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丽 作品数:38 被引量:146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49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高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共入选49例,采用含铂两药化疗40例,依托泊苷80mg/m^2,第1~3天;卡铂200~250 mg/m^2,第1天,每3~4周为一个周期,连用2~4周期;非含铂方案化疗9例。结果 14.2%患者完成1周期(7/49),30.6%完成2周期化疗(15/49),能够完成3周期以上化疗患者占55.1%(27/49),平均化疗周期2.94个。化疗有效率53.1%(26/49),疾病控制率72.1%(35/49),无效28.6%(14/49)。ED期患者中8例接受了二线治疗。中位生存期8.6个月,95%可信区间(5.88~8.66)49例可评价毒副反应,WHO III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8.9%(24/49)、粒细胞减少性发热32.4%(16/49),非血液学毒性前2位是乏力、恶心呕吐,减少发生率分别为78.9%、56.2%。结论高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有生存获益,化疗疗效PR及化疗3周期以上与生存密切相关,骨髓抑制是剂量限制性毒性,毒副反应可耐受。 孟弃逸 郭丽丽 李明智 仝丽 武伟 刘喆 唐俊舫关键词:依托泊苷 小细胞肺癌 铂类 联合化疗 高龄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 3例临床观察并文献复习 2005年 目的通过对吉非替尼(Iressa ZD1839)治疗的3例晚期NSCLC病人的观察及文献复习,进一步了解Iressa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2例化疗无效及1例因其它疾病不能接受化疗的NSCLC病人给予每日口服Iressa250mg,并随访至2004年11月30日。结果2例分别服药至第3、4天症状出现改善,1例18天、1例21天做胸CT复查,双肺弥漫性转移病灶均明显减少。其中1例缓解5个月后病情进展,1例缓解9个月(目前)仍稳定。另1例服药37天无效,病情进展并出现严重腹泻被迫停药,第40天死亡。结论通过3例观察并结合文献报道,Iressa口服方便,毒性小,起效快,对无论是初治还是复治的晚期和转移NSCLC有一定疗效。提高了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胡培安 孙怡芬 仝丽 李宝兰 傅瑜关键词:吉非替尼 帕米磷酸二钠 静脉给药 依托泊苷加卡铂治疗高龄小细胞肺癌8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依托泊苷加卡铂联合化疗治疗高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共入选88例,采用依托泊苷80mg/m^2,第1~3天;卡铂200~250mg/m^2,第1天;每3~4周为1个周期,连用2~4周期。结果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17例,61例可评价疗效,1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48例,有效率55.6%,中位生存期8.9个月。LD期有效率58.9%(33/56)、疾病控制率75%(42/56),总生存期14.4个月,95%可信区间(10.97~17.81)中位生存期9.1个月;ED期有效率50.0%(16/32)、疾病控制率78.1%(25/32),总生存期7.3月,95%可信区间(5.88~8.66)中位生存期6.4个月,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86例可评价不良反应,WHOⅢ度白细胞、中性白细胞发生率分别为32.6%、47.7%,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20.9%。WHOⅢ度非血液学毒性乏力、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4.4%、4.6%。结论依托泊苷加卡铂治疗高龄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有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孟弃逸 刘喆 唐俊舫 郭丽丽 李明智 仝丽 武伟关键词:依托泊苷 小细胞肺癌 铂类 联合化疗 高龄 7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确诊途径及临床特征的分析 目的:提高临床对老年人肺癌的诊断水平。
方法:将70岁以上的有明确病理学诊断的肺癌患者按首先得到病理学诊断的不同途径分组,探讨其确诊时的临床特征及意义。
结果:(1)经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首先确诊者304... 吕嘉林 李宝兰 仝丽 郑华 胡瑛 张同梅 李雪冰 张红梅 孙怡芬 王静萍关键词:老年人 肺肿瘤 病理诊断 文献传递 70岁以上高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高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995年1月至2007年8月67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70岁。收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分期、ECOG评分、并发症、治疗前肝肾功能、血常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手术、放疗、一线化疗疗效、化疗周期、二线化疗的临床病例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67例患者中未做治疗18例(26.9%),49例(73.1%)进行了一线化疗。联合化疗以CE/EP方案为主,能够完成4周期以上化疗患者占32.6%(16/49),平均化疗周期2.92个。化疗有效率为53.1%(26/49),疾病控制率为72.1%(35/49)。8例患者接受二线治疗,9例接受放疗。患者MST为6.9个月(95%CI 5.667~11.100),1、2年生存率分别是26.0%、4%。单因素分析提示预后与疾病分期、ECOG评分、有无合并基础疾病、有无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前LDH水平、有无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全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存与化疗周期数、一线化疗疗效有关。结论广泛期高龄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疗效部分缓解、化疗周期4个以上是生存独立预后因素。 孟弃逸 吴卫华 陶虹 郭丽丽 仝丽 武玮 唐俊舫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高龄 预后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复发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研究培美曲塞+铂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62例复发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第1天全部给予培美曲塞500mg/m^2,第2天一部分患者给予治疗剂量为曲线下面积(aera under curve,AUC)=4.5的卡铂,其余患者给予80mg/m^2的奈达铂。每3~4周为1个周期,连用2~4周期,评价其疗效。结果 62例患者中,部分有效为10例、病情稳定为28例、病情进展为24例,总有效率为16.1%(10/62),疾病控制率为61.3%(38/62),1年生存率为21.0%(13/62),中位生存期6.9个月。