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超

作品数:132 被引量:961H指数:18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天文地球
  • 23篇文化科学
  • 21篇农业科学
  • 19篇水利工程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气候
  • 18篇淮河流域
  • 15篇气候变化
  • 14篇地理
  • 14篇巢湖
  • 12篇干旱
  • 11篇降水
  • 11篇教学
  • 10篇水文
  • 10篇径流
  • 9篇遥感
  • 9篇灾害
  • 8篇气象
  • 8篇流域
  • 8篇湖流
  • 8篇淮河上游
  • 8篇巢湖流域
  • 7篇冬小麦
  • 7篇小麦
  • 7篇涝灾

机构

  • 96篇安徽师范大学
  • 51篇宁波大学
  • 19篇中国气象局国...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7篇中国科学院新...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安徽省气候中...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安徽省气象局
  • 3篇湖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安徽省地质遥...
  • 3篇安徽省宿州市...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31篇高超
  • 18篇王心源
  • 14篇苏布达
  • 13篇姜彤
  • 12篇金高洁
  • 12篇翟建青
  • 9篇王艳君
  • 8篇刘青
  • 7篇陆应诚
  • 7篇陆苗
  • 5篇张正涛
  • 5篇李成
  • 4篇陈实
  • 4篇苏布达
  • 4篇张菲菲
  • 4篇孙艳伟
  • 4篇苏布达
  • 4篇张广胜
  • 3篇方凤满
  • 3篇杨则东

