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沈

作品数:45 被引量:37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急性
  • 12篇卒中
  • 11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10篇梗死
  • 9篇缺血
  • 8篇脑卒中
  • 7篇预后
  • 7篇急性脑梗死
  • 6篇血管
  • 5篇代谢
  • 5篇动脉
  • 5篇细胞
  • 5篇脑梗死患者
  • 5篇脑缺血
  • 4篇血性
  • 4篇灌注
  • 3篇代谢异常
  • 3篇血液
  • 3篇再灌注

机构

  • 3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沈阳铁路局中...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泉州市第一医...
  • 1篇北华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作者

  • 45篇田沈
  • 10篇高连波
  • 7篇周环
  • 7篇王正则
  • 6篇孟秀君
  • 5篇刘千朔
  • 5篇王君梅
  • 5篇李静
  • 5篇林巧
  • 4篇李华军
  • 3篇王溪原
  • 3篇胥丽霞
  • 3篇杨宗华
  • 3篇王达
  • 3篇董光辉
  • 3篇王哲
  • 3篇侯华
  • 3篇刘苗苗
  • 3篇任玉峰
  • 3篇李伟

传媒

  • 4篇中国康复理论...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激光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和慢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及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分析急性和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其与发病部位、脑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缺陷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01/2003-12原沈阳铁路局中心医院南院区神经内科及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科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急性组为首次发病住院,脑卒中后即日~2个月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慢性组为脑卒中后3个月~1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急性组在住院后两三周、慢性组在病情稳定时应用老年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评估,以加拿大神经功能缺陷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估,采用经颅超声彩色多普勒经颞窗探索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脉冲频谱和血流参数。重点观察急性组和慢性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者与非抑郁障碍者脑底干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同时通过脑CT或MRI确定脑卒中发病部位,分析不同发病部位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抑郁障碍判定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Ⅱ-R)。以老年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作为抑郁障碍严重程度的评定标准,11~20分为轻度抑郁障碍;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障碍。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经颅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神经功能缺陷量表以及抑郁量表测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急性组有抑郁障碍症状者占36.6%(52/142),男23例,女29例;慢性组有抑郁障碍症状者占45.1%(46/102),男22例,女24例;慢性组高于急性组,女性略高于男性。②慢性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急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2.82±2.66),(18.72±1.63),t=1.981,P<0.05]。③不同脑卒中发病部位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不同,单一类型中脑卒中发病部位为额叶、颞叶、基底节时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④急性和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抑郁障碍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低于非抑郁障碍患者,阻力�
田沈于恺李国前周环
关键词:抑郁障碍血流速度
脑梗死所致的孤立性手部无力1例报告被引量:1
2019年
孤立性手部无力症状可由CNS或者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引起。其中周围神经病所致为主要原因,包括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神经根型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性肌肉萎缩、重症肌无力、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包涵体肌炎和末梢型肌病等[1]。CNS病变所致的孤立性手部无力较少见[2],而且经常被误诊为正中神经或者尺神经病变[3]。
姜美曦田沈高连波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系统病变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包涵体肌炎
血脂康治疗60例高脂血症并颈动脉斑块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田沈王溪原窦文波夏勃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与细胞因子bFGF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 b FGF在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的保护与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了 HE染色、尼氏染色、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及 RT- PCR等技术。结果 常规光镜及电镜观察均显示再灌注 1~ 7d额叶皮层及海马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变性、坏死。免疫组化学结果及 RT- PCR检测均显示皮层与海马区缺血组织 b FGF在缺血再灌注后呈明显阳性表达。结论 在脑缺血损伤 ,尤其是在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 b FGF可呈现明显强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且贯穿于缺血再灌注全过程中。 b FGF在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 。
李华军李巍陈东田沈
关键词: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细胞因子BFGF
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损伤表现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认知损伤表现。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51例,入选对象病情平稳后接受了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并按有无合并MS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51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MS患者74例(49.01%,合并MS组),另有77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未合并MS(对照组)。合并MS组的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回忆、语言等因子分和MMSE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MS患者认知功能损伤表现较重。
崔龙杨玉鸿王君林巧周铁柱田沈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代谢综合征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的准确性比较被引量:55
2015年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成像(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9—2014年收治的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68例,并先后行CDUS、CTA检查。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与DS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的相关性;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DUS、CT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率≥70%、斑块形态、是否有溃疡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DUS、CTA检查对斑块形态和溃疡检测的准确性;Kappa检验分析CDUS、CTA检查与DS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CDUS(64.73±22.91)%、CTA(62.38±22.31)%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与DSA(62.52±22.31)%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2和0.992,P<0.05)。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血管条数为146条,<70%的血管条数为190条。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正确率分别为85.7%(288/336)、95.8%(322/336),灵敏度分别为83.6%(122/146)、94.5%(138/146),特异度分别为87.4%(166/190)、96.8%(184/1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6%(122/146)、95.8(138/14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4%(166/190)、95.8%(184/192)。CDUS、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Kappa值分别为0.709、0.915。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8条,不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8条;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有溃疡的血管条数为68条,无溃疡的血管条数为268条。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斑块形态的正确率分别为82.7%(278/336)、99.1%(333/336),灵敏度分别为84.8%(144/168)、98.8%(166/168),特异度分别为79.8%(134/168)、99.4%(167/1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9%(144/178)、99.4%(166/1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134/158)、99.4%(167/169);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斑块形态的Kappa值分别为0.655、0.982�
张圆圆孟秀君田沈车玉琴林巧颜丙旺
关键词:特异度
RhG-CSF对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大鼠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缺血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糖尿病对其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连续sc rhG-CSF(50μg·kg-1·d-1),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计数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检测NGF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周边区域的TUNEL阳性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的(P<0.01),而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多于对照组的(P<0.01);非糖尿病组较糖尿病组更明显。结论 rhG-CSF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后周边区域的神经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最终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糖尿病可加重脑梗死。
田沈林佳才张朝东
关键词: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糖尿病
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CI患者10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A组,NIHSS评分<4分)40例、中型脑梗死组(B组,NIHSS评分4~15分)38例、重型脑梗死组(C组, NIHSS评分>15分)28例。同期住院48例有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M IF水平,对ACI患者随访,评估90 d改良Ranking量表( mR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与D组血清MIF存在差异,数值上A组、B组、C组大于D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关性分析,MIF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呈正相关,与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SBP )、M I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Hcy、WBC水平与患者90 d的mR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M IF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相关,说明M IF可能参与了ACI的炎症反应过程。
于治华高连波高红华杨艳田沈曹云鹏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病损伤严重度评分
通心络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改善局灶性脑缺血糖尿病大鼠的神经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线栓法复制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干预组通心络胶囊1.0g/kg.d连续灌胃。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UNEL染色计数脑缺血周边区神经细胞凋亡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表达。结果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周边区TUNEL阳性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NGF、BDNF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可增加糖尿病脑缺血后缺血周边区NGF、BDNF蛋白的表达,拮抗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
田沈张朝东康志伟
关键词:糖尿病脑缺血通心络
通心络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研究
前言: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并发缺血性卒中易给患者造成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目前研究证明神经细胞凋亡是其重要的病理环节,抑制凋亡的发生可以减轻神经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
田沈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生长因子通心络胶囊脑缺血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