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崇锦

作品数:87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委攻关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口腔
  • 21篇肿瘤
  • 16篇细胞
  • 15篇舌癌
  • 14篇预后
  • 14篇颌面
  • 12篇细胞癌
  • 12篇鳞状
  • 12篇鳞状细胞
  • 12篇鳞状细胞癌
  • 11篇手术
  • 11篇颌骨
  • 11篇鳞癌
  • 11篇放射性
  • 9篇颌面部
  • 9篇慢病毒
  • 9篇慢病毒载体
  • 9篇面部
  • 9篇口腔颌
  • 8篇口腔鳞

机构

  • 67篇中山大学附属...
  • 18篇中山大学
  • 14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广东省口腔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87篇冯崇锦
  • 25篇冉炜
  • 24篇郭俊兵
  • 12篇丁学强
  • 12篇李春阳
  • 12篇陈珊
  • 11篇程斌
  • 11篇舒大龙
  • 10篇陈松龄
  • 10篇黎炽彬
  • 8篇路晓薇
  • 6篇陈勇
  • 6篇廖贵清
  • 5篇柯尊富
  • 5篇李蕙君
  • 5篇王汉渝
  • 4篇杨智云
  • 4篇王安训
  • 4篇蒋宏伟
  • 4篇罗冬元

传媒

  • 7篇广东牙病防治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中华口腔医学...
  • 5篇第十四次中国...
  • 4篇中华放射医学...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新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广东省口腔医...
  • 2篇2017全国...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癌症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1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5篇1997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外动脉栓塞同期手术切除巨大腮腺混合瘤
1995年
颈外动脉栓塞同期手术切除巨大腮腺混合瘤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0080)丁学强,冉炜,冯崇锦,陈伟,陈永年,匡代军,黎炽彬巨大腮腺混合瘤常因肿瘤巨大、基底广、血管丰富导致手术出血多剥离难、术时长。尤其高龄患者手术风险更大。国内外均有应用导管栓塞...
丁学强冉炜冯崇锦陈伟陈永年匡代军黎炽彬
关键词:腮腺肿瘤巨大型颈外动脉栓塞治疗
cdc25A-Fas嵌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和鉴定含cdc25片断和Fas 基因ORF 全长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AdTrack-CMV-cdc25A-Fas 和pAdTrack-cdc25A-Fas,为下一步转入口腔鳞癌细胞,将该肿瘤细胞固有的促细胞增殖信...
冯崇锦李春阳程斌洪筠杨灵澜叶萍
关键词:鳞癌FASCDC25AC-MYC
文献传递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总结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对失败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对68例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用于舌癌38例,唇颊癌15例,口底癌3例,牙龈癌9例,其中65例成活,3例失败,成功率95.5%。成活的口内皮瓣与周围黏膜愈合良好,平坦,色泽好。颊部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较相近,平坦,外形良好,张、闭口功能良好。3例失败中,患者年龄均较大(58岁以上),吻合血管有不同程度管腔狭窄。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移植仍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理想选择,但术前必须进行详细检查、评估,特别是年龄较大,可能有血管病变的病例应慎重选择。
黄代营李智勇冯崇锦
关键词:前臂游离皮瓣口腔颌面显微外科
外毛根鞘癌(附9例报告)
1995年
外毛根鞘癌(附9例报告)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510080)冯崇锦,陈光晔,陈小华外毛根鞘癌是一种少见的毛源性肿瘤,来源于毛囊外根鞘。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临床往往难于作出正确诊断,常误诊为角化性鳞癌、基底细胞癌、皮脂腺囊肿或其他皮肤附件肿瘤等。我们自...
冯崇锦陈光晔陈小华
关键词:外毛根鞘癌病例报告
AEG-1对舌癌血管生成作用的初步研究
研究目的:探讨AEG-1对舌癌血管生成的作用,为AEG-1作为舌癌基因治疗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构建沉默和过表达AEG-1慢病毒载体感染舌癌细胞,运用Transwell、CCK-8检测舌癌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陈蕾卉潘云萍陈珊陈洋郭俊兵冯崇锦
关键词:AEG-1舌癌慢病毒载体HUVECS血管生成
文献传递
颌面区Kimura病CT和MR诊断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颌面区Kimura病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Kimura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Kimura病的临床、CT和MRI表现。结果6例Kimura病病程长(平均5.5年),表现为面部和腮腺区无痛性肿大或肿块(其中1例双侧肿大),皮肤瘙痒。所有患者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平均超出正常值约5~6倍)。CT和MRI表现为:(1)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弥漫性增大,常有多个结节;(2)累及并侵犯面部皮下组织,邻近皮肤增厚;(3)腮腺周围、颌下周围和颈深上淋巴结增大,增大的淋巴结密度或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光滑,无坏死、囊变,几乎不融合。结论Kimura病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术前可以正确诊断。
杨智云赖英荣冯崇锦蒋爱云刘春玲李树荣
关键词:头颈部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
靶向Cdc6RNAi抑制舌癌CAL-27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舌癌细胞CAL-27中Cdc6的表达,观察舌癌细胞增殖、凋亡等改变,初步探讨下调Cdc6表达抑制舌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前期构建的靶向Cdc6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舌癌CAL-27...
冯崇锦路晓薇
关键词:舌癌DNA复制CDC6RNA干扰慢病毒载体
几种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的临床观察——附骨缺损修复42例报告
1997年
目的:观察比较几种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取自体骨、肿瘤骨或人工骨代用品,立即修复下颌骨因肿瘤形成的骨缺损42例。其中自体骨游离髂骨肌皮瓣及游离腓骨瓣2例,非血管化髂骨或肋骨18例;下颌肿瘤骨冷冻或煮沸再植4例;人工骨代用品植入18例。结果:下颌骨缺损修复42例,成功38例,失败4例,成功率91%,其中自体骨移植96%(23/24),人工骨代用品植入82%(14/17)。结论:自体骨移植优于人工骨代用品,纯钛板植入则因其具良好原生物相容性、质量轻、易成形固定、操作简便等特点,尽管镶牙难,仍是一种较好的人工骨代用品,值得推广使用。
丁学强黎炽彬冯崇锦
关键词:下颌骨
口腔黏膜癌前损害发病机制的应用基础研究
程斌夏娟洪筠杨灵澜陶小安陈小华李春阳冯崇锦
明确口腔黏膜癌前损害的发生机制,指导临床实践,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恶变的目的,是一直倍受关注的课题。十多年来,本课题组在程斌教授的带领下一直致力于口腔黏膜癌前损害发病机制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在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关键词:口腔黏膜癌前损害发病机制
舌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研究目的:评估了循环肿瘤细胞(CTCs)作为TSCC预后生物标志物的作用。研究方法:应用纳米尼龙搭扣系统检测50例手术前TSCC患者及8例健康供者外周血CTC水平。分析CTC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随访期间(平均17个月)复...
耿宁波冯崇锦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循环肿瘤细胞预后评估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