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伟强

作品数:75 被引量:69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1篇地表
  • 26篇青藏高原
  • 25篇青藏
  • 13篇藏北高原
  • 11篇遥感
  • 8篇非均匀地表
  • 7篇地表特征
  • 7篇地表特征参数
  • 7篇能量通量
  • 7篇热通量
  • 7篇卫星遥感
  • 7篇ASTER
  • 6篇通量
  • 6篇气候
  • 6篇干旱
  • 6篇边界层
  • 5篇地表能量
  • 5篇地表通量
  • 5篇土壤
  • 5篇降水

机构

  • 73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兰州大学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中国科学院西...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日本京都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京都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神户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冈山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作者

  • 75篇马伟强
  • 58篇马耀明
  • 31篇李茂善
  • 17篇胡泽勇
  • 16篇王介民
  • 15篇孙方林
  • 11篇仲雷
  • 7篇赵逸舟
  • 5篇王永杰
  • 5篇韩存博
  • 5篇王宾宾
  • 4篇文军
  • 3篇田辉
  • 3篇胡晓
  • 3篇宋敏红
  • 3篇戴有学
  • 3篇石川裕彦
  • 2篇李栋梁
  • 2篇姚檀栋
  • 2篇谷良雷

传媒

  • 29篇高原气象
  • 6篇冰川冻土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干旱气象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一届青藏高...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通过分析1980~2005年间雅鲁藏布江流域7个气象台站平均的气温变化趋势和气候系数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1960~2005年间该流域中游日喀则站和下游林芝站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该流域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0~2005年间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气温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尤其是夜间气温和冬、春季气温的升高更显著,而且该流域变暖幅度高于整个高原的平均增幅,因此该流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程度也较整个高原更为显著;而该流域中游地区的增温幅度要明显高于下游地区的,即该流域中游地区的增暖较下游地区的更为显著。
宋敏红马耀明张宇李茂善马伟强孙方林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全球变暖
藏北高原地表参数特征观测与模拟分析
基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2007年7月-2007年8月的观测数据资料,同时借助于WRF模式模拟了该地区的地表通量,即通过设置4组敏感性试验(改变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度)来替代模式的初...
马伟强马耀明
关键词:WRF模式
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特征参数及能量通量卫星遥感参数化研究
马伟强马耀明
关键词:青藏高原特征参数能量通量
利用ASTER资料研究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特征参数及能量通量
论文主要阐述了利用卫星遥感资料求取计算区域热通量过程中需要的相关参数和一些地面观测资料应用。指出了应用卫星资料反演区域热通量的目的意义、方法、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个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地面观测资料求取区域能量分布的...
马伟强
关键词:地表特征参数
青藏高原珠峰地区戈壁下垫面上实际蒸散发量和蒸发皿蒸发量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根据互补理论得出了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珠峰站)的蒸发皿蒸发量和实际蒸散发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湿季(7-10月)的ε值(即使潜在蒸发量增加的那部分感热的比例)小于全年的ε值,干季(1-6月,11-12月)的ε值最大。其次,对珠峰站的实际蒸散发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在湿季应用互补理论计算得到的实际蒸散发量更加接近于观测值,而干季实际蒸散发量的计算值与观测值的差距比较大。最后,通过研究珠峰站蒸发皿蒸发量和实际蒸散发量分别与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净辐射以及降水之间的关系,发现由于蒸发皿蒸发量在干季主要受风速和温度影响,受相对湿度影响比较小,进而随湿度指数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在干季应用互补理论计算得到的实际蒸散发量与观测值的差距比较大。所以互补理论可能比较适用于湿季,在干季并不适用。
郭晨露马耀明马伟强张烺韩存博孟纯纯徐超
关键词:蒸发皿蒸发量
藏北高原地面辐射收支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8
2004年
