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璐

作品数:21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肝炎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启动子变异
  • 4篇吸虫
  • 4篇发热
  • 4篇CT表现
  • 4篇病毒
  • 4篇病例
  • 4篇病例报告
  • 4篇不明原因发热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基因
  • 3篇肝功
  • 3篇肝功能
  • 3篇肝吸虫

机构

  • 19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作者

  • 20篇黄璐
  • 8篇陆力坚
  • 6篇吴继周
  • 5篇玉艳红
  • 4篇胡蝶飞
  • 4篇黄力毅
  • 2篇刘志红
  • 2篇吴健林
  • 2篇陈茂伟
  • 1篇曾志励
  • 1篇甄秀梅
  • 1篇罗光汉
  • 1篇覃锦耀
  • 1篇宁秋悦
  • 1篇张丽生
  • 1篇赵邦权
  • 1篇赵鸿
  • 1篇宣伟军

传媒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临床荟萃
  • 2篇广西医学
  • 1篇药物与人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内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4
  • 2篇2008
  • 4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成像胆道评分和肝肌比值评估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多期增强MRI扫描所得胆道评分和肝肌比值在评估肝纤维化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将51例肝纤维化患者分为两组,其中S1、S2期为低级别组(n=30),S3、S4期为高级别组(n=21)。扫描采用GE Architact 3.0T磁共振扫描仪,包括常规肝脏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肝胆期、排泄期的增强扫描。对不同级别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胆道评分和测量肝肌比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RI指标对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结果低级别组胆道评分(3.67±0.55)大于高级别组(2.57±0.75)(t=6.05,P<0.001);低级别组门静脉期、延迟期、肝胆期的肝肌比值(2.38±0.76,2.48±0.70,4.10±0.63)均大于高级别组(1.97±0.18,1.99±0.27,3.16±0.47)(t值分别为2.41、3.09、5.81,P值分别为0.020、0.003、<0.001)。上述指标区分低、高级别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79、0.82、0.88,诊断高级别肝纤维化的敏感度分别为70%、63.3%、83.3%、96.7%,特异度分别为90%、95.2%、74.1%、100%。胆道评分联合肝胆期肝肌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95,敏感度85.7%,特异度96.7%。结论MRI钆塞酸二钠多期增强扫描所得胆道评分和肝胆期肝肌比值在区分低、高级别肝纤维化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临床肝纤维化的诊治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黄璐陆力坚
关键词:肝纤维化磁共振成像
肝吸虫感染所致胆管炎的CT表现
2018年
目的 探讨肝吸虫感染所致胆管炎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34例肝吸虫感染所致胆管炎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吸虫感染所致胆管炎CT表现为胆总管中下段局部管壁'环形'增厚,厚度:(1.85±0.14)mm,狭窄段长:(14.27±5.29)mm.狭窄段形态表现为'平行轨道状'28例,'锥形'6例.狭窄段上方肝内外胆管壁普遍轻度增厚(1 mm).胆管扩张类型表现为末梢囊状型、弥漫型和外周型三种类型.胆总管可不扩张或轻、中度扩张.结论 肝吸虫感染所致胆管炎在临床上较少见,多数患者症状轻或无临床症状,常易漏诊或误诊为其它胆道病变.肝内外胆管壁普遍不同程度增厚、胆总管中下段管腔狭窄呈'平行轨道状'或'锥形'及胆总管无扩张或轻、中度扩张伴末梢小胆管'囊状'扩张等CT征象有助于肝吸虫感染所致胆管炎的诊断.
陆力坚黄璐
关键词:肝吸虫胆管炎CT
HBeAg阴、阳性慢乙肝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及HBVDNA水平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对比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在细胞免疫状态及HBV DNA水平方面的差别,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可能原因。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分类检测、荧光定量PCR测量血清中的HBVDNA。结果在HBVDNA水平方面,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均值为(5.13±1.43)Log,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的(6.29±1.70)Log(P<0.05);在T淋巴细胞分类方面,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CD8+T显著高于HBeAg阳性患者,分别是:23.25±3.79和20.69±3.30(P<0.05),总T、CD4+T及CD44+/CD8+比值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可能与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具有相对较强的细胞免疫状态有关。
吴健林曾志励吴继周陈茂伟玉艳红刘志红黄璐
关键词:HBVDNA水平
华支睾吸虫病CT表现的研究现状
2018年
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目前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或误诊。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相关临床研究的深入,华支睾吸虫病的CT成像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拟从华支睾吸虫感染所致胆管、肝实质改变的CT表现及其主要并发症的CT征象等方面做一综述。
陆力坚黄璐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胆管肝实质
辅助检查项目在不同病因FUO中的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3类不同病因FUO患者的辅助检查项目特点。方法:以"不明原因发热"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内检索2000~2012年中华系列医学期刊病例报告类文献162篇(168例患者),对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比值降低、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降低、ESR升高、CRP升高、ESR和CRP同时升高及各确诊手段进行例数统计分析。结果:淋巴细胞比值降低、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降低例数在3组间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风湿免疫性疾病组显著高于感染性疾病组。ESR和CRP同时升高的例数在3组间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风湿免疫性疾病组显著高于肿瘤性疾病组。病理学检查为各组病因确诊手段的首位。结论: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血红蛋白降低有利于鉴别风湿免疫性疾病病因。ESR和CRP同时升高需更多考虑风湿免疫性疾病病因。病理学检查为各组病因最主要的确诊手段。
