇骨折固定
  • 14篇骨折固定术
  • 13篇内固定
  • 12篇畸形
  • 11篇愈合
  • 11篇外科
  • 11篇成像
  • 10篇手术
  • 10篇术后
  • 10篇畸形愈合
  • 8篇形态学
  • 8篇足底
  • 8篇踝关节
  • 7篇三维重建
  • 7篇足底压力

机构

  • 52篇同济大学附属...
  • 51篇同济大学附属...
  • 8篇同济大学
  • 3篇天津医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九医...

作者

  • 103篇陈雁西
  • 45篇俞光荣
  • 36篇强敏菲
  • 33篇张坤
  • 26篇李浩博
  • 23篇周家钤
  • 21篇姜雨晨
  • 20篇杨云峰
  • 19篇梅炯
  • 16篇张毅杰
  • 14篇贾小阳
  • 11篇朱辉
  • 9篇燕晓宇
  • 9篇丁祖泉
  • 9篇袁峰
  • 9篇郝旖旎
  • 8篇戴号
  • 7篇王明鑫
  • 7篇程黎明
  • 6篇黄四平

传媒

  • 19篇中华骨科杂志
  • 18篇中华创伤杂志
  • 9篇中华创伤骨科...
  • 5篇第十七届全国...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国际骨科学杂...
  • 3篇第八届足踝外...
  • 2篇国外医学(骨...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2篇2016
  • 14篇2015
  • 1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7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40例,女17例;年龄20~74岁,平均46.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4例,高处坠落伤19例,重物压砸伤4例。按Letoumel—Judet分类:简单骨折33例,复杂骨折2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采用Kocher—Langenbech(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行手术治疗。术后应用x线片和CT容积重建内置入物透视显示模式、多平面重组成像等多元化成像技术,比较两种方法的骨折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置入情况。结果在33例髋臼简单骨折和24例复杂骨折患者中,术后x线片分别可见4例和6例未达到解剖复位,而CT三维重建图像分别可见12例和13例未达到解剖复位,X线和CT在评估所有患者术后复位质量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和CT在评估所有患者的术后内固定置入质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分别可见1,3例内固定置入欠佳,而CT三维重建图像分别可见4,7例内固定置入欠佳。结论髋臼骨折术后应用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置入质量评估能够获得比x线片更加可靠的结果。
强敏菲陈雁西贾小阳张坤李浩博姜雨晨张毅杰
关键词:髋臼成像
基于CT三维重建图像的跟骨结节骨赘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基于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的跟骨结节骨赘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跟痛症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210例(254足)跟骨结节骨赘患者,根据Denis疼痛评分分为5组,即对照组42例(无疼痛)、病例1组46例(偶然轻微痛)、病例2组44例(中度疼痛)、病例3组42例(严重疼痛)、病例4组36例(持续重度疼痛)。收集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跟骨结节骨赘多层螺旋CT扫描的薄层原始数据(DICOM格式),导入图像后处理软件(Superlmage orthopedics edition 1.0),重建出跟骨结节骨赘的三维形态,观察骨赘大体特征,测量并分析骨赘的基底部宽度、骨赘的长度、骨赘与跟骨底面的成角及骨赘纵轴与足中线的成角等指标的分布差异。结果在病例组内,部分患者的骨赘弧形边缘毛糙、骨赘底面凹凸不平,且附带一枚或数枚小骨赘,其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病例4组。形态学测量指标分析结果提示,5组间骨赘的基底部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2,P〉0.05),而在骨赘的长度(F=8.23,P〈0.05)、骨赘与跟骨底面的成角(F=6.82,P〈0.05)、骨赘纵轴与足中线的成角(F=5.87,P〈0.05)等指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幅度较小,且分布无明显规律。结论在跟骨结节骨赘伴跟痛症时,骨赘的表面特征可出现相应变化,但骨赘的基底部宽度、长度、朝向等指标与跟痛症严重程度无关。
陈雁西梅炯俞光荣刘新成王喆人
关键词:跟骨成像骨赘跟痛症形态学
计算机辅助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CAPP)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7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26~81岁,平均63.9岁。致伤原因:交通伤9例,跌伤7例,高处坠落伤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按AO分型:c1型6例,c2型6例,c3型5例。应用一站式CAPP系统进行精确的术前设计,根据术前计划实施个性化内固定手术。记录CAPP耗时、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虚拟术后与末次随访时影像学相关参数,腕关节功能评价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CAPP平均耗时38.1min,平均手术时间6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0.3ml。