利用"全球能量与水循环亚洲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GAME/Tibet(GEWEXAsianMonsoonEx perimentintheTibetanPlateau)1998年加强期(IOP)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藏北高原地区草甸下垫面在季风前、季风中、季风后的太阳短波向下辐射、大气长波向下辐射、地面长波向上辐射、地面短波向上辐射、净辐射及地表反射率等特征,得到了藏北高原地区草甸下垫面辐射特征的新认识。
马伟强马耀明胡泽勇李茂善王介民钱泽雨
关键词:藏北高原地表辐射夏季风
利用ASTER数据估算藏北高原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参数
利用ASTER卫星可见光和短波红外波段数据估算了2001年7月24日和2001年11月29日藏北高原地区地表特征参数(地表温度T、地表反射率a)和植被参数(归-化植被指数NDVI、修ghd 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
马伟强马耀明T.Matsunaga胡泽勇仲雷李茂善赵逸舟王永杰王介民
关键词:藏北高原ASTER遥感数据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西风急流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ERA-Interim地表热通量再分析资料(包含感热通量及潜热通量数据)分析了1979年3月至2009年2月青藏高原地区(下称高原)地面加热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变化趋势。突出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西风急流的联系,分别探讨了青藏高原春季感热及潜热变化的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高原感热空间分布大体呈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特征,潜热与感热呈反相的空间格局,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强。(2)相比于夏、秋、冬三季,春季高原地表热通量年际变化特征较为突出,其中感热通量显著减少,潜热通量显著增加[分别为-1.83和0.79 W·m^(-2)·(10a)^(-1)],该趋势和全年平均热通量年际变化情况一致。(3)就年际变化而言,春季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表明可能存在某一气候因子使得春季感热减弱而使潜热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高原地面加热场与西风急流存在密切的联系,春季西风急流的减弱在影响高原感热强度的同时,对高原潜热也具有较大影响。其可能影响机制如下:受高原上空西风急流减弱的影响,高原地表风速减弱从而导致感热通量显著减少;春季西风急流的减弱导致印缅槽的增强,在孟加拉湾上空形成一异常气旋环流,使该地区对流增强、水汽上升异常,同时气旋中北向暖湿气流将水汽携带至高原南侧,并通过影响高原降水量改变其潜热通量。
樊威伟马伟强郑艳杨智敏
关键词:青藏高原感热通量潜热通量西风急流年际变化
Estima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ed from EOS/MODIS in Naqu area over Tibetan Plateau被引量:17
2012年
地表温度是区域和全球尺度陆面过程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利用遥感卫星资料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数据在气象、水文和生态领域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改进后的针对MODIS数据的分裂窗口算法,对MODIS L1B卫星数据进行实用而简便的云检测处理,并根据青藏高原陆地、水体和冰雪等常见下垫面状况的遥感影像分类结果,反演得到了2007-01-03、04-18、06-12和10-02四日的无云下垫面地表温度。最后,将Sobrino结果在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与MODIS日地表温度产品及CAMP/Tibet观测站地表温度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地表温度结果与MODIS数据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地表温度结果与地面观测数据(去除可疑点后)的平均误差仅为1.435K。
王宾宾马耀明马耀明
关键词:遥感技术遥感方式遥感图像
利用静止卫星估算青藏高原全域地表潜热通量被引量:3
2021年
青藏高原全域高时间分辨率潜热通量变化对定量理解高原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尤其是其日变化过程至关重要。为此,利用中国最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Fengyun-4A上搭载的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数据,结合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表气象驱动数据集,基于陆面能量平衡系统模型估算得到青藏高原全域的地表潜热通量,卫星估算值与青藏高原观测研究平台站点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偏差分别为76.05和17.33 W/m^(2)。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表潜热通量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昼夜分野和区域差异:4月高原潜热整体上略低于感热,而7月高原西部、中部和东部的潜热均高于感热;潜热通量昼夜相差极大,4月的昼间、夜间和昼夜平均值分别为74.22、3.09和38.66 W/m^(2),而7月的相应值分别为122.75、6.49和64.62 W/m^(2)。青藏高原地表热通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经向区域差异,其中,净辐射通量与感热通量在高原西部和中部的数值明显高于高原东部,而潜热通量正好相反,在高原东部数值较高。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地表蒸散与大气热源的定量分析提供参考。
仲雷葛楠马耀明马耀明马伟强傅云飞马伟强韩存博
关键词:潜热通量青藏高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