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珊

作品数:1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文学
  • 2篇电影
  • 2篇彝族
  • 2篇审美
  • 1篇地域性
  • 1篇电视剧
  • 1篇电影创作
  • 1篇彝文
  • 1篇彝族文化
  • 1篇彝族文学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情感
  • 1篇艺术特征
  • 1篇游园惊梦
  • 1篇语文
  • 1篇语文学
  • 1篇原创
  • 1篇源流
  • 1篇源流考
  • 1篇争胜

机构

  • 11篇云南民族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作者

  • 14篇龙珊
  • 3篇刘彦彦
  • 1篇伍斌
  • 1篇柯轲

传媒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沧桑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视听
  • 1篇第三十四届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千皴万染显佳境——列锦格的审美特征探幽
本文对列锦格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列锦格运用特殊的话语形式,把各种感觉材料组织起来,巧妙而自然地构造有序的形象组织,创造出直接表现内在情感运动形式的审美形式,体现了丰富的审美蕴藉。
龙珊
关键词:汉语文学文学修辞
文献传递
“大一统”观下明朝经营永昌府的儒学方略及其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明王朝通过建立儒学教育体系、改革人才选拔机制等方式,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推行儒学方略,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实现国家权力在边地永昌府的下沉、国家形象及权威在边疆民族中的树立。在长期的儒学教化下,永昌府风俗移易,诗书礼义受到推崇,人文蔚兴,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扩大深化,对国家的认同和儒家文化的认同增强,为维护边疆、民族的统一奠定思想基础。明朝在永昌府实施的儒学方略,是数千年来中国政治追求的“大一统”理想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国家实践。
龙珊王清丽
关键词:明朝
白先勇作品文学治疗功能阐释被引量:2
2019年
白先勇是中国现代最具艺术魅力和艺术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白先勇的创作基于对人心人性、人的命运和生命意义的永恒叩问与终极关怀,在历史的沉浮和时间的洪流中,以个体和个体的命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多舛莫测的生命本然与必然;在万树花开的"心灵镜像"中,映现人生的幻变无常和挥之不去的孤独,期冀"把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表达出来",疗愈生命中难以承受的孤独之哀、情欲之痛和时间之殇,以寻求自我的救赎和对人类永恒困境的突围。
龙珊
关键词:白先勇作品人类生存困境文学治疗终极关怀
人生戏梦忆游园,世事无端恨经年——白先勇《游园惊梦》与李商隐《锦瑟》的互文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白先勇是台湾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小说《游园惊梦》是其扛鼎之作;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堪称千古绝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佳篇。《游园惊梦》与《锦瑟》文体各异,意趣别样,但从书写内容、艺术情感和审美意蕴等层面审视,都呈现出鲜明的互文性,蕴藉着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意味,体现了作者历经的精神困境及其对人世的洞察与思考。
龙珊柯轲
关键词:艺术情感互文性
彝族古代诗论中的诗学功能与价值
2015年
彝族诗学理论植根于彝族文化生态,是毕摩基于自身、摩师和广大民众诗歌创作实践进行的艺术总结。彝族诗学功能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彝族诗歌乃至彝族文学的生成与繁盛;彝族诗学厚重的学理意蕴与独特的风格,既彰显了彝族诗学别具特色的表达方式,也丰富了华夏诗学的多元内涵,诠释了彝族诗学功能理论的普遍意义与价值。
龙珊郭锐瑜
关键词:彝族文学诗学诗论
文学传播学视阈中的《阿诗玛》被引量:9
2007年
优美隽永的彝族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是驰名中外、享誉文坛的艺术经典。本文试将《阿诗玛》置于文学传播理论的框架下,借鉴“拉斯韦尔模式”理论,追寻《阿诗玛》传播的嬗变历程及成因。从这一极具参考和研究价值的范本中,探讨居于弱势和边缘位置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当下语境中,通过传播机制、传播策略的转换,以寻找繁荣民族民间文学的新路向。
龙珊
关键词:《阿诗玛》民族民间文学路向
彝族文化审美研究刍议
2008年
彝族文化研究虽已成就斐然,但彝族文化的审美研究还是十分薄弱而近乎空白的新课题。现通过彝族文化的审美研究,挖掘、整合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审美资源以充实现有的美学研究内涵;进而探索各少数民族审美研究的新路向,为建构少数民族美学作准备;同时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彝族文化的研究向深广发展。
龙珊刘彦彦
关键词:彝族文化审美研究
新世纪军旅题材电视剧中英雄形象的回归——以《亮剑》和《历史的天空》为例
2009年
新世纪一批新兴的军旅题材电视剧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电视剧中回归的英雄形象直接向大众的观赏方式和审美习惯提出了挑战。本文从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与《历史的天空》中,重新解读了李云龙和姜大牙等英雄形象的性格二元化、欲望合理性、政治色彩弱化的特点。从人学思想的演变、欲望的解放、阶级意识的淡化以及消费主义的影响四个方面,探讨了新世纪军旅题材电视剧中英雄观的变更和创作手法的翻新和历史传奇的消解。
伍斌龙珊
关键词:军旅题材电视剧
略论明清小说与宗教生态被引量:1
2011年
明清小说的创作中,宗教文化可以说星星点点散布在其中。明代小说,既有对"三教合一"的宣扬,同时也暗藏着"三教争胜"的伏笔。清代的小说中更多呈现的是传统宗教与世俗宗教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神道设教的用心。因此明清小说中宗教内容的解读为文本的重新阐释开拓了多重空间,而且文学作品中宗教方面的描述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潜在的史料价值,通过对宗教内容的解读也可以展示宗教生态的变化形式。
刘彦彦龙珊
关键词:明清小说宗教生态争胜神道设教
清代彝文抄本《董永记》整理与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清代彝文抄本《董永记》是近年在云南省新平县发现的一部彝文古籍文献,以篇幅较长、情节丰富、描写细腻而引起关注。文章对彝文《董永记》的不同抄本流传情况、文本来源、变异特点及传播路径等进行了梳理与探索,认为彝文《董永记》是董永传说资料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对推进董永传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抄本是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互融互动的真实写照,对当下中华文化认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普学旺龙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