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勇

作品数:10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6篇孔隙
  • 5篇页岩
  • 4篇东南
  • 4篇盆地
  • 3篇延长组
  • 3篇孔隙特征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延长组长
  • 2篇龙马溪组
  • 2篇孔隙类型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川东
  • 2篇川东南
  • 1篇单因素
  • 1篇单因素方差分...
  • 1篇地区志留系
  • 1篇压汞法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志留系
  • 1篇扫描电镜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10篇陈国俊
  • 10篇徐勇
  • 9篇吕成福
  • 7篇杨巍
  • 7篇薛莲花
  • 5篇仲佳爱
  • 4篇杨爽
  • 2篇李超
  • 1篇郑胜
  • 1篇唐俊
  • 1篇马明

传媒

  • 3篇岩性油气藏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8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陆相页岩热演化与甲烷吸附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揭示热演化过程中地质因素演变对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选择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张家滩页岩为研究对象,经过热模拟实验获得7个不同模拟埋深的模拟样品,对各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矿物组成、孔隙结构以及甲烷吸附量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发现,热演化过程中影响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地质因素可以分为比表面积和孔隙等物性因素、TOC值和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因素以及黏土矿物和伊/蒙混层含量等矿物成分因素等3类。地质因素对于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是复杂的,综合考虑各因素会增加其与吸附量的相关性。微孔是影响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两者呈正相关。由于有机质热演化产生的微孔增加了吸附空间,所以吸附量随TOC值的降低而增加。此外,页岩埋深与其吸附能力负相关,且埋藏越深吸附能力下降越快。
仲佳爱陈国俊吕成福杨巍徐勇杨爽薛莲花
关键词:热演化影响因素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孔隙特征与吸附能力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深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孔隙特征与吸附能力,选取8个岩心样品进行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及等温吸附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段页岩主要发育粒间孔、粒内孔、黄铁矿晶间孔、有机质孔及微裂缝等5种微观孔隙类型;BET比表面积为1.166~6.964 m^2/g,孔体积为0.004 8~0.024 2 cm^3/g,平均孔径为8.812~17.882 nm。等温吸附实验模拟了长7段实际温压条件下的页岩吸附量,其最大吸附量为2.0~4.0 mg/g。长7段页岩孔隙以中孔为主,大孔和微孔次之,纳米级孔隙发育,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可为进一步开展页岩气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徐勇胡士骏陈国俊吕成福薛莲花
关键词:孔隙特征鄂尔多斯盆地
南海西北部晚中新世红河海底扇储集层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粒度分析、岩石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远源红河海底扇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及物性演化,研究海底扇储层的储集性能及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红河海底扇主要储层可以分为碎屑流成因的中扇水道砂体、浊流成因的下扇水道砂体和末端朵叶砂体3类。储层具有较好的孔隙度,但渗透率较低,以中孔特低渗为典型特征,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扩大孔为主,喉道一般为分选中等的细喉型、砂岩内部发育致密的薄层钙质砂岩。优质储层发育在海底扇前端的下扇末端朵叶体,岩性为厚层的岩屑质石英细砂岩和中砂岩。储层孔隙度较高得益于远源重力流砂岩具有良好的颗粒骨架且泥质含量较低,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得以大量发育并在晚期发生强烈溶蚀;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后期绿泥石胶结物的广泛发育从而堵塞了喉道。
郑胜吕成福陈国俊张功成梁建设李超张义娜徐勇
关键词:重力流深水扇南海北部
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分形特征被引量:32
2015年
基于低温氮气吸附分形几何学研究方法,对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进行了孔隙分形特征研究,并运用分形FHH模型计算了孔隙分形维数,讨论了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有机碳含量、页岩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以中孔为主,孔隙内部特征以墨水瓶状孔和狭缝状孔为主;页岩样品分形维数为2.629 2~2.898 0,反映了页岩孔隙结构复杂和非均质性强的特征;页岩平均孔径越小、微小孔隙越多,孔隙结构越复杂,孔表面越不规则,比表面积和分形维数则越大;有机碳含量和微孔发育程度对分形维数影响较大。通过分形维数可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不均一性,为研究页岩孔隙结构的分布特征提供了思路。
徐勇吕成福陈国俊仲佳爱杨巍薛莲花
关键词:龙马溪组
页岩孔隙度测量实验方法分析与评价被引量:23
2015年
页岩气是目前国内外非常规油气领域研究的热点,有效的页岩孔隙度值是评价页岩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由于页岩本身具有易碎的特点,导致钻取柱体样品难度大,很多学者采用碎样法计算孔隙度,但碎样法与柱体法的差别及测定结果的有效性并未见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相同样品通过三种不同方法:氦气膨胀法测孔隙度(柱体),真、视密度法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法(样品粉碎至40~60目)分别计算孔隙度。结果发现三种方法测定的三组孔隙度数值不同,每种方法在样品制备上及实验方法的差别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为检验三组孔隙度值的有效性,采用数理统计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页岩柱体与粉碎至40~60目范围内的页岩样品测量的孔隙度值虽有差别,但在有效范围内,具有一致性。但是将页岩粉碎后,页岩中的有效孔隙变化程度较大,故用柱体测定的有效孔隙度法优于其他两种碎样方法。
