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玉刚

作品数:47 被引量:304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城市
  • 11篇省际
  • 11篇省际边缘区
  • 11篇边缘区
  • 9篇皖江城市
  • 9篇皖江城市带
  • 9篇城市带
  • 6篇县域
  • 6篇县域经济
  • 4篇集群
  • 4篇产业集群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环境
  • 3篇实证
  • 3篇欠发达
  • 3篇县域经济竞争...
  • 3篇经济竞争
  • 3篇经济竞争力
  • 3篇经济学
  • 3篇竞争力

机构

  • 46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商贸职业...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46篇韩玉刚
  • 6篇焦华富
  • 5篇李俊峰
  • 5篇曹贤忠
  • 3篇吉文帅
  • 2篇毕学成
  • 2篇许吉黎
  • 2篇叶苗苗
  • 2篇叶雷
  • 2篇王丹丹
  • 1篇韩会然
  • 1篇焦化富
  • 1篇杨成凤
  • 1篇叶雷
  • 1篇王文哲
  • 1篇刘冰
  • 1篇张生根
  • 1篇张荣天
  • 1篇王心源
  • 1篇杨显明

传媒

  • 7篇经济地理
  • 5篇铜陵学院学报
  • 3篇宿州学院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大学教育
  • 1篇经济师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国土资源信息...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物流业集聚水平测度及提升路径分析——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2020年
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章以皖江城市带现代物流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熵法对皖江城市带各地级市现代物流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了皖江城市带现代物流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现代物流业集聚优势不明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皖江城市带各地级市现代物流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入、消费流通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程度与皖江城市带现代物流业集聚水平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殷浩韩玉刚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
欠发达区域产业集群成长模式和转型升级路径——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社会环境较为封闭,其产业集群的形成、演化模式和转型升级路径与发达区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在实地深度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安徽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概括出了安徽产业集群发展的6种一般模式,对6种集群模式转型升级瓶颈进行了概括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产业链、组织形态、创新系统和集群环境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安徽省产业集群整体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
韩玉刚
关键词:欠发达区域产业集群
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竞争力空间分异研究
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县域发展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建立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55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构建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模型,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基础三方面对皖江城市带36 个县的县域竞争力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韩玉刚
关键词:县域经济竞争力空间分异皖江城市带
新旅游资源观视角下旅游资源研究框架被引量:19
2022年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决定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旅游资源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关系日益密切,树立新旅游资源观是对区域发展实践的再认识和再实践,能够为旅游资源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梳理与总结传统旅游资源观视角下旅游资源研究成果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1)旅游资源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方向日益多元,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与"实践完善理论"的良性互动局面。(2)新旅游资源观是指在科学技术进步、价值观念变革、旅游需求提升、人均收入提高等背景下,人们对不同来源、不同结构、不同层次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配置、重组和优化的动态过程,表现为人们的思维认知对旅游资源性状改变的一种能动响应。新旅游资源观是对传统旅游资源观的根本突破,呈现出新旅游资源价值观、新旅游资源利用观、新旅游资源发展观、新旅游资源效益观和新旅游资源空间观等特征。(3)从旅游资源价值转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旅游资源区域效益、旅游资源空间重构等方面构建新旅游资源观视角下的"五维一体"的旅游资源研究内容体系,强化旅游资源的跨区域聚合、竞合与融合,揭示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相互作用机理。(4)面对新旅游资源观视角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新方法引进是开展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性、动态性、区域性和系统性研究的必然趋势。
任以胜陆林韩玉刚
关键词:旅游资源资源融合
基于城乡联动发展视角的市域经济空间组织研究——以安微省芜湖市为例被引量:7
2007年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以新型的城乡联动发展理论为指导,从节点优化、通道系统、产业关联、城镇拓展等方面对市域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组织和梳理,以期在城镇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广大乡村地域进行有效的"涓滴",从而建立起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城乡经济空间结构。并以芜湖市为实证,论述了在城乡联动发展这一前提下的市域经济空间优化的实现措施。
韩玉刚焦华富
基于城市体系的中部6省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区域旅游合作水平的高低同样与区域城市体系的发育程度紧密相关。以中部6省城市体系为构架,对中部6省省际间区域旅游合作进行了探讨,并从节点优化、线路组织、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出了6省间区域旅游合作的构想,以期为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提供一定的借鉴。
韩玉刚吉文帅
关键词:城市体系区域旅游合作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影响高校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的因素,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对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的9个指标进行分析计算,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影响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的三个主成分因子,分别是名牌产品固有价值、大学生消费观以及大学生所处的宏观环境。结果表明,大学生可以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加强自身教育两方面培养正确、科学的消费观。
赵雅玲韩玉刚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消费心理大学生
省际边缘区城镇化水平变化特征及动力系统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被引量:26
2011年
根据区域城镇化内涵和省际边缘区特点,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运用熵值法,分析了2000—2009年皖浙省际边缘区宁国市城镇化水平发展变化趋势,发现近10年来宁国市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以经济和基础设施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浙江块状经济传导和波及效应的反映,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表现为对前期滞后状态的一种补偿性异速增长,人口城镇化不明显,是其边缘区位对人口集聚引力弱的反映。进一步分析得出:边界效应作用力是省际边缘区城镇化独有的基础动力;主导动力中的政府行政力是最重要的内生动力;周边中心城市和毗邻城市强烈的相互作用是辅助动力;最后构建了省际边缘区城镇化的动力系统模型。
韩玉刚焦华富韩会然
关键词:动力系统熵值法省际边缘区
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重点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4
2013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与之对应的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区域产业发展研究,区域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区域创新研究,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典型区域发展研究。综述上述成果可以看出,当前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内容日益深化、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但是就学科发展而言,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内容体系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
韩玉刚曹贤忠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
基于县域尺度的省际边缘区空间经济整合模式——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被引量:12
2013年
基于县域尺度,从理论层面概括了不同类型省际边缘区空间经济向心整合、邻域整合和离心整合三种一般模式。借助实地深度访谈、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模型,对皖浙省际边缘区宁国市空间经济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不同发展阶段,主动的空间经济整合取向,是县(市)域内部向心整合模式、县(市)际邻域整合模式和县(市)域跨界离心整合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验证了强弱非均衡型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离心整合模式的客观存在。
韩玉刚李俊峰
关键词:省际边缘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