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辉

作品数:25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阻塞性
  • 5篇哮喘
  • 4篇平滑肌
  • 4篇平滑肌瘤
  • 4篇转移瘤
  • 4篇疗效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肌瘤
  • 4篇肺平滑肌瘤
  • 3篇支气管
  • 3篇支气管哮喘
  • 3篇治疗支气管哮...
  • 3篇衰竭
  • 3篇睡眠
  • 3篇睡眠呼吸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阻塞性睡眠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机构

  • 2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市海河医...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静海县医院

作者

  • 25篇马辉
  • 10篇曹洁
  • 9篇朱宝玉
  • 6篇陈宝元
  • 3篇郑立文
  • 3篇吴月清
  • 2篇李硕
  • 2篇刘素彦
  • 2篇王娟
  • 2篇任毅
  • 2篇李津娜
  • 2篇田艳松
  • 2篇朱晓冬
  • 2篇张静
  • 1篇赵海燕
  • 1篇陈哲
  • 1篇张桢
  • 1篇钟晓鹏
  • 1篇王小丽
  • 1篇程焱

传媒

  • 4篇天津医药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呼...
  • 1篇2014中华...
  • 1篇第十一届中青...
  • 1篇中国睡眠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的发病机制及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重型患者病死率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细胞因子风暴、免疫应答失衡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的病生理基础。间充质干细胞(MSC)凭借其免疫调节、组织修复及抗纤维化等特性在COVID-19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初显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COVID-19潜在的致病机制、MSC对COVID-19治疗的可能机制及在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赵亚萍马辉曹洁
关键词:肺纤维化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
6次核酸检测阴性的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20年
2019年12月,武汉出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文报道1例6次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经过,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病毒性肺炎的警惕,时刻准备好应对新冠病毒性肺炎传播的可能。
杜晓艳马辉
关键词:传染病控制新型冠状病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中枢驱动能力与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口腔阻断压 (p 0 .1)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肺功能严重程度、血气等相关因素价值。方法 全部病例按GOLD分级标准分为 3组 :ⅡA级组、ⅡB级组、Ⅲ级组 ,测量所有患者呼吸驱动、肺功能、血气、生活质量问卷、6min步行距离。结果 Ⅲ级组COPD患者 p 0 .1%高于ⅡA级组和ⅡB级组 ,ⅡA级组和ⅡB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1与 6min步行距离、症状、活动、影响、总分、FEV1、FEV1/FVC、最大吸气压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Pimax% )、pH、p(CO2 )、FVC、PEF相关 ,与 p(O2 )、最大呼气压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Pemax% )不相关。用逐步回归分析 ,FEV1、症状评分、6min步行距离、pH对p 0 .1有显著影响。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后 ,p 0 .1有显著升高。结论 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无创检测方法 ,p 0 .1百分比评估COPD患者生活质量、活动能力、肺功能严重程度。
张明生朱宝玉钟晓鹏马辉
关键词:肺功能生活质量6MIN步行距离血气
妥洛特罗贴剂临床疗效临床观察
我们自门诊选择18-65岁的哮喘患者56例,男23例,女33例,平均年龄(46±18)岁,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采用2 mg...
朱宝玉马辉王学域陈宝元
文献传递
HIV抗体阳性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一例
目的报道与讨论一例HIV抗体阳性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方法(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咳嗽25天,喘息20天,发热10天"入院。既往史体健,无烟酒嗜好,否认静脉注射及冶游史,否认血液及血制品输注史。查体:T 36.4℃P ...
马辉
文献传递
盐酸左旋沙丁胺醇粉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沙丁胺醇(salbutamol)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肾上腺素类β2受体激动剂,其扩张支气管作用明显,是目前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型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支气管痉挛及急性哮喘发作的首选药物。本研究通过与硫酸沙丁胺醇粉雾剂比较,...
