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定九

作品数:193 被引量:70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9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44篇血管
  • 32篇动脉
  • 30篇细胞
  • 29篇心肌
  • 24篇内皮
  • 19篇心律
  • 17篇心律失常
  • 16篇超声
  • 15篇心动图
  • 15篇心脏
  • 14篇肌细胞
  • 13篇冠状
  • 13篇冠状动脉
  • 12篇心病
  • 12篇三维超声
  • 12篇三维超声心动...
  • 12篇平滑肌
  • 12篇冠心病
  • 11篇胰岛
  • 11篇胰岛素

机构

  • 155篇上海第二医科...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上海市血液中...
  • 5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作者

  • 186篇黄定九
  • 62篇王彬尧
  • 56篇陈润芬
  • 47篇王长谦
  • 26篇毛家亮
  • 19篇郑道声
  • 17篇何奔
  • 16篇徐依敏
  • 16篇章隆泉
  • 15篇谢秀兰
  • 14篇丁弘毅
  • 14篇朱顺和
  • 12篇黄钢
  • 11篇李慧丽
  • 10篇高东升
  • 10篇朱宗昌
  • 10篇厉锦华
  • 10篇罗杰
  • 10篇任晓庆
  • 9篇姜萌

传媒

  • 2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7篇心脏杂志
  • 14篇上海医学
  • 11篇中国心脏起搏...
  • 6篇心血管病学进...
  • 6篇起搏与心脏
  • 5篇中华心律失常...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华核医学杂...
  • 4篇中国动脉硬化...
  • 4篇上海免疫学杂...
  • 4篇新医学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现代诊断与治...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老年学杂志
  • 3篇心脏起搏与心...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10篇2005
  • 8篇2004
  • 12篇2003
  • 23篇2002
  • 13篇2001
  • 13篇2000
  • 5篇1999
  • 10篇1998
  • 9篇1997
  • 6篇1996
  • 18篇1995
  • 9篇1994
  • 7篇1993
  • 5篇1992
  • 1篇1991
  • 7篇1990
1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槲寄生黄酮甙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术观察了槲寄生黄酮甙(Viscumcoloratumflavonoid,VCF)对犬浦氏细胞及豚鼠心室肌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FAP)的影响。结果表明:0.1mg/ml的VCF加速FAP复极化,使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P<0.01),有效不应期(ERP)缩短(犬P<0.05)或不变(豚鼠P>0.05).但△ERP/△APD比值增加。提示该药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主要与其相对延长不应期,有利于中止折返有关。
吴继雄俞国瑞王彬尧钟戴三黄定九
关键词:心律失常动作电位电生理
临床电药理试验
1989年
利用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进行电药理试验,可增强判断药物效应的敏感性和专一性。目前大多数的电药理试验被用来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否能防止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诱发,以预测药物疗效。其方法是对经程序刺激能反复诱发心动过速(简称心速)的患者投以系列药物,再作心速诱发刺激,从中选择疗效最佳的药物寻求最能发挥效应的血清浓度。此即为该药用于长期口服治疗的依据。电药理试验开始用静脉给药法。如有效,即易口服片剂,再作程序刺激诱发心速,观察效应;
黄定九
关键词:药理试验心脏电生理检查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效应室上速右室心尖部
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4年
药物涂附支架解决了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靶部位有效药物浓度和药物作用时间问题 ,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涂附支架包括雷帕霉素支架、Taxol支架和肝素涂层支架 ,以及一氧化氮及其衍生物涂层支架和水蛭素涂层支架等。雷帕霉素支架和Taxol支架的动物和临床研究获得了较好实验结果。药物涂层支架防治再狭窄的长期效果尚需通过严格设计的动物实验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才能作出客观评价。
李慧丽万锕俊王彬尧黄定九
关键词:药物再狭窄
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的血液动力学研究
杜惠君包世宏陆惠华章隆泉郭建华黄定九郑道声胡建吾王彬尧励金华陈翠霞余正田郑义
粉尘螨过敏性哮喘免疫治疗中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变化的观察被引量:1
1998年
将粉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行免疫治疗,以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指数(DI)作为靶细胞敏感性的指标,观察治疗前后DI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免疫治疗组DI下降且与临床症状好转相关;DI高而症状较轻者,疗效尤佳。
马丹许以平胡炳熊黄定九
关键词:哮喘粉尘螨免疫治疗
犬腔静脉的电生理特性及组织学特点被引量:5
2002年
罗杰黄定九陈润芬徐俊周笙珩周玮顾达兵
关键词:腔静脉电生理特性组织学特点
肥厚型心肌病芨起搏治疗
1997年
黄定九张琪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起搏治疗
苯那普利防治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压力超负荷型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与室速、室颤诱发之间的关系 ,及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可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 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 ,电刺激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脏诱发室速、室颤 ,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定左室心内膜下心肌间质 , 型胶原容积分数。结果 :与单纯结扎组比较 ,结扎后服用苯那普利的大鼠 ,短阵猝发电刺激不易诱发室速、室颤和左室重量与体重之比及心肌间质 型胶原容积分数降低。结论 :苯那普利可通过预防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的发生 ,维持心肌电稳定性 。
周依蒙陈润芬周兆年王长谦王彬尧黄定九
关键词:苯那普利腹主动脉缩窄心律失常
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5年
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研究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长谦综述黄定九审校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Sensitivify,BRS)是指血压变化致反射性心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压力反射敏感性的检测是分析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之一。早在1908年Ga...
王长谦黄定九
关键词:心脏病敏感性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分化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和鉴定内皮祖细胞(EPCs),并观察其在体外增殖分化过程中各种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进行诱导、分化和扩增,于培养第7天选择免疫荧光(DiI-acLDL/FITC-UEA-Ⅰ)鉴定EPCs,并且用流式细胞仪和RT-PCR方法观察上述细胞在第0、4、10和21天的CD34、CD31、KDR和eNOS的表达变化。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梭形贴壁和铺路石样等形态;第7天免疫荧光染色表明,约70%的细胞呈双荧光阳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31和KDR表达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逐渐升高,至第21天分别达到(72.1±11.2)%和(81.0±12.5)%,而CD34在第10天达到高峰(38.0±13.4)%后,第21天下降为(28.3%±12.2)%;RT-PCR结果表明,第4、10和21天eNOS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本试验成功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出EPCs,在其体外扩增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过程中,CD31、KDR和eNOS等内皮细胞标志表达逐渐增强,而CD34的表达在内皮祖细胞的成熟分化过程中略有下降。
顾俊王长谦范华骅聂晓绚何奔王彬尧黄定九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外周血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