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武
-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0例中或重度OSA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另选15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试验组给予CPAP通气和一般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测定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与正常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GMP-140、vWF、D-D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浆AT-Ⅲ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或重度OSAS患者存在血栓的状态的血液学异常,CPAP通气对OSAS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有显著治疗作用。
- 冯洁美梁勇马吉联梁仕兰陈昌枝叶少武朱贵朝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血栓前状态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7例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叶少武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咯血
- 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膈肌疲劳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膈肌疲劳的恢复作用。方法 选择2003年9月-2005年8月住院的65例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按对照组与治疗组1:2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通气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d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AP)幅度。结果 对照组PNCT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8.130±0.710)ms比(8.270±0.410)ms;右:(8.072±0.690)ms比(8.350±0.390)ms,P均〉0.05];AP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0.414±0.141)mV比(0.590±0.140)mV;右:(0.414±0.135)mV比(0.550±0.170)mV,P均〈0.01]。治疗组PNCT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7.991±0.560)ms比(7.664±0.509)ms;右:(8.041±0.590)ms比(7.719±0.520)ms,P均〈0.01];AP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0.405±0.165)mV比(0.613±0.164)mV,右:(0.388±0.170)mV比(0.599±0.171)mV,P均〈0.01]。两组治疗前PNCT及AP幅度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PNCT有显著差异(P均〈0.01),AP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iPAP通气治疗可以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的膈神经传导速度,而常规医疗干预仅能提高膈肌的动作电位幅度。
- 陈昌枝梁勇叶少武冯洁美邹艺梁仕兰朱贵朝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膈肌疲劳动作电位无创正压通气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的机理。方法100例AECOPD呼吸衰竭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幅度,并同时检测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最大呼气流速(PEF)和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FVC、FEV1%、PEF、pH值、PaO2、PaCO2、PNCT及动作电位幅度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PNCT显著升高(P<0.01),PaO2升高,PaCO2降低(P<0.05),而FVC、pH值、动作电位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能改善AECOPD呼吸衰竭病人的膈神经传导速度,而常规医疗干预只能提高膈肌的动作电位幅度。
- 陈昌枝梁勇叶少武冯洁美邹艺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动作电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表达特征及干预研究
- 陈昌枝朱贵朝邵有和吴文彬覃家盟冯洁美黄进代叶少武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重要特征为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且不完全可逆。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世界银行...
- 关键词: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干预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 冯洁美梁勇马吉联梁仕兰陈昌枝叶少武朱贵朝
- 1、课题来源与背景、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睡眠期疾病,与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栓前状态(PTS),是血栓形成前的前期阶段,即血液高凝状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是...
- 关键词: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 膈肌肌电图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膈肌疲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AP)幅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膈肌疲劳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COPD组)治疗前后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测定PNCT及AP,并与同期22例健康志愿者(志愿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志愿组PNCT左右分别为(7·016±0·516)ms、(7·089±0·531)ms;AP左右分别为(0·508±0·131)mv、(0·573±0·134)mv。COPD组治疗前PNCT左右分别为(7·982±0·563)ms、(7·912±0·692)ms;AP左右分别为(0·405±0·165)mv、(0·388±0·170)mv。COPD组治疗后PNCT左右分别为(7·764±0·509)ms、(7·729±0·520)ms;AP左右分别为(0·613±0·164)mv、(0·599±0·171)mv。志愿组与COPD组治疗前PNCT及AP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志愿组与COPD组治疗后PNCT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A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COPD组治疗前后的PNCT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P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PNCT及AP的测定可以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膈肌疲劳,其中AP是检测膈肌的收缩疲劳,而PNCT则是检测神经肌肉连接点的传递疲劳。
- 陈昌枝梁勇叶少武邹艺冯洁美
- 关键词:膈肌肌电图膈肌疲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脂、血糖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患者血脂、血糖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0例中重度OS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选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CPAP,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测定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与正常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TG、TC、LDL、hsCRP、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G和hsCRP明显下降(P<0.01),HDL明显升高(P<0.01),TC、LD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OSAS患者存在血脂、血糖代谢紊乱,CPAP治疗可以降低TG、空腹血糖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HDL水平,对降低TG及LDL无明显作用。
- 冯洁美梁勇马吉联梁仕兰陈昌枝叶少武朱贵朝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血脂血糖
- 胸腔积液156例临床病因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胸腔积液病因多且复杂,可在多个系统疾病中发现。及时准确地明确病因对治疗及预后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11月我科收治的156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 朱贵朝陈昌枝叶少武黄进代覃家盟
- 关键词:胸腔积液临床病因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重度OSA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选15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OSAS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试验组给予CPAP,连续治疗6个月。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纤维蛋白原(Fg)和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低切变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与正常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试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OSAS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CPAP治疗可以改善OSA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血液黏度。
- 冯洁美梁勇马吉联梁仕兰陈昌枝叶少武朱贵朝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