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江波

作品数:66 被引量:1,178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文化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7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篇气候
  • 12篇气候变化
  • 9篇生态系统
  • 8篇土壤
  • 7篇灾害
  • 6篇植被
  • 6篇生态
  • 6篇期刊出版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出版工作
  • 4篇地理
  • 4篇生态系统服务
  • 4篇减灾
  • 4篇出版
  • 4篇脆弱性
  • 3篇台风
  • 3篇探测器
  • 3篇土壤侵蚀
  • 3篇期刊出版工作
  • 3篇自然灾害

机构

  • 47篇中国科学院
  • 2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5篇北京大学
  • 10篇河南理工大学
  • 9篇中共中央宣传...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国务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21世纪...

作者

  • 66篇高江波
  • 25篇吴绍洪
  • 10篇郭灵辉
  • 10篇李双成
  • 9篇戴尔阜
  • 7篇赵东升
  • 7篇侯文娟
  • 6篇刘燕华
  • 6篇刘路路
  • 5篇韦炳干
  • 5篇潘韬
  • 4篇郝成元
  • 4篇蔡运龙
  • 4篇焦珂伟
  • 3篇尹云鹤
  • 3篇高阳
  • 3篇赵志强
  • 3篇王欢
  • 3篇王婷
  • 2篇郑景云