术后平均随访14.7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8周,未见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失效患者。虚拟术后与末次随访影像学参数在桡骨高度、下尺桡关节面台阶、掌倾角及尺偏角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差值较小。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优8例,良8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结论一站式CAPP系统操作便捷、高效,术中实现虚拟手术计划较为精准,可有效辅助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
韩庆辉张毅杰陈雁西强敏菲张坤李浩博姜雨晨贾小阳
关键词:桡骨骨折成像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应用PFNA治疗102例股骨转子间患者.按AO/OTA分型:31-A2型66例,31-A3型36例;按Evans-J...
陈雁西张坤强敏菲郝旖旎
关键词:内固定器
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评估
目的 总结分析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16例16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损伤至本次治疗时间平均13个月,根据Stephens和Sanders跟骨畸形愈合分...
陈雁西强敏菲张坤李浩博戴号
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对荷骨肉瘤SD大鼠的治疗效应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方案对荷骨肉瘤SD大鼠移植瘤的抑制效应,并比较不同化疗方案的效应。方法:将110只荷骨肉瘤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其中3组分别采用常规化疗、节律性化疗以及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予以处理,另一组留作空白对照不作任何治疗处理。治疗期间,每周测量肿瘤大小;8周治疗结束后,处死SD大鼠,取出肿瘤并称取瘤体质量。应用Western印迹法对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3种化疗方案均可抑制骨肉瘤移植瘤在SD大鼠体内的生长。常规化疗组和节律性化疗组的移植瘤生长曲线相似;但在化疗后期,这2种化疗方案均失去对肿瘤的抑制作用,而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始终保持抑瘤作用。化疗8周后,对照组与常规化疗组、节律性化疗组以及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组之间的移植瘤质量和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组与其他2个化疗组的移植瘤质量和体积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组的抑瘤作用最为明显。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各化疗组移植瘤组织中VEGF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下调(P<0.01);节律性化疗组和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组移植瘤组织中VEGF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化疗组。结论:常规化疗联合节律性化疗具有抗血管生成效应,抑瘤作用最为明显,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骨肉瘤治疗方案。
祝晓忠梅炯毕刚陈雁西林娜
关键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动物实验
肢体骨肿瘤活检失误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临床上骨肿瘤活检手术中的常见失误,降低活检手术给骨肿瘤保肢手术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分析55例骨肿瘤活检手术失误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包括男25例,女30例,平均年龄26.6岁。肿瘤部位包括股骨近端12例,股骨远端13例,胫骨上端17例,胫骨干及胫骨远端3例,腓骨近端2例,肱骨近端及肱骨干5例,桡骨远端3例。肿瘤诊断:骨肉瘤28例,皮质旁骨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软骨肉瘤6例,恶性淋巴瘤1例,转移癌3例,尤文氏瘤2例。结果55例患者中,17例因为活检手术失误及相关并发症而行截肢手术,占30.9%。4例切除活检失误均为切除范围不足。9例穿刺活检失误中,6例穿刺活检的入路太靠近主要血管神经束,3例发生诊断失误。42例切开活检失误中,以手术入路失误为多,共31例,占73.8%。切开活检并发症中,开窗不当造成病理性骨折2例,止血不彻底形成较大血肿7例,术后引流放置不恰当5例。结论骨肿瘤活检手术失误严重影响骨肿瘤患者的后续治疗,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王志远梅炯陈雁西倪明
关键词:骨肿瘤活检手术
