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艳丽

作品数:25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心绞痛
  • 7篇绞痛
  • 6篇介入
  • 6篇经皮冠状动脉...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动脉介入治疗
  • 5篇型心
  • 5篇型心绞痛
  • 5篇稳定型心绞痛
  • 5篇介入治疗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不稳定型心绞...
  • 4篇心脏
  • 4篇血栓
  • 4篇变化及临床意...
  • 3篇心肌

机构

  • 19篇山东中医药大...
  • 9篇山东大学
  • 4篇济南铁路中心...
  • 1篇山东省中医药...

作者

  • 24篇韩艳丽
  • 13篇王营
  • 11篇刘芳
  • 10篇姜红菊
  • 7篇李继福
  • 7篇左岩霞
  • 6篇王健
  • 4篇朱靖
  • 4篇陈守强
  • 4篇纪求尚
  • 3篇史新华
  • 3篇王萍
  • 2篇吴逸南
  • 2篇李伟
  • 2篇杨德文
  • 2篇鲁雯雯
  • 1篇张梦贺
  • 1篇付明
  • 1篇李润智
  • 1篇辛玉杰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3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全国第十一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4
2007年
辛玉杰张晓红沈艳萍孙红珍韩艳丽
关键词:动脉瘤
济南地区铁路乘务员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乘务人员高血压的流行特点。方法①选择济南铁路局在职男性职工共8600人进行调查,其中的乘务人员4400人为暴露组,年龄20--59岁,平均(38.56±13.11)岁;非乘务人员4200人为对照组,年龄21--59岁,平均(39.28±10.21)岁;②问卷调查:采用专门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了解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等;③体格检查:测身高、体质量、测量血压等;④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SPS1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间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①在年龄、体重指数及家族史方面,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②高血压的患病率,暴露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高血压患病率在所有受检人员中随年龄增加逐步增高,在30岁以上受检人员中暴露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乘务人员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而且有年轻化趋势。不稳定的工作环境、较大的工作压力,作息时间紊乱及噪音的影响可能是其影响因素。
王营陈守强韩艳丽刘芳姜红菊吴逸南快递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患病率
冠状动脉软斑块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冠状动脉软斑块发现以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7例初次诊断为UA者进行MSCT检查,发现斑块64例,分为软斑块组31例和纤维及钙化斑块组33例。两组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心脏收缩功能,随访1年,记录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软斑块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41±0.15,纤维及钙化斑块组平均为0.49±0.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软斑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8.06%,纤维及钙化斑块组发生率为30.30%,软斑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纤维及钙化斑块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CT发现的冠状动脉软斑块与UA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心脏收缩功能差者,预后不良。
王营甘洁刘芳韩艳丽付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斑块超声检查预后
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52例心肌桥患者,其中30例有肌桥近段血管粥样硬化者(A组),22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B组),观察A组患者肌桥近段置入支架后预后情况。结果肌桥的检出率1.41%,均发生在左前降支的中、远段,A组和B组的肌桥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的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明显重于B组(68.3±14.0)%和(53.2±15.0)%,P<0.05。随访中A组14例行支架置入者,9例出现心绞痛,复查造影,其中7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50%,7/14);B组预后良好。结论心肌桥有促进其近段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倾向,且与心肌桥的狭窄程度有关。
韩艳丽王营姜红菊左岩霞朱靖王健刘芳李继福陈玉国
关键词:心肌冠状动脉硬化预后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前后vWF和GMP-14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α颗粒蛋白(GMP-140)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观察35例(A组)UAP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24、72 h血液中vWF和GMP-140的变化。另设单纯行冠脉造影的UAP患者30例(B组)和健康者30例(C组)作对照。vWF和GMP-140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含量,并随访术后3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vWF在A、B组的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1),A组介入治疗后1 h进一步升高,持续至24 h(P<0.05),然后逐渐回落;B组术前与术后无显著改变。A、B组GMP-140的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A组介入治疗后在1 h即达峰值(P<0.01),然后迅速回落,72 h至术前水平;随访期内B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57%vs14%,P<0.01)。结论UAP患者介入治疗后vWF、GMP-140在72 h内有动态变化,反映了PCI后冠脉内皮功能受损和血小板激活上述指标持续升高,可能是术后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韩艳丽王营李继福姜红菊左岩霞朱靖王健刘芳纪求尚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假性血友病因子
三种心电检查方法检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阳性率的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频谱心电图(FCG)、静态心电图(ECG)和心电向量图(VCG)检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阳性率的比较。方法将162例临床诊断为UAP的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存在1支或多支病变,至少1支狭窄≥50%]同时进行FCG、ECG、VCG检查,对检查结果依据各自的诊断标准进行判定,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FCG检出的阳性率较ECG、VCG检出的阳性率高(P<0.01);②多支病变组FCG阳性率较单支病变组高(P<0.01);③LVEF<0.50组FCG阳性率较LVEF≥0.50组高(P<0.01)。结论FCG对UAP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ECG和VCG。
王营韩艳丽刘芳史新华
关键词:心绞痛频谱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心电图
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运重建后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观察 2 5例UAP患者 (A组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前及术后 1、2 4、72h血液中MDA和SOD的变化。另设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UAP患者 (B组 ) 2 0例和健康者 2 0例作对照 ,MDA和SOD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其血清含量 ,并随访术后 3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UAP患者中MD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者 ,介入治疗后 1h进一步升高 ,持续至 2 4h(P <0 .0 5 ) ,72h回落至术前水平 ;B组术前与术后无明显改变。UAP患者中SOD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者 (P <0 .0 5 ) ,介入治疗后进一步降低。结论 :UAP患者介入治疗后MDA和SOD在 72h内有动态变化 。
左岩霞韩艳丽王营王健姜红菊刘芳李继福纪求尚
关键词:丙二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目前,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介入治疗中及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血液学某些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该课题旨在通过动态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液学指标:假性血友...
韩艳丽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假性血友病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文献传递
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运重建后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观察 2 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治疗术前及术后 1、2 4和 72h血液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另设单纯行冠脉造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0例和健康者 2 0名作对照 ,MDA和SOD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其血清含量 ,并随访术后 3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MDA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者 ,介入治疗后 1h进一步升高 ,持续至 2 4h(P =0 .0 0 1) ,72h回复至术前水平 ;单纯行冠脉造影者 ,术前与术后无明显改变。SOD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者 (P〈0 .0 5 ) ,介入治疗后进一步降低。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MDA和SOD在 72h内有动态变化 。
左岩霞韩艳丽王营王健姜红菊刘芳李继福纪求尚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运重建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观察35例(A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1h、24h、72h血液中sICAM-1的变化。另设单纯行冠脉造影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0例(B组)和健康者30例(C组)作对照。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sICAM-1含量,并随访术后3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sICAM-1在A、B组的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A组sICAM-1在术后1h开始升高,24h达峰值,P<0.05,于72h回落到正常水平;B组术前与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sICAM-1在72h内有动态变化,应注意相应治疗。
韩艳丽王营李继福姜红菊左岩霞朱靖王健刘芳纪求尚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