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东辉

作品数:24 被引量:314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关节
  • 6篇关节炎
  • 5篇膝关节
  • 5篇疗效
  • 5篇骨折
  • 5篇关节镜
  • 4篇蛋白
  • 4篇软骨
  • 4篇髌股关节
  • 4篇股关节
  • 4篇关节置换
  • 3篇置换术
  • 3篇松解
  • 3篇髌骨
  • 3篇髌骨外侧
  • 3篇髌股关节炎
  • 3篇老年
  • 3篇骨关节
  • 3篇骨关节炎
  • 3篇骨外

机构

  • 22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作者

  • 22篇黄东辉
  • 13篇林伟龙
  • 10篇陈聪
  • 9篇杨丰建
  • 8篇张云海
  • 6篇沈海敏
  • 6篇刘伟
  • 5篇范永前
  • 3篇朱炯
  • 3篇梁承伟
  • 2篇朱越峰
  • 2篇蔡晓晞
  • 2篇俞永林
  • 2篇张琪
  • 1篇徐沪济
  • 1篇杨丰健
  • 1篇周越
  • 1篇程群
  • 1篇吴金球
  • 1篇沈岚

传媒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复旦学报(医...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9第十...
  • 1篇2013年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消瘀定痛散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疗效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消瘀定痛散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对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每组50例。西药组以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中药组以消瘀定痛散治疗,联合组以消瘀定痛散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评估比较三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的评分低于西药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全血黏度(WBV)、血小板聚集率(PAgT)、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西药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IL-1β、TNF-α、MMP-3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各项指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西药组74.00%、中药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瘀定痛散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对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症状评分,降低血液黏度,抑制IL-1β、TNF-α、MMP-3等炎症因子表达。
梁承伟黄东辉陈聪刘伟范永前沈岚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炎布洛芬缓释胶囊症状评分
镇痛混合剂关节周围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是TKA术后有60%的患者伴有重度疼痛。围手术期镇痛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同时有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杨丰建林伟龙沈海敏黄东辉范永前陈聪蔡晓晞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关节周围镇痛深静脉血栓形成
不同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收治的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患者80例。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43~67岁,平均55.9岁;致伤原因:扭伤40例,道路交通伤31例,跌伤9例。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前后螺钉组(42例)和后前螺钉组(38例)。前后螺钉组经皮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后前螺钉组经后外侧入路直接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所需时间;采用踝关节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面复位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后螺钉组的手术时间[(50.4±9.6)min]短于后前螺钉组[(68.5±12.8)min],P<0.05。两组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比较[(13.1±1.4)周vs.(12.6±1.3)周]、骨折愈合时间比较[(12.5±1.6)周vs.(11.8±1.6)周],P>0.05。前后螺钉组的Bur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分优良率为76.2%,低于后前螺钉组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前后螺钉组的AOFAS分别为(75.4±13.1)分和(80.6±9.4)分,均低于后前螺钉组的(80.9±11.0)分和(88.2±10.9)分,P<0.05。结论经皮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手术时间较短,但由后向前置入拉力螺钉的患者踝关节面复位情况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的患者,且安全性更好。
梁承伟黄东辉刘伟
关键词:后踝骨折拉力螺钉内固定
慢病毒介导的大鼠白细胞介素-1I型受体基因RNA干扰对体外软骨细胞的作用
2012年
目的构建大鼠白细胞介素-1(IL-1)I型受体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体外大鼠软骨细胞的作用。方法筛选确定IL-1I型受体(IL—1RI)基因的RNAi有效靶序列,使用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收集293T细胞上清液并浓缩,得到滴度为1×10^7TU/ml的病毒。使用携带有效干扰片段的慢病毒分别以转染倍数(MOI)值20和50感染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Westernblot法测定软骨细胞中IL—1RI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结果适合感染软骨细胞的MOI为50,感染率〉70%。经过RNAi后,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IL-1RI以及MM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慢病毒介导的大鼠IL-1RI基因干扰能够显著降低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中IL-1RI的表达,并进一步降低下游蛋白MMP-1的表达。
杨丰建俞永林林伟龙黄东辉陈聪蔡晓晞
关键词:慢病毒白细胞介素-1RNA干扰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
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与骨量及骨代谢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骨髓中抽取内皮祖细胞,研究分析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与骨密度和钙磷代谢的相关性,并比较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11例股骨颈脆性骨折和8例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用箱型骨刀在股骨颈截骨平面截取松质骨骨块,体外培养液冲洗得到骨髓混悬液,分离骨髓内皮祖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等临床参数,并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关系。结果两组老人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脆性骨折组的骨髓内皮祖细胞总数量及成熟的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骨关节炎组(0.48±0.35 vs.1.80±1.01,P=0.001和52.28±21.20 vs.77.13±19.15,P=0.042),且前者的股骨颈、全髋骨密度(0.54±0.14 g/cm2vs.0.76±0.21 g/cm2,P=0.021和0.65±0.14 g/cm2vs.0.84±0.15 g/cm2,P=0.026)和血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4.50±1.56 ng/m L vs.23.80±2.88 ng/m L,P=0.033)明显低于后者,而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73.60±1.84 ng/L vs.32.20±0.98 ng/L,P=0.035)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髓分化成熟内皮祖细胞数量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594,P=0.015),而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与骨髓分化成熟内皮祖细胞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847,P=0.008和r=0.925,P=0.034),全髋骨密度与骨髓分化早期内皮祖细胞数量呈显著性负相关(r=-0.817,P=0.047)。结论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成熟分化与骨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骨髓内皮祖细胞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调节骨组织新陈代谢而影响老年人的骨量。
