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仲佳爱

作品数:12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盆地
  • 4篇温室气体
  • 4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东南
  • 3篇延长组
  • 3篇四川盆地
  • 3篇天然气
  • 3篇天然气开发
  • 3篇排放特征
  • 3篇开发过程
  • 3篇孔隙
  • 3篇甲烷
  • 2篇页岩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热演化
  • 2篇龙马溪组
  • 2篇川东
  • 2篇川东南
  • 1篇地区志留系
  • 1篇压汞法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2篇仲佳爱
  • 8篇杨巍
  • 8篇陈国俊
  • 6篇薛莲花
  • 5篇吕成福
  • 5篇徐勇
  • 2篇陈国俊
  • 2篇王作栋
  • 2篇杨爽
  • 1篇廖朋
  • 1篇房嬛
  • 1篇刘志伟
  • 1篇王琪
  • 1篇邱军利
  • 1篇乔华伟
  • 1篇张中宁
  • 1篇李树同
  • 1篇张铭杰
  • 1篇李伟
  • 1篇李超

传媒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油气田环境保...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4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分形特征被引量:32
2015年
基于低温氮气吸附分形几何学研究方法,对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进行了孔隙分形特征研究,并运用分形FHH模型计算了孔隙分形维数,讨论了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有机碳含量、页岩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以中孔为主,孔隙内部特征以墨水瓶状孔和狭缝状孔为主;页岩样品分形维数为2.629 2~2.898 0,反映了页岩孔隙结构复杂和非均质性强的特征;页岩平均孔径越小、微小孔隙越多,孔隙结构越复杂,孔表面越不规则,比表面积和分形维数则越大;有机碳含量和微孔发育程度对分形维数影响较大。通过分形维数可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不均一性,为研究页岩孔隙结构的分布特征提供了思路。
徐勇吕成福陈国俊仲佳爱杨巍薛莲花
关键词: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气矿天然气开发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
天然气开发过程是化石能源系统重要的排放源之一.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油气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也无统一的计算方法.为研究我国天然气开发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以四川盆地某较大规模(年产气量约16...
仲佳爱陈国俊张中宁杨巍王作栋
关键词:温室气体天然气开发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特征被引量:19
2015年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发育特征,采用覆压孔隙度测量、脉冲衰减渗透率测量、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等结合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成像分析,对页岩孔隙发育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储层孔隙主要为纳米量级,少量黏土矿物粒间孔可达微米级别;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黄铁矿微球粒晶间孔、粒内孔、有机孔及少量微裂缝,其中黏土矿物粒间孔最发育,有机孔相对较少;页岩孔径分布复杂,含有大量的中孔(2~50nm)、大孔(>50nm)及少量的微孔(0~2nm),中孔和大孔是孔隙体积的主要贡献者,微孔和细中孔(2~10nm)是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样品渗透率变化幅度大,与页岩中裂缝的发育程度及孔隙结构有关。
杨巍陈国俊吕成福仲佳爱徐勇杨爽薛莲花
关键词:页岩孔隙特征扫描电镜鄂尔多斯盆地
陆相页岩热演化与甲烷吸附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揭示热演化过程中地质因素演变对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选择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张家滩页岩为研究对象,经过热模拟实验获得7个不同模拟埋深的模拟样品,对各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矿物组成、孔隙结构以及甲烷吸附量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发现,热演化过程中影响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地质因素可以分为比表面积和孔隙等物性因素、TOC值和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因素以及黏土矿物和伊/蒙混层含量等矿物成分因素等3类。地质因素对于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是复杂的,综合考虑各因素会增加其与吸附量的相关性。微孔是影响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两者呈正相关。由于有机质热演化产生的微孔增加了吸附空间,所以吸附量随TOC值的降低而增加。此外,页岩埋深与其吸附能力负相关,且埋藏越深吸附能力下降越快。
仲佳爱陈国俊吕成福杨巍徐勇杨爽薛莲花
关键词:热演化影响因素鄂尔多斯盆地
富有机质页岩生烃阶段孔隙演化——来自鄂尔多斯延长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热模拟实验证据被引量:38
2015年
通过加水的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陆相低熟油页岩进行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模拟,获得不同热演化程度的页岩样品,并对其孔隙特征及纳米级孔隙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样品微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残留孔隙、次生溶蚀孔隙、黏土矿物粒间孔和黄铁矿晶间孔,及一些表生作用形成的收缩孔,其中一些孔隙被残留烃所充填。随着温、压的升高,有机质孔开始发育,样品孔隙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演化规律,从原始样品的3.8%升高至350℃、32.5 MPa的17.53%后又逐渐降低,370℃、42.9 MPa时为8.15%,孔径峰值从20~100nm变为2~10nm,尔后又升至20~200nm,页岩孔隙度的增加主要是有机孔的贡献。低熟阶段样品中有机质纳米级孔隙发育有限,而是多在有机质与骨架颗粒接触边缘发育长条形、狭缝状的孔隙。随着成熟度的升高,在有机质内部开始出现孔隙,黏土颗粒间的有机质也开始分解,出现纳米级层间孔。随温度、压力的继续增大,压实作用、矿物相变及有机孔形成速度减缓的共同作用而减孔显著,岩样孔隙度减小幅度达5.68%,因此对于富有机质页岩来说,深埋阶段压实作用不容小视。
薛莲花杨巍仲佳爱徐勇陈国俊
关键词:热模拟实验孔隙类型
陆相页岩热演化与甲烷吸附性实验研究
为揭示热演化过程中地质因素演变对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选择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张家滩页岩为研究对象,经过热模拟实验获得7个不同模拟埋深的模拟样品,对各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矿物组成、孔隙结构以及甲烷吸附量进...