Ⅲ度以上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2.6%(14/62)、25.8%(16/62);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为9.7%(6/62);贫血及血小板下降以Ⅰ、Ⅱ度为主,发生率分别为45.2%(28/62)、29.0%(18/62);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前3位是乏力(61.3%,38/62)、恶心呕吐(54.8%,34/62)、周围神经毒性(27.4%,17/62)。结论培美曲塞+铂类治疗复发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不良反应低可耐受。 李明智 孟弃逸 吴卫华 郭丽丽 仝丽 唐俊舫关键词:培美曲塞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铂类 联合化疗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例报告 被引量:2 2005年 胡培安 孙怡芬 仝丽 李宝兰 傅瑜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手术机会 局部放疗 全身化疗 LC患者 肺原发黑色素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总结原发于肺的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于肺的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60岁男性,因右侧胸痛、左下肢疼痛伴麻木为首发症状入院。行右肺上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经免疫组化明确为肺恶性黑色素瘤。术后进行化疗及骨转移部位放疗,病情进展迅速,广泛转移。结论原发于肺的黑色素瘤十分罕见,症状无特异性,主要影像表现为肺孤立结节或团块,支气管内膜病变常见。HE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部分患者外科手术切除可能获得长期生存。淋巴结受累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仝丽 史亮 蔡毅然 吴卫华 唐俊舫 刘喆关键词:黑色素瘤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3 2018年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6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41例复治晚期NS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腺癌38例,其他病理类型3例。19例患者为二线治疗,22例患者为二线以上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18例,突变阴性23例。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化疗的平均周期数为3.1个,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平均周期数为5.0个。4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全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2.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2.9%。二线治疗与二线以上治疗的患者疗效接近,ORR分别为10.5%、13.6%(P=0.572),DCR分别为89.5%和77.3%(P=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6个月(95%CI:3.619~5.581)、11.9个月(95%CI:9.797~14.003)。单因素分析提示EGFR突变、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4个及女性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χ~2=19.673,P<0.001;χ~2=6.820,P=0.009;χ~2=6.374,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突变状态、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129,P=0.001;HR=0.336,P=0.012)。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出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多数为1~2级。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EGFR突变阳性、贝伐珠单抗使用4个周期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好。 陶虹 郭丽丽 吴洪波 武玮 吴卫华 仝丽 李红霞 刘喆关键词:预后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007年至2014年于我院治疗的晚期NSNSCLC(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15 mg/kg或7.5mg/kg)联合化疗(紫杉醇175 mg/m^2,d1,卡铂AUC=5或6,d1,q3 w)6周期及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15 mg/kg或7.5 mg/kg,d1,q3w)。观察疗效、不良反应、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情况、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及部分患者EGFR、KRAS基因突变状况。结果:共观察26例患者,均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17例行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PD)率分别为53.8%、42.3%、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1.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达25.8个月。26例患者中15.4%治疗后病变发生空洞改变,空洞组的2年、3年生存率略高于无空洞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86、0.509)。13例患者伴有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疾病控制率为100%。11例患者标本可进行EGFR基因检测,敏感突变占36.4%,未突变占63.6%。对10例患者标本行KRAS基因检测,均为突变阴性。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鼻衄、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大多数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可控制。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副反应可耐受,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陶虹 唐俊舫 朱允中 李明智 史亮 武玮 吴羽华 徐丽艳 孟弃逸 吴卫华 郭丽丽 仝丽 吴洪波 刘喆关键词:肺癌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