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为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卫生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一氧化氮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 2004年
-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在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患儿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8例川崎病患儿,用IVIG治疗前、治疗3d后血液、尿液标本,以30例正常体检同龄儿童作对照: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及尿液中NO、IL-6水平。结果:治疗前KD急性期惠儿血清及尿液NO、IL-6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经IVIG治疗后,KD患儿血清NO、IL-6及尿液IL-6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尿液NO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KD患儿急性期经IVIG治疗后,通过抑制NO、IL-6等递质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损害,使患儿迅速恢复。
- 余振东吴波杨虹刘为敏张双船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川崎病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6
- 乙肝病毒的YMDD变异与血清标志物关系的分析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前、后血清乙肝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 检测37例拉米夫定YMDD变异患者治疗前、变异后以及 2 0例YMDD变异患者继续治疗 6个月时血清HBV DNA、HBeAg、前S1蛋白、ALT等指标的水平。结果 YMDD变异组治疗后的HBV DNA、ALT含量及前S1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自身对照组 ,而HBeAg阳性率则无显著变化 ;YMDD变异组患者继续治疗 6个月时与刚变异时比较HBV DNA含量显著降低 ,而前S1蛋白、ALT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乙肝病毒的YMDD变异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变异后血清乙肝标志物HBV DNA、前S1蛋白、ALT等水平变化显著 ;尽管发生了HBV聚合酶变异 ,这些病人在拉米夫定作用下仍显现持续HBV
- 余振东吴波戴佑善刘为敏彭雁忠彭黎明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拉米夫定
-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被引量:1
- 2006年
- 特应性皮炎(AD)是与遗传有关的,具有产生IgE倾向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AD的发病机制复杂,有免疫缺陷,也可能有免疫亢进。AD患者的真皮浸润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其次为抗原呈递细胞、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患者体内产生IL-4、IL-10、IL-18和IgE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比正常升高。微生物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A)能诱发和加重AD,SA分泌的超抗原(SAgs)与抗原呈递细胞结合后,非特异激活大量T细胞等,从而诱发和加重了病情。粘附分子与AD也有一定关系。目前对AD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免疫治疗、光疗以及使用干扰素和静脉免疫球蛋白等。
- 吴波余振东刘为敏程滨珠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超抗原细胞粘附分子
- 金葡菌自身菌苗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 2004年
- 目的 :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自身菌苗的制备方法及临床疗效 ,提高对特应性皮炎 (AtopicDer matitis ,AD)的治愈率。方法 : 分别从 15例AD患者的皮损处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通过纯化、培养、灭活、洗涤、分装等步骤制备出自身菌苗。首次皮下注射 0 .5ml(10亿个细菌 ml) ,每周注射 1次 ,每次 0 .5~0 .7ml,注射 8周后观察疗效 ,并以干扰素 (IFN) -γ作对照。结果 : 金黄色葡萄球菌自身菌苗治疗组15例 ,基本治愈 7例 (4 6 % ) ,显效 4例 (2 6 % ) ,总有效率 86 % ,与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5 )。结论 :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自身菌苗治疗特应性皮炎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且低毒安全 ,未见全身副反应。
- 吴波余振东刘为敏刘颜周礼义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金葡菌菌苗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