马辉朱宝玉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临床疗效
无创通气抢救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对老年重症感染,重度CO2潴留及伴有意识障碍者是传统有创机械通气的指征。我们以大型无创呼吸机治疗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10例。患者年龄(69±6)岁,COPD病史(22±11)年,吸烟指数...
曹洁吴月清郑立文刘素彦马辉田艳松陈宝元
文献传递
阿斯美对老年哮喘患者中枢驱动力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阿斯美对老年哮喘患者呼吸中枢驱动力(P0.1)和气道阻力的作用。方法应用西德耶格生产的呼吸中枢驱动检测仪(MasterScreen),检测老年哮喘患者静息态下和经阿斯美治疗前、后呼吸中枢驱动和气道阻力的变化。结果(1)哮喘组患者P0.1较正常人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FEV1.0、PEF较正常人明显减低(p<0.05)。(2)老年哮喘患者中枢驱动力P0.1与FEV1.0、PEF、R4Hz、R8Hz、R16Hz密切相关而与MIP、MEP无明显相关关系。(3)经阿斯美治疗后老年哮喘患者中枢驱动力P0.1和气道阻力均较前减低,肺功能指标有显著改善。结论老年哮喘患者呼吸中枢驱动力(P0.1)与呼吸功能指标FEV1.0、PEF和气道阻力指标R4Hz、R8Hz、R16Hz密切相关。经阿斯美治疗后老年哮喘患者中枢驱动力和气道阻力有显著改善作用,这对提高其呼吸中枢驱动能力,改善呼吸功能以达预防呼吸衰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朱晓冬马辉陈宝元
关键词:哮喘呼吸中枢驱动
脑梗死患者呼吸中枢驱动和呼吸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呼吸功能指标及呼吸中枢驱动力的变化,了解脑梗死对患者呼吸中枢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5例脑梗死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呼吸中枢驱动(P0.1)和肺功能测定,使用SPSS 10.0for Windows加以分析处理,两组之间各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氧分压(mmHg,75.80±4.12,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94.97±0.78)和最大口腔吸气压(PImax,kPa,4.076±2.443)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88.68±3.77,96.40±0.48和7.747±0.599,t值分别为-8.310、-5.731、-5.439,均P=0.000)。P0.1max和P0.1/每分钟通气量比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P0.1max、P0.1/PImax较健康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呼气流速峰值(PEF)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经相关分析,最大口腔吸气压与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泡动脉氧压差、P0.1max、P0.1、P0.1/PImax、P0.1/P0.1max、FVC、FEV1.0、PEF密切相关;最大口腔呼气压与P0.1/PImax、FVC、FEV1.0、PEF密切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呼吸功能受损,氧合指标降低、吸气及呼气功能均受累、中枢呼吸驱动力降低且中枢呼吸驱动储备下降。
朱晓冬马辉程焱
关键词:脑梗塞呼吸功血气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吸气肺功能及口腔阻断压的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经吸气肺功能判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推测吸气肌群功能状态,进而探讨OSAS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对51例门诊可疑的OSAS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及睡前和醒后的肺功能监测,观察15例鼾症和36例OSAS患者的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用力吸气1 s率(FIV1/VC%)、用力呼气1 s率(FEV1/FVC%)及口腔阻断压(P0.1)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①鼾症组醒后MIP和P0.1有增高趋势,MEP、FIV1/VC%和FEV1/FVC%均有所降低;②OSAS组醒后数值变化趋势与鼾症组相同,但MIP、FIV1/VC%和FEV1/FVC%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③OSAS组和鼾症组相比,睡前及醒后除FEV1/FVC%变化不明显外,MIP、MEP和P0.1均有增高趋势,FIV1/VC%有所降低,但2组间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OSAS组和鼾症组醒后吸气肺功能下降,而且OSAS组醒后较睡前明显下降,提示OSAS患者可能存在吸气肌疲劳。在除外慢性心脑肺疾病情况下,上气道扩张肌功能状态在吸气肺功能改变中起主要作用。所以通过监测MIP和FIV1/VC%可以判断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初步推测上气道扩张肌功能下降可能与OSAS发生有关。
田艳松曹洁朱宝玉郑立文王娟张静马辉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