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家欣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缺血
  • 5篇再灌注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灌注
  • 5篇肠缺血
  • 5篇肠缺血再灌注
  • 4篇缺血预处理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3篇灌注损伤
  • 3篇肠缺血再灌注...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医师
  • 2篇手术
  • 2篇缺血后
  • 2篇缺血后处理
  • 2篇住院医师
  • 2篇黏膜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作者

  • 13篇刘家欣
  • 8篇刘克玄
  • 6篇黄文起
  • 6篇李云胜
  • 4篇李偲
  • 3篇李毅
  • 2篇吴伟康
  • 2篇王钟兴
  • 2篇邬艳
  • 2篇温仕宏
  • 1篇张鹄菲
  • 1篇牛丽君
  • 1篇沈建通
  • 1篇邵欣欣
  • 1篇凌逸虹
  • 1篇李晓鹏
  • 1篇黄贤君
  • 1篇周军
  • 1篇李梅娜
  • 1篇许森

传媒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实用休克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5~275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不夹闭;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采用夹闭SMA60min,再灌注60min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预处理组(IPr组)夹闭SMA 10min,再灌注10min,余同I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夹闭SMA 60min后,再灌注30s,缺血30s,反复3次,再灌注60min;缺血预处理-后处理组(IPr-IPo组)先行缺血预处理,再行缺血后处理,操作过程同IPr组和IPo组。于再灌注60min时各组取肠粘膜组织,观察肠粘膜形态并行Chiu评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采集动脉血样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Chiu评分、MDA含量、MPO活性、血浆TNF—α与IL-6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IIR组比较,IPr组、IPo组及IPr-IPo组Chiu评分、MDA含量、MPO活性、血浆TNF-α和IL-6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与IPr组和IPo组比较,IPr-IPo组Chiu评分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IPr组与IPo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较单独应用时效果好。
刘克玄李云胜王钟兴刘家欣黄文起吴伟康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
右旋美托咪啶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分别复合七氟醚及丙泊酚对全麻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双盲分为4组:七氟醚+生理盐水组(S组)、丙泊酚+生理盐水组(P组)、七氟醚+右旋美托咪啶组(SD组)及丙泊酚+右旋美托咪啶组(PD组)。右旋美托咪啶用生理盐水稀释成4μg/ml,诱导插管后以3μg·kg-1·h-1静脉泵注10min,再以0.3μg·kg-1·h-1恒速维持至手术结束。S组及P组则于诱导插管后按相同速度静脉泵注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术中调节各组七氟醚和丙泊酚用量,以维持BIS在45±5。术后记录患者停药至睁眼的时间,并用短期定向记忆实验测量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术后苏醒期,S组、P组和SD组的睁眼时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PD组患者睁眼时间较其他3组显著延长(P<0.05)。术前及术后60min,4组患者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旋美托咪啶不会影响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恢复,但它会延长静脉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
刘家欣黄贤君李晓鹏刘克玄李偲