传媒

  • 10篇地理学报
  • 7篇出版发行研究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生态学报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地理研究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出版广角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7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0
  • 2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减灾能力评估过程与方法
2022年
科学评价减灾能力是提升灾害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研制包括指标体系、调查规程等在内的区域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方案,可以为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与防范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本文从综合减灾能力评估体系出发,全面分析减灾能力的评估过程及方法,并以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为案例,对其进行综合减灾能力评估并提出防治建议,力求为国内减灾能力建设及规划提供参考。
王婷吴绍洪高江波韦炳干
关键词:减灾能力多灾种指标体系
喀斯特山地土壤侵蚀和产水量的最优解释力被引量:3
2022年
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影响因子识别是科学治理石漠化的前提,然而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的解释力受尺度变换的影响,其尺度效应的定量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为定量厘定环境因子解释力的尺度效应,本文从多尺度视角出发,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不同空间分辨率下环境因子对土壤侵蚀和产水量的解释力,并探求其在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的差异性规律。结果表明,坡度和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更强。受研究区地形起伏普遍性和景观破碎化的影响,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在低分辨率下解释力最优。降水、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是产水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降水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交互作用对产水量的解释力达95%以上,海拔在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的空间变异性影响其最优解释力水平。具体表现为:在台地、丘陵类型区海拔空间变异性较小,在高分辨率下其解释力最优;在山地类型区,海拔空间变异性较大,在低分辨率下其解释力更强。本文通过多尺度分析定量甄别生态系统服务变量的最优解释力,以期为喀斯特山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主导因子精准辩识和分区优化提供途径和依据。
高江波张怡博左丽媛
关键词:土壤侵蚀产水量喀斯特山区
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的理论范式被引量:20
2021年
全球环境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自然灾害的增加,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社会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面对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的严峻形势,人类社会必须建设得足够强大,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风险。在提出"构筑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韧弹性的确切涵义,通过综合灾害防御、损害恢复和应急管控,诠释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的内涵、组分和结构;建立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的指标体系和定量表征方法,评估案例区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的状况;进而针对城乡差异设计建设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的途径。依此,系统性地构建了包括概念—结构—指标—途径的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理论范式。建设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这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度一致。研究旨在推动综合应对自然灾害风险,探索建设"更强、更安全、更持续"的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途径,支撑国家防灾减灾战略转变、实施"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九大工程"。
吴绍洪高江波高江波韦炳干张继权王军王军刘路路刘路路许尔琪
关键词:理论范式风险管控
1982-2013年中国植被NDVI空间异质性的气候影响分析被引量:80
2019年
为研究气候变化与植被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采用1982-2013年GIMMS NDVI与气象站点温度与水分的监测资料,应用基于像元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了中国植被NDVI及其动态特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格局。中国植被NDVI与地表温度呈空间非平稳关系,在空间上的负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及东南部分地区,空间正相关则更为集中和连片;针对不同气候指标的标准化系数对比可知,植被NDVI受水分控制作用较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以及青藏高原,温度的主导作用区域则分布在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其中年均最高气温对NDVI的主导区域范围最广;植被NDVI动态与气候变率的回归结果表明,增温速率的升高会通过加剧干旱等机制对植被活动产生抑制作用,水分变率对植被活动的强弱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高江波焦珂伟吴绍洪
关键词:NDVI气候变化空间异质性地理加权回归
区域景观破碎化的多尺度空间变异研究——以贵州省乌江流域为例被引量:37
2010年
有效揭示景观格局及其空间变异特征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选择贵州省乌江流域为案例区,基于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采用GIS、景观格局分析和地统计学软件,探讨了该区景观破碎化的空间格局、变异特征及其尺度依存性。结果表明:景观破碎化空间变异与研究幅度呈现非常明显的幂率关系,且具有4590m的特征尺度。景观破碎化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起主要作用,参数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数据序列较复杂。东北-西南方向和东-西方向上的分形维数较大,空间自相关距离较短。
高江波蔡运龙
关键词:景观破碎化地统计学乌江流域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被引量:57
2010年
依据自然地带性和区域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区划历来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不仅是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为拟定和实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生态与环境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自然地理区划研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近年来自然地理区划研究工作的特点:区划要素类型多样、自然综合区划"生态化"明显、区划空间单元及其尺度系列完整、区划技术方法鲜有创新、区划方法论有所重视、区划方案应用指向进一步强化。分析了当前自然地理区划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学术问题:认识论研究欠缺、方法论研究薄弱。最后,对自然地理区划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持续增加的国家需求、不断规范化的区划工作,并提出了地理区划的几个发展趋势。
高江波黄姣李双成蔡运龙
关键词:自然地理区划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臭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被引量:8
2022年
城市臭氧(O_(3))污染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之一,也是空气污染防控面临的新挑战.然而,基于长时段连续监测数据的O_(3)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及成因解析仍较薄弱.本文基于2014年3月1日—2021年2月28日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平台日尺度数据,通过偏相关等方法探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O_(3)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2+26”城市2014—2020年O_(3)年均浓度上升速率为3.82μg/(m^(3)·a),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下降速率小于上升速率;O_(3)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②2014—2020年O_(3)轻度污染天数占比最大且呈上升趋势,除北京市外,其他城市夏季O_(3)中度污染天数上升趋势明显.③2017—2020年O_(3)浓度与CO、NO_(2)浓度的显著负相关性在夏季和冬季有所增强.O_(3)与SO_(2)浓度的关系由2014—2017年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显著负相关变为2017—2020年夏季和冬季的显著正相关(P<0.05).④春季和秋季O_(3)浓度与日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夏季和冬季O_(3)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日均风速的相关性则相对较弱.研究显示,“2+26”城市O_(3)污染协调治理成效显著,需在保持现有NO_(x)控制力度基础上强化VOCs控制,加强SO_(2)治理,进一步遏制夏季O_(3)浓度上升.
王笑哲赵莎郭灵辉张合兵高江波
关键词:气象因子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能值及环境承载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正>能值分析是将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系统相结合,研究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能量特征的方法。本文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对京津冀地区再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可更新能值
高江波李双成
关键词:能值分析土地利用类型
文献传递
基于遥感数据的西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被引量:32
2016年
基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境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MODIS为基础数据源,评估了西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并揭示其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分别基于气候、结构以及功能指标的西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性程度空间分布呈现出相似规律,整体为从东南向西北脆弱性程度逐渐加剧的趋势;而基于地形指标的生态脆弱性则呈现相反的分布格局,说明了相对地形而言,气候因子对于西藏高原生态系统宏观分布状况更为重要;2综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气候和地形生境特征对脆弱性的影响,全区呈现从东南向西北综合脆弱性水平逐渐升高的趋势,在评估区范围内综合脆弱性等级为中等及以上的地区共占74%,整体脆弱性程度较大,其中综合脆弱性等级为很高水平的地区占了45.8%。明晰西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典型脆弱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综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有利于青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江波侯文娟赵东升吴绍洪
关键词:脆弱性评估自然生态系统
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权衡度及其分异特征被引量:18
2019年
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剧烈的人类活动导致石漠化现象以及生态功能退化,制约了区域生态福祉耦合效益的提升。首先从数值变化与空间变异综合的角度,构建了融合均方根偏差法与地理探测器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权衡度指标,进而围绕喀斯特水源涵养土壤侵蚀关系以及植被固碳土壤侵蚀关系,在不同环境因子梯度下和地貌形态类型区内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权衡度计算及其分异特征研究。环境因子梯度分析表明,由于植被显著的保持水土能力,水源涵养与土壤侵蚀之间的空间权衡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地形因子对地表水土过程与植被功能影响深刻,植被固碳和土壤侵蚀之间的空间权衡度随海拔和坡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1000 m以上中海拔以及陡坡地区的空间权衡度是低海拔与缓坡地区的46倍。地貌形态类型区的统计结果显示,地貌特征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空间权衡关系具有宏观控制作用,植被固碳土壤侵蚀之间的空间权衡度随地形起伏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具体为:中海拔平原<中海拔台地<中海拔丘陵<小起伏中山<中起伏中山,水源涵养与土壤侵蚀之间则成相反趋势。因此,今后在以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提升为目标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作中,应强调环境因子作用程度的空间差异以及地貌形态特征的宏观控制作用。
高江波左丽媛王欢
关键词:喀斯特峰丛洼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