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岩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心绞痛
  • 4篇绞痛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型心
  • 3篇型心绞痛
  • 3篇血运
  • 3篇血运重建
  • 3篇稳定型心绞痛
  • 3篇介入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变化及临床意...
  • 3篇不稳定型心绞...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预后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机构

  • 7篇山东中医药大...
  • 6篇山东大学
  • 5篇济南铁路中心...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12篇左岩霞
  • 8篇王营
  • 7篇韩艳丽
  • 7篇姜红菊
  • 6篇李继福
  • 6篇刘芳
  • 6篇王健
  • 4篇朱靖
  • 4篇纪求尚
  • 2篇孔令敏
  • 1篇刘健
  • 1篇江海
  • 1篇张晓野
  • 1篇徐文玲
  • 1篇方征
  • 1篇郭战利
  • 1篇陈玉国
  • 1篇高靖
  • 1篇高震
  • 1篇叶秀香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上海铁道大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运重建后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观察 2 5例UAP患者 (A组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前及术后 1、2 4、72h血液中MDA和SOD的变化。另设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UAP患者 (B组 ) 2 0例和健康者 2 0例作对照 ,MDA和SOD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其血清含量 ,并随访术后 3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UAP患者中MD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者 ,介入治疗后 1h进一步升高 ,持续至 2 4h(P <0 .0 5 ) ,72h回落至术前水平 ;B组术前与术后无明显改变。UAP患者中SOD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者 (P <0 .0 5 ) ,介入治疗后进一步降低。结论 :UAP患者介入治疗后MDA和SOD在 72h内有动态变化 。
左岩霞韩艳丽王营王健姜红菊刘芳李继福纪求尚
关键词:丙二醛
阿魏酸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80例疗效观察
2006年
①目的探讨阿魏酸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②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组采用阿魏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③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阿魏酸钠可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功能,尤其是明显改善患者的高血脂状态。
江海左岩霞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阿魏酸钠
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运重建后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观察 2 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治疗术前及术后 1、2 4和 72h血液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另设单纯行冠脉造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0例和健康者 2 0名作对照 ,MDA和SOD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其血清含量 ,并随访术后 3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MDA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者 ,介入治疗后 1h进一步升高 ,持续至 2 4h(P =0 .0 0 1) ,72h回复至术前水平 ;单纯行冠脉造影者 ,术前与术后无明显改变。SOD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者 (P〈0 .0 5 ) ,介入治疗后进一步降低。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MDA和SOD在 72h内有动态变化 。
左岩霞韩艳丽王营王健姜红菊刘芳李继福纪求尚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结果随着心功能NYHA级别的升高,Malb值逐渐升高,各级别间比较,P<0.05;治疗后心功能Ⅰ、Ⅱ级者Malb下降(P<0.01),而Ⅲ、Ⅳ级者无明显变化。随访1 a,42例Malb>30 mg/L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42.9%。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衰患者Malb越高,心功能越差;Malb水平可判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衰患者的预后。
张晓野郭战利左岩霞高靖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衰尿微量白蛋白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前后vWF和GMP-14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α颗粒蛋白(GMP-140)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观察35例(A组)UAP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24、72 h血液中vWF和GMP-140的变化。另设单纯行冠脉造影的UAP患者30例(B组)和健康者30例(C组)作对照。vWF和GMP-140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含量,并随访术后3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vWF在A、B组的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1),A组介入治疗后1 h进一步升高,持续至24 h(P<0.05),然后逐渐回落;B组术前与术后无显著改变。A、B组GMP-140的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A组介入治疗后在1 h即达峰值(P<0.01),然后迅速回落,72 h至术前水平;随访期内B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57%vs14%,P<0.01)。结论UAP患者介入治疗后vWF、GMP-140在72 h内有动态变化,反映了PCI后冠脉内皮功能受损和血小板激活上述指标持续升高,可能是术后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韩艳丽王营李继福姜红菊左岩霞朱靖王健刘芳纪求尚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假性血友病因子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运重建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观察35例(A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1h、24h、72h血液中sICAM-1的变化。另设单纯行冠脉造影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0例(B组)和健康者30例(C组)作对照。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sICAM-1含量,并随访术后3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sICAM-1在A、B组的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A组sICAM-1在术后1h开始升高,24h达峰值,P<0.05,于72h回落到正常水平;B组术前与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sICAM-1在72h内有动态变化,应注意相应治疗。
韩艳丽王营李继福姜红菊左岩霞朱靖王健刘芳纪求尚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小剂量氨茶碱静脉滴注在两种情况下血药浓度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不同的机体状态、药物使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变化较大 ,笔者旨在观察小剂量氨茶碱静脉滴注在药物因素影响下和非药物因素影响下血药浓度的变化及不同的时间发挥作用的机制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小剂量氨茶碱静脉滴注在环丙沙星组与非环丙沙星组 (普通组 )氨茶碱的峰浓度、谷浓度。结果 :环丙沙星组峰浓度为 15 87± 4 87mg/L ,谷浓度为 8 43± 2 41mg/L ,谷浓度是血浓度在 5~ 10mg/L者 75 % ;非环丙沙星组峰浓度 12 34± 5 36mg/L ,谷浓度 4 37±2 12mg/L ,谷浓度是血浓度在 5~ 10mg/L者占 2 8%。结论 :小剂量氨茶碱静脉滴注在环丙沙星影响因素存在时 ,2 4小时血药浓度均在有效水平 ,峰浓度时主要扩张支气管 ,谷浓度时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氨茶碱 0 2 5 g/d静脉滴注较合理 ;普通组 2 4小时血浓度波动较大 ,峰浓度时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 ,而谷浓度较低 ,不能发挥低浓度时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提示 0 2 5g/d静脉滴注剂量偏小 ,晚间应加口服氨茶碱治疗。
孔令敏叶秀香高震左岩霞刘健
关键词:氨茶碱环丙沙星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踝臂指数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高血压前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踝臂指数(ABI)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方法入选214例体检人群,根据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组(60例)、高血压前期1组(78例)、高血压前期2组(76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HCY,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ABI、baP-WV。结果理想血压组、高血压前期1组、高血压前期2组HCY、baPWV分别为[(11.34±4.65)μmol/L]、[(10.52±1.07)m/s],[(13.27±3.72)μmol/L]、[(13.18±2.14)m/s],[(14.98±5.13)μmol/L]、[(15.63±2.87)m/s],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前期1组、2组ABI分别为(1.05±0.12)、(0.97±0.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前期1组、2组ABI与理想血压组(1.18±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HCY、baPWV为理想血压进展为高血压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Y、ABI、baPWV与高血压前期有关,三者联合可用来更好的评估高血压前期及其危险程度。
朱靖王营姜红菊左岩霞韩艳丽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同型半胱氨酸踝臂指数
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病人病原菌变迁及耐药分析
1999年
孔令敏左岩霞徐文玲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病原菌死因
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52例心肌桥患者,其中30例有肌桥近段血管粥样硬化者(A组),22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B组),观察A组患者肌桥近段置入支架后预后情况。结果肌桥的检出率1.41%,均发生在左前降支的中、远段,A组和B组的肌桥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的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明显重于B组(68.3±14.0)%和(53.2±15.0)%,P<0.05。随访中A组14例行支架置入者,9例出现心绞痛,复查造影,其中7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50%,7/14);B组预后良好。结论心肌桥有促进其近段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倾向,且与心肌桥的狭窄程度有关。
韩艳丽王营姜红菊左岩霞朱靖王健刘芳李继福陈玉国
关键词:心肌冠状动脉硬化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