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秋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患儿
  • 5篇儿童
  • 5篇病毒
  • 4篇重症肺炎
  • 4篇小儿
  • 4篇肺炎
  • 3篇毒性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脑炎
  • 3篇病毒性
  • 3篇病毒性脑炎
  • 2篇血浆
  • 2篇重症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聚体
  • 2篇患儿血浆
  • 2篇二聚体
  • 2篇肺炎患儿

机构

  • 10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10篇刘亚秋
  • 6篇刘纯义
  • 5篇刘喜
  • 4篇夏汉兵
  • 4篇李凯红
  • 3篇张侃
  • 2篇林海波
  • 2篇丘喜琴
  • 2篇罗勇
  • 1篇丘喜
  • 1篇叶安青
  • 1篇许锦姬
  • 1篇黄卫东
  • 1篇黄义双
  • 1篇王世俊
  • 1篇郭丽华
  • 1篇陆必森
  • 1篇孙毅
  • 1篇金萍
  • 1篇杨艳霞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现代保健(医...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调查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临床资料完整的重症肺炎患儿90例,对患儿临床特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90例中有42例重症肺炎患儿出现心律失常56例次,发生率46.7%(42/90),其中,窦性心动过缓3例,频发房性早搏10例,房性心动过速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颤动2例,室性早搏8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早搏伴短阵室速2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室性早搏1例。低年龄(χ2=11.43,P=0.000)、Ⅰ型呼吸衰竭(χ2=7.23,P=0.007)、心功能不全(χ2=19.44,P=0.000)、肌钙蛋白升高(χ2=16.99,P=0.000)及低血钾(χ2=19.74,P=0.000)是重症肺炎心律失常影响因素。结论:心律失常是重症肺炎患儿早期较严重并发症,低年龄、Ⅰ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心肌损害程度及低血钾等与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的氧疗,及早纠正心功能不全,控制感染,保护心肌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止电解质紊乱和缺氧、酸中毒的发生,是防止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
刘亚秋刘喜李凯红丘喜琴
关键词:重症肺炎心律失常儿童
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1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诊治的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120例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特征有高热(90.8%),皮疹(占77.5%),乏力、苍白、精神萎靡(70.8%),口腔溃疡(52.5%)。发病年龄过半数为1岁以下婴儿(63例,占52.5%),原发病见于幼儿急疹30例,轮状病毒肠炎20例,急性支气管炎17例,急性支气管肺炎8例,手足口病2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4例。检测病毒阳性67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3例,人疱疹病毒18例,轮状病毒7例,埃可病毒10例,柯萨奇病毒5例,流感病毒14例。85例治愈,35例好转。结论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以病毒感染引起居多,发病年龄好发于1岁以内,临床表现多样,预后良好。
刘亚秋夏汉兵李凯红刘纯义
关键词:粒细胞减少症病毒感染
10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8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并对其中108例合并肝脏损害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08例患儿中,单纯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者30例,占27.8%;单纯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者18例,占16.7%;单纯Υ-谷氨酰转肽酶(Υ-G T)升高者10例,占9.3%;ALT和AST同时升高者24例,占22.3%;ALT、AST和Υ-G T同时升高者12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 IL或DB IL)升高者3例,占2.7%;转氨酶升高伴白蛋白(ALB)降低者3例,占2.7%;肝功能异常伴肝脏肿大者8例,占7.4%。ALT升高总例数为66例,占61.1%;AST升高总例数为54例,占50%;Υ-G T升高总例数为22例,占20.4%。(2)经病毒唑及能量合剂等治疗后,2周内ALT恢复正常者60例,占全部AST升高病例的90.9%;AST恢复正常者51例,占全部AST升高病例的94.4%;Υ-G T恢复正常者21例,占全部Υ-G T升高病例的95.5%;合并TB IL或DB IL升高及ALB降低、肝脏肿大者,全部于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者最多见,经一般抗病毒及护肝等治疗后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在2周内肝功能及肝脏大小可恢复正常。
刘纯义孙毅郎新玲张侃刘亚秋郭丽华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肝脏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变化与其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90例不同病情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30例,D-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结果:急性期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D-二聚体含量在轻症组与重症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情越重D-D升高越明显,D-D升高与病情呈正相关(P<0.01)。预后不良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期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定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刘亚秋刘喜张侃刘纯义罗勇夏汉兵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D-二聚体预后儿童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在病程第1、3、7天外周血液中DD含量变化,并与3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程第1天患儿血浆DD含量为(0.560±0.17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程第3天DD持续升高为(0.950±0.216)mg/L,第7天趋于下降(0.316±0.153)mg/L。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动态检测血浆DD含量变化有助于了解病脑的演变过程,为及早进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刘亚秋刘喜张侃李凯红罗勇夏汉兵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D-二聚体儿童