杨巍薛莲花唐俊吕成福徐勇杨爽陈国俊
关键词:页岩孔隙度单因素方差分析
川南—黔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孔隙发育特征被引量:11
2015年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成像方法对川南—黔北地区下古生界筇竹寺组、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微观孔隙类型、孔隙大小、孔隙形态与分布特征及微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将孔隙划分为粒间孔、有机质孔、溶蚀孔和微裂缝4种主要类型;有机质孔发育广泛,对孔隙总体积贡献较大,有利于储层中吸附气的赋存;溶蚀孔零星分布,但孔径可达微米级,对孔隙总体积贡献较大;粒间孔发育相对较少,对孔隙总体积贡献相对较小;页岩中发育的微裂缝,可有效连通其他类型的孔隙,有利于页岩气的储存和渗流。对研究区样品矿物成分的分析表明,其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为主,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体积分数为54.9%,有利于对页岩储层的压裂改造。
杨巍陈国俊胡士骏吕成福徐勇杨爽
关键词:孔隙类型孔隙特征下古生界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晚渐新统–早中新统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被引量:4
2016年
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钻井、测井、地震和古生物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的分析了白云凹陷晚渐新统到早中新统沉积相发育特征及凹陷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珠海组下部发育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地震反射特征表明该三角洲发育三期;钻遇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及远砂坝微相,沉积物以富砂为特征,发育冲刷–充填构造、递变层理及较粗的水平潜穴等多种构造;珠海组上部为浅海相,沉积物以海相砂泥岩互层为主,此时期陆架坡折带位于白云凹陷南坡;珠江组沉积时期,海平面升降旋回频繁,陆架坡折带迁至凹陷北坡。随着古珠江流域扩大,沉积物输入量增加,在珠江组下部发育了深水扇,沉积物以细–粗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深海泥岩,发育颗粒流、液化流、浊流及碎屑流等四种主要的重力流,钻遇内扇水道,中扇废弃水道及水道间漫溢沉积,外扇深海泥沉积;珠江组上部为半深海相,沉积物以深海泥岩为主。
徐勇陈国俊马明李超张功成吕成福沈怀磊
关键词:白云凹陷珠海组珠江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特征被引量:19
2015年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发育特征,采用覆压孔隙度测量、脉冲衰减渗透率测量、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等结合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成像分析,对页岩孔隙发育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储层孔隙主要为纳米量级,少量黏土矿物粒间孔可达微米级别;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黄铁矿微球粒晶间孔、粒内孔、有机孔及少量微裂缝,其中黏土矿物粒间孔最发育,有机孔相对较少;页岩孔径分布复杂,含有大量的中孔(2~50nm)、大孔(>50nm)及少量的微孔(0~2nm),中孔和大孔是孔隙体积的主要贡献者,微孔和细中孔(2~10nm)是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样品渗透率变化幅度大,与页岩中裂缝的发育程度及孔隙结构有关。
杨巍陈国俊吕成福仲佳爱徐勇杨爽薛莲花
关键词:页岩孔隙特征扫描电镜鄂尔多斯盆地
富有机质页岩生烃阶段孔隙演化——来自鄂尔多斯延长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热模拟实验证据被引量:38
2015年
通过加水的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陆相低熟油页岩进行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模拟,获得不同热演化程度的页岩样品,并对其孔隙特征及纳米级孔隙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样品微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残留孔隙、次生溶蚀孔隙、黏土矿物粒间孔和黄铁矿晶间孔,及一些表生作用形成的收缩孔,其中一些孔隙被残留烃所充填。随着温、压的升高,有机质孔开始发育,样品孔隙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演化规律,从原始样品的3.8%升高至350℃、32.5 MPa的17.53%后又逐渐降低,370℃、42.9 MPa时为8.15%,孔径峰值从20~100nm变为2~10nm,尔后又升至20~200nm,页岩孔隙度的增加主要是有机孔的贡献。低熟阶段样品中有机质纳米级孔隙发育有限,而是多在有机质与骨架颗粒接触边缘发育长条形、狭缝状的孔隙。随着成熟度的升高,在有机质内部开始出现孔隙,黏土颗粒间的有机质也开始分解,出现纳米级层间孔。随温度、压力的继续增大,压实作用、矿物相变及有机孔形成速度减缓的共同作用而减孔显著,岩样孔隙度减小幅度达5.68%,因此对于富有机质页岩来说,深埋阶段压实作用不容小视。
薛莲花杨巍仲佳爱徐勇陈国俊
关键词:热模拟实验孔隙类型
川东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页岩气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压压汞法、低压氮气吸附法、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微观孔隙发育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页岩排驱压力比较高,孔隙分选差,退汞率极低,说明孔隙与喉道非常不均一;页岩比表面积为12.330~29.822 m2/g,平均为20.132m2/g;孔体积为0.015 9~0.094 7cm3/g,平均为0.044 5cm3/g;平均孔径为3.484~12.473nm,平均为7.400nm;主体孔隙为中孔,存在一部分的微孔和大孔,氮气吸附-脱附曲线表明孔隙形态以墨水瓶形孔和狭缝状孔为主。孔隙类型可分为有机质孔、原生残余孔、次生溶蚀孔、黄铁矿晶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裂缝6种类型,其中原生残余孔、次生溶蚀孔可达微米级。有机碳含量、石英含量、黏土矿物含量、热演化程度均会影响微观孔隙发育,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有机碳、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随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比表面积、孔体积呈减小趋势;适宜的热演化程度是纳米级孔隙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徐勇吕成福陈国俊杨巍仲佳爱薛莲花沈怀磊
关键词:龙马溪组孔隙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