关键词:右旋美托咪啶七氟醚丙泊酚腹部手术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成人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效果的荟萃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成人严重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数据库收集EGDT对成人严重感染性休克或脓毒症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截至2017年8月11日,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4个研究,共3911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与常规治疗相比,EGDT治疗成人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OR=0.93,95%(71:0.81~1.08,P=0.33)。EGDT在静脉输液量(MD:0.44,95%CI:0.18~0.71,P=0.001),需要输注红细胞(OR:2.78,95%CI:1.67~4.62,P〈0.0001)、血管收缩药(OR:1.39,95%CI:1.22~1.57,P〈0.00001)、多巴酚丁胺(OR:6.59,95%c,:4.85~8.95,P〈0.00001)和ICU的患者(OR:2.10,95%CI:1.63~2.71,P〈0.00001)方面均比常规治疗组高,而对于机械通气(OR:1.03,95%CI:0.91~1.18,P=0.62)、’肾替代治疗(OR:1.04,95%CI:0.84~1.28,P=0.74)和住院时间(MD:-0.20,95%CI:-1.47-1.07,P:0.76)方面,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EGDT并不能改善严重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陈婉媚张涛刘家欣黄文起
关键词: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感染性休克脓毒症死亡率
肠缺血后处理抑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肠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对照组),仅分离而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肠I/R损伤组,阻断SMA1 h后再灌注1 h;缺血预处理(IPC)组,在长时间阻断SMA前预先阻断SMA10 min然后开放10 min;缺血后处理(IPo)组,在阻断SMA1 h后连续进行3个循环的开放SMA30 s/阻断SMA30 s(总时间为3 min),然后开放1 h;延迟后处理(delay)组,在再灌注3 min(IPo的总时间)后行3个循环的30 s缺血/30 s再灌注的缺血后处理,余同IPo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于再灌注1 h后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形态学的变化,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并计算肺通透性指数,称肺湿重及干重并计算肺含水率,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检测血清TNF-α及IL-6的浓度。结果:缺血后处理与预处理都能显著改善肺损伤,显著降低肺通透性指数及肺含水率,同时降低血浆TNF-α与IL-6的浓度、肺组织MDA含量及MPO活性,升高SOD活性。后处理被延迟3min后,其肺保护作用消失,且不能显著改变上述指标。结论:缺血后处理与预处理都具有抗肠I/R后肺损伤的作用,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肺内聚集及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而且,再灌注早期后处理对肺的保护作用最关键。
刘克玄李毅李云胜刘家欣黄文起吴伟康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急性肺损伤氧化性应激
缺血预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分离、鉴定缺血预处理(IPC)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Ⅱ/R)肠黏膜损伤相关蛋白,探讨其肠保护分子机制。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Ⅱ/R组和IPC组。Ⅱ/R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再开放60min;IPC组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前先阻断20min后再开放5min。余同Ⅱ/R组。再灌注结束即刻刮取肠黏膜,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 Master 2D Elite 5.0图像软件进行分析。应用基质辅助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数据库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明确其生物学功能。结果双向电泳发现,Ⅱ/R组及IPC组分别有蛋白质点(1404±20)个和(1338±20)个。10个点进行质谱分析,8个蛋白质点经过检索与已知蛋白质匹配.这些蛋白功能涉及到抗氧化、抑制凋亡及改善能量代谢。RT-PCR分析提示IPC上调醛糖还原酶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提示IPC上调醛脱氢酶的表达。结论比较蛋白组学研究揭示IPC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了一些具有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及改善能量代谢作用的蛋白有关。
刘克玄李云胜王钟兴李偲刘家欣黄文起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小肠蛋白质组学
一种基于Whisper模型的住院医师临床口试智能评分方法
一种基于Whisper模型的住院医师临床口试智能评分方法,包括根据测试语音数据建立训练数据集,训练数据集和文本标签翻倍;生成f*512*512规模文本标签矩阵;样本翻倍的音频数据特征矩阵输入两个连续的一维卷积层并使用GE...