林上进毕波范永前林伟龙黄东辉朱岳峰程群
关键词:骨髓内皮祖细胞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密度骨代谢
血清铁调素、铁蛋白表达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检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铁调素、铁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骨折组纳入自2018-06—2019-12确诊的8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同期存在老年骨质疏松症但未骨折的86例纳入未骨折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铁调素、铁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铁调素表达水平、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骨折组检测发现血清铁调素表达水平为(70.17±15.06)ng/mL,未骨折组为(109.39±27.28)ng/mL,骨折组低于未骨折组(P<0.05)。骨折组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为(275.92±32.08)ng/mL,未骨折组为(182.12±22.43)ng/mL,骨折组高于未骨折组(P<0.05)。血清铁调素表达水平与股骨颈、股骨大粗隆、总髋部、Ward三角区、股骨粗隆间、腰椎部位骨密度呈正相关,而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与各部位骨密度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铁调素低表达、血清铁蛋白高表达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铁调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铁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定期检测血清铁调素、铁蛋白表达水平,以更好地预测骨折发生的风险,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梁承伟许乐洋黄东辉范永前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铁调素铁蛋白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女性膝与普通膝关节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比较
:比较采用“女性膝”与普通后稳定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并分析其在髌股关节方面的设计特点. 方法:2007年10月-2011年5月,应用捷迈公司的健达“女性膝”治疗老年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1例13膝(...
黄东辉沈海敏杨丰建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外科手术膝关节假体
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初步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PFA)治疗髌股关节炎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2008年5月,采用PFA治疗22例髌股关节炎,男4例,女18例;年龄51~59岁,平均55岁。按关节软骨损伤Outerbridge等级分级,Ⅲ级8例,Ⅳ级14例。手术采用膝正中切口,注意股骨假体放置在轻度外旋位,重建髌骨原始厚度,充分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36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膝前疼痛明显好转,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上下楼梯自如。HSS评分优8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1.8%,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2%。结论PFA手术治疗髌股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采取积极的康复训练会明显提高疗效。
黄东辉张琪杨丰建陈聪
关键词:髌股关节炎人工关节随访结果
老年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联合关节镜探查的应用体会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时联合膝关节镜探查的意义。方法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37例60岁以上老人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在UKA中先行关节镜探查。比较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情况,采用KSS评分比较手术效果,探讨60岁以上老人UKA中联合关节镜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术中关节镜探查发现软骨病变主要位于膝关节内侧间室,均达Outerbrige Ⅲ~Ⅳ度,外侧间室关节软骨退变在Outerbrige Ⅱ度及以下者31例,Outerbrige Ⅲ度3例,Outerbrige IV度3例,此6例改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37例均有比较严重的内侧半月板损伤。20例髌股关节Outerbrige Ⅰ~Ⅱ度软骨退变,11例合并Ⅲ度退变。8例外侧半月板撕裂,KSS评分:术后与术前KSS膝评分分别为(90.4±6.8)和(55.4±8.3),有统计学差异(t=21.84,P<0.01);术后与术前KSS功能评分分别为(90.3±7.8)与(57.7±7.2),有统计学差异(t=33.39,P<0.01)。根据评分27例疗效优,4例良;关节镜探查清理时间平均(14.54±4.21)min。结论1、对于年龄大于60岁老人,虽然关节镜探查使手术时间延长,但对进一步甄别UKA手术适应证有有益作用,可以探查和处理其它间室病变;2、UKA中进行关节镜探查清理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张云海刘伟黄东辉林伟龙
关键词:单髁置换膝关节
以胸大肌肱骨止点确定肱骨假体高度的临床体会
2020年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腱肱骨止点(pectoralismajor tendon,PMT)上缘作为半肩置换术中假体高度定位参考的临床应用。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行切开解剖复位钢板内固定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例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56~72岁,平均(65.3±5.2)岁。测量PMT上缘到肱骨头最高点的平均距离为(5.21±0.42)cm。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38例老年严重肱骨近端骨折行半肩置换的患者,参照PMT上缘到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5.2 cm确定肱骨假体高度,男7例,女31例;年龄60~82岁,平均(72.0±6.5)岁。术后3个月拍摄双侧肱骨全长X线片并测量长度,比较双侧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对侧肱骨长度(humeruslength,HL),采用HL×0.176计算PMT到肱骨头最高点距离,与(5.21±0.42)cm比较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半肩置换侧肱骨全长与对侧肱骨全长分别为(32.41±2.47)cm、(31.93±2.82)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对侧HL×0.176计算PMT到肱骨头最高点距离为(5.61±2.82)cm,与(5.21±0.42)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MT可以作为肱骨假体高度的可靠参照,PMT上缘到肱骨头最高点距离为(5.21±0.42)cm,可以作为参考数值之一。
张云海刘伟黄东辉林伟龙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