仲佳爱陈国俊吕成福杨巍徐勇杨爽薛莲花
关键词:热演化影响因素鄂尔多斯盆地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_1浅水三角洲砂体成因被引量:17
2013年
鄂尔多斯盆地长8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其沉积特征与典型的Gilbert三角洲有所不同。主要利用测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重点分析了姬塬地区长81砂体的物源搬运距离、物源补给量大小以及湖水水体性质、水动力条件等,确定了姬塬地区长81砂体沉积环境和形成条件。分析认为姬塬地区长81砂体距离物源区较近,物源供给稳定且较为充足;研究区长81期湖水水体浅且为微咸水,湖盆底部形态平缓,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其中,在长81期基准面上升过程中,湖水强势扩张使得湖水扩张动力大于河流入湖动力。姬塬地区长81沉积期,在物源补给量稳定且较为充足、湖水扩张动力强于河流入湖水动力的条件下,砂体受到湖水强烈的顶托作用,使砂体被动提前卸载,于是形成了垂向叠加期次不明显、纵向延伸距离长且连续性好的"连续退积式"厚层砂体。
李树同王琪仲佳爱邱军利刘志伟乔华伟廖朋
关键词:沉积环境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胜坨油田原油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6年
为研究油田开发过程中原油在大气条件下的碳排放特征,完善油气系统潜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以胜利油田典型区块——胜坨油田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的静态室-气相色谱及质谱法对原油在大气条件下的自然脱气(排放)过程进行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H4和CO2是胜坨油田原油溶解气中的两种主要温室气体;将模拟时间(48 h)均分为4个时段,CH4、CO2的主要排放阶段为012 h,并且其排放量远高于〉1224、〉2436和〉3648 h,其中,不同温度下CH4、CO2的最大排放率均出现在02 h.原油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长短及所处大气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温室气体的累积排放,CH4、CO2的累积排放量均随模拟试验的进行而递增;原油所处环境温度越高,累积排放量越大,3℃时CH4、CO2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2.498、15.071g/m3,13℃时为20.626、21.004 g/m3,27℃时为31.353、26.954 g/m3.CH4、CO2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排放量存在差异,表现为低温(3、13℃)条件下CH4排放量低于CO2,相对高温(27℃)条件下表现相反.研究显示,原油所处大气环境的温度及暴露时间是影响原油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
杨爽陈国俊杨巍房嬛仲佳爱吕成福薛莲花
关键词:CH4CO2原油胜坨油田
川东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页岩气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压压汞法、低压氮气吸附法、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微观孔隙发育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页岩排驱压力比较高,孔隙分选差,退汞率极低,说明孔隙与喉道非常不均一;页岩比表面积为12.330~29.822 m2/g,平均为20.132m2/g;孔体积为0.015 9~0.094 7cm3/g,平均为0.044 5cm3/g;平均孔径为3.484~12.473nm,平均为7.400nm;主体孔隙为中孔,存在一部分的微孔和大孔,氮气吸附-脱附曲线表明孔隙形态以墨水瓶形孔和狭缝状孔为主。孔隙类型可分为有机质孔、原生残余孔、次生溶蚀孔、黄铁矿晶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裂缝6种类型,其中原生残余孔、次生溶蚀孔可达微米级。有机碳含量、石英含量、黏土矿物含量、热演化程度均会影响微观孔隙发育,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有机碳、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随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比表面积、孔体积呈减小趋势;适宜的热演化程度是纳米级孔隙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徐勇吕成福陈国俊杨巍仲佳爱薛莲花沈怀磊
关键词:龙马溪组孔隙结构
四川盆地气矿天然气开发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天然气开发过程是化石能源系统重要的排放源之一.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油气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也无统一的计算方法.为研究我国天然气开发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以四川盆地某较大规模(年产气量约16×108m3)的天然气气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甲烷泄漏浓度检测仪对该气矿井口、集气站、配气站等场站的所有元件的潜在泄漏点进行了逐一检测,同时采集油田水和天然气样品,在实验室对油田水露天放置过程和天然气火炬燃烧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了该矿2011年天然气开发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2011年研究气矿CH4和CO2排放量分别为1 033.32和1 295.56 t,折合CO2当量为27 128.56 t.与采用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一层次方法计算的结果对比发现,IPCC方法计算结果(CH4和CO2排放量分别为20 287.39、12 479.74 t,折合CO2当量为519 664.74 t)远高于实测法计算结果,因此,IPCC方法总体上严重高估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
仲佳爱陈国俊张中宁杨巍王作栋
关键词:温室气体天然气开发四川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