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雅昆

作品数:5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松栎混交林
  • 3篇种群
  • 3篇混交
  • 3篇混交林
  • 2篇群落
  • 1篇油松
  • 1篇油松林
  • 1篇山脊
  • 1篇生命表
  • 1篇生态条件
  • 1篇生态因子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松林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黄雅昆
  • 4篇王得祥
  • 3篇张洪武
  • 2篇于飞
  • 1篇魏丽婧
  • 1篇彭舜磊
  • 1篇陈莉莉
  • 1篇张明霞
  • 1篇胡有宁
  • 1篇张岗岗
  • 1篇郭廷栋
  • 1篇史晓晓
  • 1篇王兆杰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秦岭中段山脊油松林群落及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为我国特有树种,在秦岭山地广泛分布。山脊油松林是秦岭山地重要的群落类型之一,山脊为油松种群及群落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环境条件。本文以秦岭中段山脊油松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典...
黄雅昆
关键词:种群结构
不同生态条件下松栎混交林3种优势乔木种群的更新规律被引量:10
2013年
为探究秦岭林区松栎混交林群落乔木优势种的更新规律,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等3种优势乔木种群更新随林分密度、海拔、坡向、坡位等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海拔、坡向、坡位等生态因子对3种乔木的天然更新均具显著影响;3种优势乔木树种幼苗密度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林分密度从850株.hm-2增加到1 525株.hm-2时,3种幼树密度也逐渐增加,但林分密度为1 900株.hm-2时,3种幼树密度均显著降低;从海拔1 283m增至1 665m,锐齿槲栎和油松幼苗幼树密度均随海拔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海拔增至1 835m时,这两种幼苗幼树密度均显著降低。(2)华山松幼苗幼树密度一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从南偏西20°到75°,锐齿槲栎和华山松幼树密度逐渐降低,至北偏东40°(阴坡)时又显著增加,但3种乔木幼苗及油松幼树密度一直随坡向变化而增加;锐齿槲栎幼苗密度在下坡位显著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但油松和华山松幼苗幼树随坡位由下到上逐渐增加。结果提示,处于中海拔、阴坡且密度适中的林分3种优势乔木更新最佳,对这类林分实施封禁将有助于松栎混交林优势乔木的天然更新。
于飞王得祥史晓晓魏丽婧黄雅昆张洪武
关键词:松栎混交林生态因子
秦岭松栎混交林群落的稳定性被引量:26
2015年
松栎混交林是秦岭最为典型的森林类型之一,其稳定性程度对于秦岭生物多样性维持、水碳平衡及气候调节等至关重要。以秦岭火地塘林区松栎混交林28个样地为研究对象,对28个群落指标进行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稳定性综合指数值(F)并进行Ward聚类,采用Mantel-最优聚类簇数分析确定最优聚类簇数,对通过F值聚类的样地进行分组划分,确定稳定性等级。结果表明:松栎混交林的稳定性分为3个等级,稳定性高的样地:F值在0.66—1.13之间,平均林龄58a,占样地总数的39.3%;稳定性中等的样地:F值在-0.28—0.34之间,平均林龄46a,占样地总数的42.8%,稳定性低的样地:F值在-2.34—-1.26之间,平均林龄42a,占样地总数的17.9%。前3个主成分中灌木层、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海拔、土壤水分物理指标,林分密度和优势树种胸径荷载较大,是影响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因子。F值与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灌木层Simpson指数、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线性拟合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海拔和坡度多元曲线拟合达到极为显著的水平(R2=0.786,p<0.0001)。在海拔1212—1708 m,坡度31—49°的生境,松栎混交林的稳定性较大,在海拔1900 m以上的生境,松栎混交林稳定性较低。
张明霞王得祥彭舜磊黄雅昆张岗岗
关键词:松栎混交林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
秦岭佛坪自然保护区短柄枹栎种群的数量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短柄枹栎林群落进行调查,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划分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同时进行生存分析及谱分析,以揭示秦岭佛坪短柄枹栎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显示:(1)佛坪自然保护区的短柄枹栎种群以中幼林为主体,老龄个体较少,种群年龄结构呈倒J型,属增长型种群。(2)短柄枹栎种群的死亡峰值出现在第Ⅰ龄级(胸径0~5cm)和第Ⅵ龄级(胸径25~30cm),生命期望在第Ⅱ龄级(胸径5~10cm)时达到最大;短柄枹栎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可视为稳定种群。(3)短柄枹栎种群动态存在着周期性,基本周期较长,且大周期内存在小周期。研究表明,佛坪自然保护区短柄枹栎种群目前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
黄雅昆王得祥张洪武郭廷栋胡有宁
关键词:年龄结构生命表存活曲线谱分析
松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5
2014年
对秦岭山地松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酶、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在土层间自上而下急剧减少,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占土壤剖面总数的51.55%以上。(2)土壤微生物数量以细菌为主,占总数的99.70%~99.96%;放线菌次之,占总数的0.04%-0.30%;真菌最少,小于0.01%。(3)密度中等(1500。1650株hm^-2)的林分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4)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蔗糖酶及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
陈莉莉王得祥于飞王兆杰黄雅昆张洪武
关键词:松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土壤理化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