传媒

  • 8篇地理研究
  • 7篇气候变化研究...
  • 6篇长江流域资源...
  • 6篇地理教学
  • 5篇遥感技术与应...
  • 5篇中国地质教育
  • 5篇华北水利水电...
  • 4篇中学地理教学...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地理学报
  • 3篇灌溉排水学报
  • 3篇测绘与空间地...
  • 3篇滁州学院学报
  • 2篇人民长江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地理教育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15篇2018
  • 13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Landsat 8地表温度反演——以淮河上游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选用Landsat 8TRIS 10数据,采用改进后的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对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卫星影像进行亮度温度反演.利用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对研究区的地表发射率进行计算,结合大气水分含量反演出研究区真实地表温度,反演精度较高,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在中尺度区域适用性较好.探讨了中、大尺度区域地表温度反演可能面临的问题.
杨茹彭鹏马松根李贺丽高超
关键词:地表温度中尺度LANDSAT
冬小麦干旱的下垫面孕灾环境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
2021年
基于1961—2019年淮河流域140个气象站点的日尺度降水数据和2000—2016年的月尺度的地表温度(LS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表征气象干旱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挑选确定冬小麦不同生长期的典型干旱年份;利用表征农业干旱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借助Landsat-8数据提取淮河流域冬小麦种植面积,进一步深入分析格网化后的高程、坡度、水系、土壤类型、土壤相对湿度和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等下垫面孕灾环境条件与冬小麦干旱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为冬小麦干旱防灾减灾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1961—2019年,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冬前生长期和灌浆成熟期降水呈现略微上升趋势,各气象站点上升下降趋势均不显著。根据SPI确定典型干旱年份,冬前生长期的典型干旱年份为2010年,越冬期为2011年,返青抽穗期为2006年,灌浆成熟期为2001年。(2)淮河流域农业干旱程度总体大于气象干旱,空间分布总体一致,但存在部分地区不一致的现象,即冬小麦干旱还受到下垫面孕灾环境的较大影响。(3)冬小麦干旱与水系、表层土壤相对湿度和浅层地下水埋深相关性较高,与高程、坡度、土壤类型相关性较小。淮河流域冬小麦干旱易发生在海拔相对较高、坡度较陡、土壤类型为半水成土、远离河流、表层土壤相对湿度较低和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为>1 m的区域,干旱程度主要呈现沿海至内陆递增、南高北低的特征,有必要加强此类地区防灾抗旱能力,增加人工灌溉设施。
高超陈财罗纲
关键词: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冬小麦淮河流域
基于遥感的巢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以1989年、1999年、2009年3期6景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分层分类、监督分类与人工目视纠错相结合的方法对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信息进行分层提取,运用Fragstats软件分析流域内20a间的景观格局变化,并研究其变化规律特征。结果表明:(1)巢湖流域1989~2009年建设用地增加38380h㎡,动态度高达18%,耕地面积减少34230h㎡,水体面积相对稳定,常绿林地增加40350h㎡,落叶林地减少6760h㎡,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农田和其他用地类型的转入。(2)近20a间流域斑块个数(NP)与斑块密度(PD)呈现直线下降,下降率均约为22%,块形状指数(LSI)的下降率更加迅速,约为28%,最大斑块指数(LPI)则表现出V字变化规律,聚合度指数(AI)呈稳步上升,说明景观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3)从景观类型上看,2009年的斑块个数(NP)和斑块密度(PD)比1989年下降了近1/2,常绿林和其他用地的变化是主要因素;块形状指数(LSI)降低则是受农田和其他用地的影响所致。(4)伴随巢湖流域行政格局改变和经济快速发展,流域土地利用将发生巨大改变。研究成果将是新格局发展的背景记录,为今后巢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王传辉郭振亚高超谢超峰
关键词:遥感土地利用变化
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在荒漠化发育中的作用——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塔布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0
2004年
荒漠化发育方式和过程的各不相同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成因差异性特点。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在荒漠化地貌发育中的作用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科学问题。内蒙古四子王旗塔布河流域内有丰富的第三系和第四系河湖相冲 (洪 )积沉积物。该流域正发生着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最严重的荒漠化。本文基于LandsatTM图像的处理与分析 ,对该区季节性河流流域的荒漠化程度、分布及其成因作了研究 ,探讨了风 -水复合作用下荒漠化发育的具体模式。在干旱 -半干旱的气候背景下 ,地表植被稀疏、甚至裸露 ,在暴雨作用下 ,形成的洪流搬运大量泥沙碎屑物质沉积在中下游的宽谷地带 ,随着河道的淤积、抬高与加宽 ,干燥的流沙向两岸蔓延 ;再在特殊地段河道的“狭管效应”与局部气流循环共同作用下 ,流沙向四周进一步扩展 ,与山前洪积扇相连 ,造成荒漠化大范围的发生和发展 ,并可能导致整个地区的荒漠化。
王心源常月明高超陆应诚沙俊英
关键词: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荒漠化
淮河上游地区夏玉米生长降水关键期内旱涝致灾降水阈值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基于淮河上游地区11个气象站点1959—2015年降水资料,利用夏玉米气候产量与生育期降水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降水影响夏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段,定义为夏玉米生长降水关键期,并采用21种分布函数对降水关键期内降水序列进行拟合,选取K-S和A-D方法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建立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再基于降水概率分位数法定量化设计夏玉米各级旱涝的降水阈值R,并验证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淮河上游地区夏玉米抽雄-成熟生育时段及前一旬降水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显著;(2)各站点夏玉米生长降水关键期内降水序列的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差异明显;(3) 11个站点夏玉米各级旱涝灾害的降水阈值地区差异较大,利用泰森多边形法确定整个淮河上游地区夏玉米生长降水关键期内旱涝致灾降水阈值分别是:重旱R<73 mm,旱73 mm≤R<138 mm,正常138 mm≤R<337 mm,涝337 mm≤R<475 mm,重涝R≥475 mm。
李学文高超高超阮甜
关键词:夏玉米
2010-2100年淮河径流量变化情景预估被引量:9
2010年
根据淮河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4—2007年观测降水量与温度数据和ECHAM5/MPI-OM模式在3种排放情景下对该流域2001—2100年的气候预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估淮河蚌埠站2010—2100年逐月径流量变化。计算结果表明:3种排放情景下2010—2100年淮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差异较大,SRES-A2情景总体处于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51—2085年上升趋势显著;SRES-A1B情景2024—2037年年平均流量显著降低;SRES-B1情景年平均流量的变率甚小。季节分析表明:春季径流量在2010—2100年变幅最小,距平百分率在-15.1%~18.6%之间小幅波动。夏季平均流量在2040年代前呈下降趋势,之后小幅波动上升。秋、冬季平均流量SRES-A2和SRES-A1B情景变幅显著,其中,秋季SRES-A2情景2060年代距平百分率下降达50.6%,为3种情景下各季节径流量降幅之最;冬季SRES-A1B情景2050年代其增幅达到54.7%,亦为上升幅度之最。
高超曾小凡苏布达闻余华朱进吴必文
关键词:气候变化影响径流量人工神经网络淮河流域
地理学视角的农业干旱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农业干旱因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造成灾损大等特点,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于农业干旱,可以从地理学角度的综合性、系统性、时空差异性等方面,沿着“格局—过程—机制”来深入认识:从地理学视角,农业干旱的根本原因是气象干旱,同时与水文、社会经济干旱相互联系;从农业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看,农业干旱研究选择多种监测数据源、借助恰当的监测模型或者分析方法,构建相应的农业干旱监测指数,推演和预测农业干旱的时间和空间演化过程;从农业干旱驱动机制上分析,首先筛选形成农业干旱的关键因子,其次探究农业干旱和各关键因子的作用机制,明晰农业干旱的驱动机制;从灾害系统的角度出发,探索农业干旱灾害演化过程,研究农业干旱灾害风险。
杨青青罗纲高超
关键词:农业干旱地理学视角
巢湖蓝藻爆发多要素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以巢湖湖体为研究区,收集2000~2007年湖体12个监测点月水质监测数据以及相应时段气温、日照时间等气象数据。通过突变判别,选择总磷作为状态变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温度、氮磷比和pH、氮磷比和日照时间等为控制变量,构建三对不同控制变量的蓝藻爆发尖点突变模型,经验证3个模型的交叉集方程B=8P3+27Q2均可作为蓝藻是否爆发的判别方程。当B值处于临界值0附近或<0,水生生态系统处于突变状态,需做好蓝藻爆发应急处置预案。模型检验与实际监测数据一致性较好。
方凤满金高洁高超
关键词:蓝藻突变模型水环境巢湖
安徽省巢湖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与改革研究被引量:43
2007年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多渠道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地质学基础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地质野外实习是其重要的教学环节,而实习基地建设在该环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以安徽省巢湖地质实习基地为例,讨论了实习基地建设的条件、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旨在使地质实习基地更好地服务于地质学的教学和课程改革,培养高质量的新型人才,也达到促进地质实习基地建设和对区域经济之目的。
王心源张广胜贾冠忠赵萍高超王官勇程久苗沈醒狮
关键词:地质学基础教学改革巢湖高等师范院校
燃料电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包括:原料供应单元、反应发生器、激能活化装置、电极电能导出装置和整流装置;所述原料供应单元能够向所述反应发生器提供燃料和氧化剂;所述激能活化装置能够向所述反应发生器提供活化能,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的...
贾韧李成刘婷王东方高超童大振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