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
2007年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90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重症肺炎患儿出现心律失常56例次,发生率46.7%(42/90),包括各类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低年龄、Ⅰ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肌钙蛋白升高及低血钾是重症肺炎心律失常影响因素(P〈0.01)。结论心律失常是重症肺炎患儿早期较严重并发症,低年龄、Ⅰ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心肌损害程度及低血钾等与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的氧疗及早纠正心功能不全、控制感染、保护心肌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止电解质紊乱和缺氧、酸中毒的发生,是防止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的有效措施。
刘亚秋刘喜李凯红丘喜
关键词:重症肺炎心律失常儿童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重症肺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是人体内重要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参与机体众多的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但其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重症肺炎的关系,则未见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探讨血清sICAM-1在重症肺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重症肺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重症肺炎患儿和56例普通肺炎患儿不同病程中的血清sICAM-1水平,以及52例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sICAM-1水平。结果重症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为402.36±31.24μg/L,明显高于其恢复期水平的198.56±12.63μ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普通肺炎急性期的278.86±36.24μg/L及健康对照组180.74±21.46μg/L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重症肺炎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与普通肺炎恢复期的193.42±23.65μg/L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症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MP)肺炎、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分别为412.15±18.36μg/L、386.25±31.62μg/L、398.41±16.83μg/L、389.76±24.88μg/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症肺炎经治疗后痊愈病例及好转病例急性期血清sICAM-1分别为396.18±22.31μg/L,392.79±37.43μg/L,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sICAM-1可能参与了重症肺炎的炎症过程,其水平变化可以作为重症肺炎的诊断及病情轻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刘纯义金萍杨艳霞刘红霞刘亚秋许锦姬黄卫东王世俊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重症肺炎儿童
病毒性脑炎患儿发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9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临床特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各危险因素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之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分析。结果:90例中有4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出现心律失常65例次,发生率46.7%(42/90),包括各类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度或Ⅱ度AVB)等。单因素分析显示:频繁抽搐(抽搐反复发作时间超过3 d)、意识障碍、低年龄、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低血钾与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相关联(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频繁抽搐、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与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显著独立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频繁抽搐与心律失常发生呈正相关(r=0.250,P=0.027),心肌肌钙蛋白I与心律失常发生呈正相关(r=0.382,P=0.001)。结论:频繁抽搐、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是病毒性脑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刘亚秋林海波陆必森刘喜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心律失常LOGISTIC回归分析
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2
2008年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治疗组患儿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观察气促、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紫绀、肺部体征好转情况及血气分析动态检测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患儿在纠正缺氧,改善呼吸,恢复心率,缩短病程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经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刘亚秋夏汉兵丘喜琴叶安青刘纯义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无创正压通气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130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口服利巴韦林片+转移因子口服液+参苏颗粒治疗和口服左旋咪唑片+鲨肝醇片+硝苯吡啶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再发上呼吸道感染每次持续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口服利巴韦林片+转移因子口服液+参苏颗粒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另外,在临床治疗和日常生活中也要积极控制该病的诱发因素。
林海波黄义双刘亚秋刘纯义
关键词: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