拇长屈肌腱病变与类风湿关节炎拇外翻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拇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 tendon,FHL)病变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拇外翻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因足部疼痛于我院就诊的60例(120足)RA患者资料。根据超声探查拇长屈肌腱病变情况的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肌腱完整组(A组,45足),肌腱周围炎症组(B组,49足),肌腱断裂组(C组,26足)。所有患者均摄足部负重正位X线片,并基于X线片行拇外翻角及第一、二跖骨间角的测量,对拇长屈肌腱病变与拇外翻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HVA平均(31.6±15.9)°,IMA平均(10.1±4.5)°;B组HVA平均(43.3±13.7)°,IMA平均(12.4±4.5)°;C组HVA平均(41.6±16.9)°,IMA平均(12.1±3.7)°。3组间HVA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3组间IMA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LSD两两比较,HVA:三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IMA:A组与B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A、C两组及B、C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对3组内的HVA及IMA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A组HVA与IMA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5,P=0.002;B组HVA与IMA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6,P=0.01;C组HVA与IMA间无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11,P=0.59。结论 FHL病变在RA患者中常见,FHL病变(炎症及断裂)并非RA拇外翻的起始因素,但会加重拇外翻的畸形严重程度。
戴号陈雁西徐岳林马迎辉欧阳桂林毛剑莹陆玲玲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拇外翻肌腱病
糖尿病伴足趾畸形的三维动态足底压力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足趾畸形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评价三维动态足底压力分析技术在该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糖尿病伴锤状趾、爪形趾及多发足趾畸形患者及32例健康自愿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组成、体重指数近似,且经规范的行走训练后,应用三维动态足底压力分析系统(F-scan Mobile,Tekscan,USA),测量对比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足底总峰值压力及足拇趾、第1~5跖骨头、中足、后足等7个解剖区域平均峰值压力分布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及对照组在一个步态周期中的足底总峰值压力、第1~5跖骨头及后足的平均峰值压力存在较大差异(P<0.05),其中病例组第1、2跖骨头底部压力(302.5±34.8kPa,375.2±47.1 kPa)较对照组(242.8±19.3 kPa,253.7±22.1 kPa)明显增高;两组中足平均峰值压力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后足平均峰值压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伴足趾畸形可使跖骨头下的压力增高。三维动态足底压力分析技术可早期检测该病理力学变化,从而对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形成及指导治疗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刘新成陈雁西俞光荣周家钤
关键词:足底糖尿病足
半骨盆截肢后用废弃自体骨重建骨盆承重功能的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
2008年
目的 探讨对骨盆肿瘤行半骨盆截肢后,应用废弃自体骨重建坐骨结节和骨盆环以恢复骨盆承重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带双侧下肢骨的10具骨盆标本,测量坐骨结节至正中矢状面和经骶骨耳状面中心冠状面的垂直距离、坐骨结节至同侧的骶骨耳状面和耻骨联合的距离.测量股骨髁和胫骨平台的最大径,对股骨和胫骨进行CT扫描并纵向剖开,观察骨质分布情况.根据解剖测量结果,选择4具成人尸体标本,应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完整骨盆和重建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检测,比较两者在0-500 N的垂直加压下的稳定性.结果 坐骨结节至正中矢状面和经耳状面中心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4.52±0.48)cm和(3.31±0.57)cm.坐骨结节至同侧骶骨耳状面和耻骨联合的距离分别为(11.75±6.19)cm和(15.72±5.19)cm.股骨髁最大斜径在外后至内前方向平均为(7.93±0.44)cm,胫骨平台的最大径在冠状面上,平均为(7.19±0.61)cm.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主要为松质骨,股骨髁松质骨平均纵向长度为(6.24±0.22)cm,胫骨上端平均纵向长度为(5.64±0.18)cm.在生物力学试验中,重建骨盆的抗压缩能力较完整骨盆弱,但在载荷去除后,重建骨盆和完整骨盆均可恢复原来的状态,说明重建骨盆和完整骨盆同样为弹性良好的刚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即刻稳定性.结论 半骨盆截肢后,可应用废弃股骨或胫骨重建坐骨结节和骨盆环,为患者坐立和装配假肢提供力学支持点,以降低半骨盆截肢者的残废程度.
梅炯倪明陈雁西俞秀茂高悠水王先辉窦帮蔡宣松
关键词:截肢术骨盆生物力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