胡蝶飞甄秀梅黄璐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病例报告
肝吸虫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吸虫肉芽肿的CT、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9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经病理确诊的5例肝吸虫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吸虫肉芽肿CT平扫表现为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三期对比增强扫描均呈延迟强化表现,伴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病灶内可见正常血管通过。结论肝吸虫肉芽肿临床罕见,食生鱼史、三期对比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及病灶内有正常血管通过等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黄璐陆力坚
关键词:肉芽肿磁共振成像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和标志物及肝功能的关系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HBV DNA)和标志物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血清进行检测BCP区核苷酸(nt)1762A→T和1764G→A联合突变。结果BCP变异在HBeAg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49.4%,显著高于HBeAg阳性病例的阳性率33.3%(P<0.05);BCP变异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含量(P<0.01);BCP变异阳性组HBV DNA含量在HBeAg阳性病例及HBeAg阴性病例中均较BCP变异阴性组高(P<0.01);BCP变异阳性组对肝功能的损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BCP变异可引起HBeAg阴转,病毒复制水平提高;HBV血清标志物联合HBV DNA同步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测HBV DNA,以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将HBeAg阴性者误认为病毒的免疫清除或静息而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BCP变异可使病情加重。
黄力毅张丽生玉艳红吴继周黄璐
关键词:HBVDNAHBV标志物肝功能
肝吸虫所致胆道梗阻的CT表现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肝吸虫所致胆道梗阻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4例肝吸虫所致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吸虫胆道梗阻CT表现为梗阻部位胆道壁均匀增厚、延迟强化,管壁厚度为(1. 94±0. 07) mm,狭窄段长度为(14. 27±5. 29) mm,边缘光整。肝内外胆管轻、中度扩张,肝包膜下小胆管"囊状、杵状"扩张。胆管扩张程度与黄疸分度、直接胆红素、胆总管狭窄段内径等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吸虫所致胆道梗阻是临床上的少见疾病,胆管壁均匀增厚、较长的狭窄段、肝内外胆管轻、中度扩张并末梢小胆管"囊状、杵状"扩张等CT征象有助于肝吸虫所致胆道梗阻的诊断。
陆力坚黄璐
关键词:肝吸虫胆道梗阻
肝脏原发性癌肉瘤CT表现及病理基础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原发性肝癌肉瘤(primary liver carcinosarcoma,PLCS)是一种极罕见的复合性肝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术前诊断困难。本研究探讨其CT表现特点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收集2011-01-01-2018-02-28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PLC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63岁。患者均以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就诊。1例有肝硬化病史,2例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例患者CA199阳性,1例患者AFP阳性。肿瘤内径为8.6~27.0cm,2例肿瘤周边有纤维组织假包膜形成。3例肿瘤组织均由癌性成分与肉瘤成分混杂排列而成。癌性成分包括:肝细胞癌1例,胆管细胞癌2例。肉瘤成分包括:血管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对比增强扫描。3例肿瘤均为体积巨大的单发病灶,1例为外生型,2例局限于肝轮廓内,2例类圆形,1例不规则形。CT平扫,肿瘤呈不均匀低密度,内见大片状坏死囊变或厚壁分隔多房囊变区。三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表现为边缘向中心逐渐填充强化,动脉期肿瘤实质表现为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肿瘤实质较周围肝实质表现为等密度。结论 CT检查显示肝脏来源的巨大肿块、肿瘤内见不规则厚壁多房囊变,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为边缘向中心逐渐填充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肿瘤实质呈等密度区等,有助于肝癌肉瘤诊断。
陆力坚黄璐
关键词:三期增强扫描病理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白细胞介素10与12、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及病毒含量的关系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HBV BCP)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病毒含量(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血清进行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HBVBCP变异阳性组、阴性组间对细胞因子(IL-10、IL-12、TNF-α和IFN-γ)及HBV DNA复制水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P变异阳性组的血清IL-10(80.96±30.86vs72.11±24.19 mg/L)I、L-12(41.33±15.10vs35.98±14.47 mg/L)、TNF-α(56.04±27.05vs38.01±10.49 mg/L)、IFN-γ(19.81±12.29vs16.55±8.99mg/L)和HBV DNA(108.2478±0.9826vs105.8876±1.4822拷贝/ml)的水平明显高于BCP变异阴性组。结论HBV BCP变异可导致血清IL-10I、L-12、TNF-α、IFN-γ和病毒复制水平增高。
黄力毅玉艳红宣伟军吴继周黄璐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