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连波

作品数:60 被引量:35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卒中
  • 19篇急性
  • 18篇血管
  • 17篇动脉
  • 14篇脑梗
  • 14篇梗死
  • 13篇脑梗死
  • 12篇动脉狭窄
  • 12篇脑卒中
  • 9篇血性
  • 9篇缺血
  • 9篇成形术
  • 7篇预后
  • 7篇症状
  • 7篇中动脉
  • 6篇支架成形术
  • 6篇颈动脉
  • 5篇血管内支架
  • 5篇症状性
  • 5篇脑梗死患者

机构

  • 50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辽宁省血栓病...
  • 1篇鞍山钢铁集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56篇高连波
  • 15篇高红华
  • 15篇王正则
  • 10篇田沈
  • 7篇刘千朔
  • 7篇文佳媚
  • 6篇曹云鹏
  • 5篇王君
  • 5篇周环
  • 5篇李兴强
  • 4篇于治华
  • 3篇陈军
  • 3篇李明
  • 3篇杨健
  • 3篇李静
  • 3篇杨帆
  • 3篇胡荣鑫
  • 2篇王成林
  • 2篇贾麾
  • 2篇姜美曦

传媒

  • 6篇介入放射学杂...
  • 5篇中国医师杂志
  • 5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内动脉闭塞后脑梗死分布与侧支循环代偿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时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侧支循环对不同部位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均行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并引起同侧新发梗死。记录梗死分布部位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分析颈内动脉闭塞引起同侧脑梗死的分布特征与前、后交通动脉开放的相关性。结果 45例中,颈内动脉闭塞后梗死分布依次为皮层微小梗死38例(84.4%),内分水岭梗死22例(48.9%),流域性梗死21例(46.7%),后分水岭梗死10例(22.2%),前分水岭梗死6例(13.3%),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10例(22.2%)。其中皮层微小梗死合并分水岭梗死23例(60.5%)。前交通动脉开放时无流域性梗死(0%,P=0.013);12例无一级侧支开放者发生流域性梗死11例(91.7%,P=0.003)。结论动脉到动脉栓塞机制与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机制共同参与了颈内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前交通动脉开放可以降低流域性梗死发生率。
高红华文佳媚高连波
关键词:侧支循环颈内动脉闭塞磁共振弥散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临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脑穿支动脉闭塞常常引起带有经典临床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尽管很多患者预后良好,仅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但是仍有27%-62%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可见于脑穿支动脉病(PAD),其中常见病变在豆纹动脉(LSA)、脑桥穿支动脉APA)和大脑后动脉穿支。我们将早期运动功能损害定义在起病第1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分数增加〉1分。
刘千朔高连波李静杨艳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功能恶化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8例患有颈动脉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血管事件[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新发脑梗死、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2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自膨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50%~70%,平均(60.0±6.9)%。术后狭窄率0~20%,平均4.6%。其中2例(7.14%)患者术中出现颈动脉窦迷走反射,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无颈内动脉TIA、新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血管事件的发生。无患者死亡。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复查头颈部CTA。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责任血管颈动脉蹼的发生。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安全、有效,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效果显著。
高永亮刘晓楠张启文杨明亮高连波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脑卒中
急性脑卒中患者肾功能损伤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脑卒中并发肾功能损害患者86例与脑卒中肾功能正常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脑卒中类型、意识状态、并发疾病及甘露醇使用情况等均是脑卒中患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肾功能损伤由多种原因造成,临床应进行早期监测,及早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高连波高红华王正则刘千朔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并发症肾功能衰竭病因学
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CI患者10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A组,NIHSS评分<4分)40例、中型脑梗死组(B组,NIHSS评分4~15分)38例、重型脑梗死组(C组, NIHSS评分>15分)28例。同期住院48例有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M IF水平,对ACI患者随访,评估90 d改良Ranking量表( mR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与D组血清MIF存在差异,数值上A组、B组、C组大于D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关性分析,MIF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呈正相关,与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SBP )、M I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Hcy、WBC水平与患者90 d的mR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M IF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相关,说明M IF可能参与了ACI的炎症反应过程。
于治华高连波高红华杨艳田沈曹云鹏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病损伤严重度评分
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风险和短期预后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风险及短期预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9月收治27例后循环缺血患者,29处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70%,因常规药物治疗无效,采用球囊扩张支架进行治疗。术后1、3、6、9、12个月进行随访,监测血脂、血糖、血压。术后6个月复查动脉超声,12个月时复查DSA。结果 27例患者的29处重度狭窄均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技术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80%~99%,平均92.55%±5.26%,中位狭窄率95%;术后狭窄率0%~15%,平均3.27%±4.60%,中位狭窄率0%,手术并发症0。术后随访12个月时,无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12个月时随访DSA,支架内内膜增生1例,再狭窄0例。结论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预后良好。
高红华高连波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预后
迂曲径路下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在严重迂曲的血管径路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技术.方法 对18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率〉50%)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颈内动脉虹吸段严重迂曲,导丝/支架难以通过,其中5例在首先采用单导丝技术,无法使支架释放系统顺利到达狭窄病变后,改用双导丝技术来完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 在严重迂曲血管径路下,标准的单导丝技术无法成功时,采用双导丝技术能够成功完成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结论 对严重迂曲血管径路的颅内动脉狭窄病变采用双导丝技术町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高连波高红华文佳媚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双导丝技术
急性脑卒中患者 TOAST 分型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与慢性肾功能不全(CR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本院566例首次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非CRI患者与合并CRI者在TOAST分型、病灶影像学分布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566例脑卒中患者中有168例合并CRI者(29.7%)。其中,大动脉闭塞型(LAA )和心源性栓塞型(CE),在合并CRI组中的比例(42.26%和13.10%)明显高于非CRI患者(22.36%和6.01%)( P <0.05);小动脉粥样硬化型(SAA)和不明原因型(SUE)在合并CRI患者组中存在比例显著低于非CRI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卒中合并CRI患者非底节区和后循环梗死发生率(42.86%,22.41%)明显高于非 CRI患者(21.87%,11.05%);底节区梗死率(11.90%)明显低于非CRI患者(36.88%),有显著性差异( P <0.05);脑卒中合并CR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低于非CRI患者( P <0.05)。[结论]TOAST 分型可以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是否合并CRI进行初步预判,有助于进行更为深入的诊断及早期干预。
高连波梁然杨帆刘千朔
关键词:卒中
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本文对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在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对3例临床诊断脑梗死(CI)及3例短暂性恼缺血发作(TIA)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水平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采用球囊支架对狭...
高连波杨健胡荣鑫陈军
关键词:脑动脉狭窄血管成型术
文献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7
2019年
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的常见急症,颅内动脉瘤破裂是造成自发性SAH的首位病因,而动脉瘤再出血是动脉瘤性SAH(aSAH)最常见、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然而关于aSAH患者再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目前仍未达成共识。目的对aSAH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aSAH患者再出血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0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200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首次出血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46例和非再出血组154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指标、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及影像学指标,对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平均收缩压、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动脉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收缩压与aSAH患者再出血无关(P>0.05),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直径及后循环动脉瘤是aSAH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直径及后循环动脉瘤是aSAH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应关注并积极预防以上因素。
樊建华王正则高连波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