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述礼

作品数:24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0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手术
  • 8篇外科
  • 7篇动脉瘤
  • 5篇外科手术
  • 5篇脊髓
  • 4篇动脉
  • 4篇手术治疗
  • 4篇脊髓空洞
  • 4篇脊髓空洞症
  • 4篇夹层动脉瘤
  • 4篇出血
  • 3篇血管
  • 3篇椎动脉
  • 3篇癫痫
  • 3篇疗效
  • 3篇脑电
  • 2篇蝶骨
  • 2篇动脉夹层动脉...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血性

机构

  • 20篇解放军第40...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4篇高述礼
  • 10篇辛涛
  • 10篇卢佩林
  • 10篇祝宏春
  • 7篇郭俭
  • 5篇张在金
  • 5篇姜绪涛
  • 4篇陈峰
  • 4篇彭均
  • 3篇顾正云
  • 3篇林军
  • 3篇汪凯
  • 2篇吕全江
  • 2篇汤深
  • 2篇潘源
  • 2篇葛玲玲
  • 1篇郭少华
  • 1篇张勤
  • 1篇费舟
  • 1篇孙建国

传媒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人民军医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国际医学...
  • 1篇微侵袭神经外...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网膜颅内移植治疗脑缺血性疾病远期疗效随访
1997年
我院自1984年至1986年采用大阿膜颅内移植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对其中12例进行了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高述礼申存瑛张树仁
关键词:脑缺血性疾病远期疗效随访
双支架治疗椎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一例被引量:1
2007年
患者 男,35岁。因头痛,头晕,阵发性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于2005年8月21日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及CT血管成像(CTA)示:椎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扁平血管腔,夹层内血栓形成。于8月23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三维重建(3D)显示(图1,2);左侧椎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双腔症明显,夹层最宽处直径8.7mm,
辛涛陈峰高述礼卢佩林张在金汪凯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左侧椎动脉神经系统检查视物模糊头颅CT
某部官兵脑电图检查分析
2011年
2011年6月间,对驻青某部官兵216人,进行了脑电图检查,每一位受检者均进行2 h视频脑电监测,并同时对他们的工作环境、精神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16例,男183例,女33例,年龄20~40岁,平均30岁。每位被调查者入伍前均无癫痫发作病史,
卢佩林高述礼姜绪涛葛玲玲吕全江
关键词:部队官兵脑电图蝶骨电极
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经颅脑CT及全脑DSA确诊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7例,采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7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均完全闭塞,无死亡病例。术后当天1例发生Wallenberg综合征,恢复良好;1例术后3个月出现脑积水,行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后遗留轻度残疾;随访2~36个月,无再出血病例。术后6个月12例接受DSA复查,动脉瘤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未发生再通。结论应用弹簧圈栓塞夹层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疗效确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辛涛潘源贺西亮高述礼卢佩林
关键词:动脉瘤椎动脉栓塞
支架联合弹簧圈技术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三维 (3D)数字减影 (DSA)辅助下血管内支架联合弹簧圈 (stent coil)技术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12例瘤体 颈比值≤ 1的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瘤体最大径≤ 4 .0mm) ,全部经二维 (2D)造影及 3D重建 ,前交通动脉 2例采用双侧置管 ,微导管头端到位后 ,通过对侧导引导管内释放颅内自膨胀支架Neuroform ,再通过微导管使用弹簧圈塞动脉瘤。后交通动脉 8例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起始部 2例 ,先释放支架覆盖瘤颈 ,通过支架网眼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使用弹簧圈栓塞 ,术后 6~ 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12例 2DDSA检查中 7例需经 3D确定为宽颈动脉瘤 ;12例全部技术成功 ,动脉瘤致密栓塞 ,载瘤动脉通畅 ;1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 ,经治疗后恢复正常 ,其余 11例恢复顺利。 12例临床随访 6~ 12个月 ,无动脉瘤再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7例DSA随访 ,无支架内膜增生狭窄及动脉瘤复发。结论  3DDSA在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支架~弹簧圈技术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疗效确实 ,颅内专用支架为特殊部位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方便。
辛涛陈峰林军高述礼祝宏春彭均顾正云
关键词: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前交通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 (DSA)三维重建 ( 3D)在前交通动脉瘤诊断和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0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二维血管造影 ( 2D) ,对 2 2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 3D分析 ,对比两组的影像结果、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结果  3D组可以更加简便、清晰地显示动脉瘤颈及动脉瘤与邻近动脉的关系。 3D组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比 2D组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辛涛陈峰林军高述礼祝宏春彭均顾正云
关键词:三维血管重建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致Wallenberg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男,41岁。因突发头痛伴头晕、恶心1d于2011年12月17日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精神不振,颈部抵抗,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示(图1):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位于小脑幕、大脑纵裂池及双侧大脑沟回内,脑室系统正常。于12月19日局麻下行DSA显示(图2):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辛涛潘源贺西亮高述礼卢佩林张在金于召虎姜绪涛邵铂添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WALLENBERG综合征血管内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系统检查精神不振
寰枕部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再手术治疗
2004年
目的 探讨寰枕部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手术指征。方法 对12例手术后疗效差或复发患者进行了再手术治疗,颅后窝减压术(PFD)后再手术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SAS)3例;SAS术后再手术行SAS+PFD9例,术后常规行腰椎穿刺术。结果 再手术治疗后随访5个月至5年2个月,按照charles标准,疗效优4例,良3例,差5例,有效率58.3%。结论 根据畸形具体情况选择恰当术式,脊髓空洞症再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
张在金高述礼祝宏春郭俭申存瑛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减压术外科
脊髓空洞症的MRI诊断和手术方法的改进被引量:5
1993年
本文报道80例脊髓空洞症的 MRI 诊断和根据 MRI 诊断手术方法所作的改进。平均随访时间3年2个月。结果:优48例,良26例,差6例。有效率93%。提出 MRI 检查是诊断脊髓空洞症的最佳影像学方法。根据 MRI 检查,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可提高手术有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申存瑛祝宏春张树仁孙建国高述礼
关键词:脊髓空洞病神经外科手术NMR
老年人小脑出血32例救治体会
2004年
汤深郭俭高述礼
关键词:老年人救治体会小脑出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