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多靶点的靶向药物对黑色素瘤细胞影响的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多靶点的靶向药物对黑色素瘤细胞生存及转移能力影响的检测方法。检测过程分为对瘤细胞的处理,RT-PCR检测细胞转移相关基因PERK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细胞转移相关蛋白PERK的表达...
- 陆群英吴原戴利成
- 文献传递
- 梅毒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被引量:3
- 2005年
-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2 8例梅毒患者血清中Th1和Th2的水平 ,以探讨活动期和潜伏期梅毒患者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变化 ,及与正常人之间的区别。结果 ,梅毒患者血清中Th1、Th1 Th2显著降低 (P <0 .0 1) ,现症较潜伏梅毒Th1,显著降低 (P <0 .0 5 )。梅毒血清中Th1、Th1
- 吴原王贤军
- 关键词:TH1/TH2细胞因子梅毒患者潜伏梅毒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动期潜伏期
- 皮肤型红斑狼疮性1例
- 病史:患者,男,32岁。因"面部、双上肢皮疹3月"就诊。患者3月前出现面部双上肢部位皮疹,无明显瘙痒,疼痛,无发热,无关节痛。体格检查:.面部鼻部多发性红色斑疹、斑块,表面轻度角化,双上肢多发红色斑块,表面白色粘着性鳞屑...
- 钟华杰郭飞英吴原
- 伐昔洛韦长期与间歇抑制疗法预防生殖器疱疹复发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1年
-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或Ⅱ型通过性接触感染的一种常见、易复发、难治愈的性传播疾病.对于生殖器疱疹复发频繁的患者,临床上多采用抗病毒长期抑制疗法预防复发,如给予伐昔洛韦300mg,1次/d,疗程一般为6个月至1年.由于伐昔洛韦价格较高,长期使用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因此我科近年来采用伐昔洛韦间歇抑制疗法预防生殖器疱疹复发,以期降低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宋颖劼吴原
-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预防复发伐昔洛韦抑制疗法性接触感染
- 基因芯片对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PV亚型的检测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外阴尖锐湿疣(CA)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状况,为临床尖锐湿疣诊断及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77例CA患者和同期无外阴CA的64例对照宫颈脱落细胞中HPV-DNA亚型(包括5种低危型和18种高危型)。结果77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阳性64例,阳性检出率为84.4%,高于对照组的18.75%(P<0.01),共检测出12种HPV基因型别,其中低危型(HPV6、11、43、44)感染21例,占32.8%;高危型(HPV161、8、31、334、5、565、8、73)感染30例,占46.9%;高低危同时感染13例,占20.3%。结论基因芯片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适合临床HPV分型检测的方法。外阴CA患者宫颈HPV感染较为普遍,且高危型感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外阴CA患者在治疗疣体同时需进行HPV-DNA检测,必要时需进行相应治疗,以期较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 钱福初何建方章彤华吴原戴利成
-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基因芯片
- 结节病5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皮肤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通过对本科5例皮肤结节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误诊情况,治疗与疗效的分析,熟悉其临床特点。结果 5例结节病病人临床分型分别为皮下结节型、红斑型、丘疹型、斑块型、瘢...
- 钟华杰吴原
- 文献传递
- 172株解脲脲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解脲脲支原体药敏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用支原体分离培养药敏试剂盒对2007年8月-2009年3月的172株解脲脲支原体培养阳性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菌株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四环素类的药物敏感性最高,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四环素药物敏感性分别为97.67%、97.09%、9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其中交沙霉素80.23%,克拉霉素为73.84%;喹诺酮类的药物敏感性最低。结论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的交沙霉素和克拉霉素可作为临床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一线用药。
- 刘明章沈翠芬吴原张晓祥王翔
- 关键词:解脲脲支原体药敏试验非淋菌性尿道炎
- 迪苏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吴原
- 关键词:扁平疣疗效观察凝胶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卡介菌多糖核酸他扎罗汀凝胶
- 生殖器Paget病五例被引量:3
- 2006年
-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9-82岁。阴囊及其周围皮肤红斑,斑块,糜烂和瘙痒,病程3个月到2年。2例在外院按湿疹治疗无效,皮损范围渐大,1例伴有高血压病和前列腺增生,其余4例均无伴随疾病。
- 刘明章吴原平金良宋颖劼钟华杰徐炜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皮肤红斑湿疹治疗高血压病伴随疾病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4 IL-10 IL-13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1L-13)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急性期HSP悲儿58例,根据病情特点分为单纯型(皮肤型)及非单纯型(关节型、腹型、肾型)。其中单纯型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治疗(复方甘草酸苷组),非单纯型予波尼松片口服治疗(泼尼松组),两组患者均予氣雷他定糖浆抗过敏,复方芦丁片改善血管通透性,治疗时间均为2周,分別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L-10、IL-13水平变化。另选择同时间段本院体检健康儿童60例为对照组。结果波尼松组患儿治疗前血清L-4、IL-10、IL-1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复方甘草酸将组(P<0.05)。波尼松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4、IL-10、IL-13水平下降(P<0.05)。复方甘草酸苷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4、IL-10水平下降(P<0.05)。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低于泼尼松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下降(P<0.05)。复方甘草酸苷组总有效率77.6%,波尼松组总有效率85.7%。结论HSP患儿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血清细胞因子IL-4、IL-10、IL-13水平与HSP密切相关,检测相关指标水平并及早采取措施,对HSP的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复方甘草酸苷、泼尼松均可有效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病情严重程度。
- 谢晓蕾沈巍吴原黄美玲钟华杰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