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淑霞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色素
  • 2篇化学分类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含量
  • 1篇中国近海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碳含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结构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土壤团聚体稳...
  • 1篇团聚体
  • 1篇团聚体稳定性
  • 1篇近海
  • 1篇类群
  • 1篇还田
  • 1篇还田方式
  • 1篇功能类群
  • 1篇HPLC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5篇刘淑霞
  • 3篇姚鹏
  • 3篇于志刚
  • 2篇邓春梅
  • 1篇刘玉涛
  • 1篇王呈玉
  • 1篇刘世杰
  • 1篇刘淑霞
  • 1篇甄毓

传媒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23年
为解决东北西部半干旱区因不合理耕作导致土壤结构性状变差及有机碳含量下降的问题,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在团聚体中的分布,以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东北西部半干旱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秸秆和改良土壤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采用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设置6个处理,包括轮耕(T1)、秸秆全覆盖(T2)、秸秆半覆盖(T3)、留高茬(T4)、秸秆碎混还田(T5)、未秸秆还田(ck)。秋收后采集0~20 cm耕层原状土,进行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T1、T3、T4、T5处理土壤,均以>2000μ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高,占全部团聚体的45%~50%(P<0.05),<250μ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小,仅占5%~11%(P<0.05)。与秸秆不还田(ck)相比,秸秆还田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与几何平均直径(GMD)有显著提高,其中T1处理增加最高;团聚体破坏率(PAD)、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值的变化为ck>T2>T4>T5>T3>T1;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增加幅度为18.37%~65.51%(P<0.05);除T4处理外,其他处理>2000μm和2000~500μm粒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2000μm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也得到提升,其中T1处理最高,为3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GMD、MWD值呈显著正相关。适宜的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并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大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不同还田方式中,轮耕还田方式效果最好,适合在东北西部半干旱区应用。
冯秋苹刘玉涛郭勇智王呈玉刘世杰刘世杰
关键词:还田方式土壤团聚体土壤结构
海洋浮游藻色素分析和化学分类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0年
综述了海洋浮游藻色素分析和化学分类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目前以色谱柱串联技术为基础的高分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已经成为色素分析方法的主要发展趋势。利用此方法对藻类特征色素进行再分析有助于获得对藻类色素分布的新认识。CHEMTAX是在宏观上对浮游藻进行化学分类的良好工具,采用多次运算的方式可以减少其对初始色素比值的依赖,使结果向"真实值"收敛,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指出研究以特征色素比值组合为基础的浮游藻精细化学分类方法,以及将以色素分析为基础的浮游藻化学分类应用于了解浮游藻功能类群在生源要素和生物矿物质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邓春梅姚鹏刘淑霞于志刚
关键词:化学分类
中国近海常见浮游藻色素生物标志物研究和应用
以色素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浮游藻化学分类方法快速、准确,能够实现大批量样品的测定,特别在微微型浮游藻种类鉴定和数量分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用化学分类方法研究浮游藻类的群落组成和丰度,主要依据各种浮游藻特征色素生物标志物的不...
刘淑霞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
环境条件对浮游藻色素特征的影响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色素分析的浮游藻化学分类方法已经成为从宏观上对浮游藻群落组成和丰度进行定量研究的良好工具。浮游藻化学分类方法的应用需要对藻类色素特征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特点有较充分的了解。本文对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光照和营养盐条件对不同藻种单位细胞色素含量、特征色素对叶绿素a比值的色素特征的影响,以及在淡水、高浑浊河口环境下,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非藻类色素引起的误差等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相关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
刘淑霞姚鹏于志刚
关键词:化学分类
基于诊断色素分析的胶州湾浮游藻功能类群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分析了2003年12月至2004年10月胶州湾18个站位7个航次的浮游藻色素组成(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使用岩藻黄素、多甲藻黄素、色素组合(别黄素+19'-丁酰氧基岩藻黄素+19'-己酰氧基岩藻黄素+青绿藻黄素)和玉米黄素作为特定功能类群的诊断色素指标定义了四个浮游藻功能类群(PFTs),即硅藻、甲藻、微型鞭毛藻和蓝细菌,并根据各浮游藻功能类群的诊断色素(组合)占诊断色素总量的比例研究了各功能类群在胶州湾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硅藻是胶州湾的优势类群(平均占65.8%),微型鞭毛藻次之(26.0%),甲藻和蓝细菌最低(分别为6.3%和1.9%)。基于诊断色素指标的浮游藻功能类群分析是一种简便的判断优势浮游藻类群组成和丰度的方法。
姚鹏于志刚邓春梅刘淑霞甄毓
关键词:功能类群HPL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