刘家欣卢振耀郭隽英吴晓丹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帕洛诺司琼对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并术后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洛诺司琼组(P组)和托烷司琼组(T组)。手术结束前30min,P组患者缓慢静注帕洛诺司琼0.25mg,T组患者缓慢静注托烷司琼6m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h、48hVAS及Ramsay评分、恶心呕吐的程度,计算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同时记录患者腹胀、头痛、椎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及48h的VAS及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患者术后24h的恶心及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80.0%和73.3%,T组分别为63.3%和60.0%;P组患者术后48h的恶心及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0.0%和93.3%,T组分别为66.6%和63.3%。两组患者术后24h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患者术后48h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明显优于T组患者(P<0.05)。帕洛诺司琼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结论腹部手术后24h内,帕洛诺司琼预防吗啡硬膜外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的效果与托烷司琼相当,但术后48h预防恶心呕吐的效果优于托烷司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轻,安全性好。
邬艳刘家欣李毅许淼李偲
关键词:帕洛诺司琼恶心呕吐
程序性坏死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评价程序性坏死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Necrostatin-1组(Nec-1组)和溶剂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24 h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仅分离血管;Nec-1组及DMSO组分别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前30 min时腹腔注射Necrostatin-1 1.0 mg/kg或等容量二甲基亚砜.于再灌注24 h时取肠组织,观察肠粘膜形态学并行Chiu评分,开胸经心尖取血样2ml,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粘膜组织活化的cmpase-3蛋白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DMSO组及Nec-1组Chiu评分和血清DAO活性升高,肠粘膜组织活化的caspase-3蛋白和RIP1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I/R组和DMSO组比较,Nec-1组Chiu评分和血清DAO活性降低,肠粘膜组织RIP1蛋白表达下调(P<0.05),活化的caspase-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性坏死参与了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杨文静温仕宏凌逸虹刘家欣沈建通李云胜刘克玄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细胞死亡
每搏量变异度与校正左室射血时间作为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容量管理指标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比较每搏量变异度(SVV)与校正左室射血时间(LVETc)用于不停跳(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术中容量管理指标的价值以及容量管理的氧合效果。方法择期OPCAB手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SVV组(S组)以SVV为容量管理目标;LVETc组(L组)以LVETc为容量管理目标。S组:维持术中SVV在8%~12%。L组:当LVETc<0.35 s时,输注6%羟乙基淀粉3 m L/kg,LVETc>0.4 s时暂停补液。记录打开心包时(T0)、进行左前降支搭桥(T1)、钝缘支(T2)和后降支搭桥(T3)心脏位置固定后5 min的每搏量(SV)、心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全身血管阻力(SVR)和SVV。记录液体总量、手术时间、术中尿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Lac、血糖,计算DO2I、VO2I。术毕记录血管活性药物总用量、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尿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的输液总量大于L组,S组各时间点SVR均低于L组(P<0.05),S组心指数(CI)在打开心包前和吻合前降支时高于L组,但SVI有降低趋势。虽然S组在T1、T2时间点DO2I较L组更高(P<0.05),但两组VO2I差异不明显,代谢指标Lac以及术后心血管事件亦无显著差异。L组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使用去氧肾上腺素的患者及平均用量更多。结论对于OPCAB术,SVV和LVETc都能够有效指导围术期容量治疗,防止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但以LVETc为容量管理目标可以减少输液总量,在维持灌注目标的同时,减少组织间隙液体负荷,对更快恢复脏器及肠道功能以及快速康复有利。
梁冰曹阳罗建华张艳王琳刘家欣
关键词: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每搏量变异度
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腹主动脉瘤手术病人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腹主动脉瘤手术病人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病人62例,性别不限,年龄54~72岁,体重指数21~36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31):对照组(c组)和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组(RLIP组)。RLIP组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前将左上肢用袖带加压至200mmHg5min后袖带放气5min,重复2次。分别于气管插管后10min(To)、主动脉开放后30min(rrJ)、术后4h(T2)、8h(T3)、12h(T4)、24h(T5)时采集动脉和静脉的血样,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 O2)和呼吸指数(RI),并测定静脉血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浓度、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分别于上述时点记录气道峰压(P peak)、气道平台压(R pla1)和呼气末正压(PEEP),以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s)和肺静态顺应性(Cd)。记录术后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RLIP组P A-a、RI和血IL-6、TNF—a和MDA的浓度降低,Cs、Cd和血SOD活性升高,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ICU停留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缩短(P〈0.05)。结论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可减轻腹主动脉瘤手术病人肺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反应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李偲李云胜刘家欣邬艳温仕宏周军许森刘克玄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呼吸窘迫综合征主动脉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