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振

作品数:16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3篇嗅鞘细胞
  • 2篇心病
  • 2篇嗜中性粒细胞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人骨髓
  • 2篇人骨髓间充质...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肿瘤
  • 2篇粒细胞
  • 2篇脊髓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冠心病
  • 2篇冠心病患者
  • 2篇干细胞
  • 2篇病患
  • 2篇充质干细胞

机构

  • 15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柳州市工人医...

作者

  • 15篇吴振
  • 12篇韦晓谋
  • 8篇戴盛明
  • 4篇韦东
  • 3篇王曦
  • 3篇赵娜
  • 2篇徐友高
  • 2篇聂燕丽
  • 2篇邓婷婷
  • 2篇李锦华
  • 2篇曾卫龙
  • 2篇周素娴
  • 1篇卢海明
  • 1篇梁艳冰
  • 1篇李锦燊
  • 1篇杨春旭
  • 1篇黄世锋
  • 1篇谢德智
  • 1篇宋学明
  • 1篇廖桂红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柳州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的方法,建立稳定的hBMSCs体外扩增体系。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s表型、细胞周期、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hBMSCs贴壁生长,为成纤维细胞样,CD34/CD45阴性、生长曲线呈S型。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hBMSCs纯度较高,形态单一,生长稳定、增殖能力较强,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徐友高韦晓谋吴振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血小板活化因子、神经酰胺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的研究
周素娴戴盛明张红韦晓谋邓婷婷李锦华吴振温海芳邱宁郑芳
课题来源与背景: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约3倍,其中又有50%-75%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性质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大血管,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与...
关键词: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Exosomes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在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黄世锋张其顺戴盛明韦晓谋卢海明陈德伦谢德智宋学明吴振廖桂红
课题来源:该课题《Exosomes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在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应用研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桂科计字(2007)101号文件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桂科攻07101007, 同年获自...
关键词:
关键词:EXOSOMES树突状细胞中晚期大肠癌生物疗法肿瘤疫苗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2005年
选择适宜的种子细胞是骨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干细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还含有另一类干细胞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具有向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组织细胞分化的能力,如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分化的能力。
徐友高韦晓谋吴振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学研究神经外胚层成软骨细胞种子细胞
老年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韦晓谋戴盛明吴振王曦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高敏C反应蛋白
嗅鞘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的作用研究
2010年
目的体外研究嗅鞘细胞(OEC)调节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作用。方法从流产人胚胎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浓缩白细胞中分别培养OEC和DC。使用DMEM/F-12(5%FBS)培养基,在24孔板中进行10~3OEC、10~3OEC+10~5DC共培养、10~3OEC/10~5DC分室培养、10~5DC或者10~5DC+1μg/mL LPS。在37℃,5%CO_2条件下孵育,48 h后,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和DC,用ELISA试剂检测上清中的TNF-α和IL-12p40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DC成熟的表面标志物CD40、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过10^(-5)mol/L的阿糖胞苷筛选培养12 d,NGFRp75免疫荧光检测表明OEC纯度达到90%以上,RT-PCR检测OEC表达NGF、BDNF、GDNF。OEC作用于DC能够增强DC分泌TNF-α和IL-12p40的表达,DC成熟表面标志物CD40、CD80、CD86和HLA-DR表达增加;同时,细胞因子和成熟表面标志物在分室培养中表达量增加更为显著。结论 OEC体外可诱导DC的成熟,且这种作用为非细胞接触的作用而是OEC通过分泌的可溶性分子作用结果。
吴振韦东韦晓谋戴盛明
关键词:树突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和脂蛋白(α)对冠心病患者诊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HCY)和脂蛋白(a)[LP(a)]水平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异,探讨半胱胺酸血症和脂蛋白(a)对冠心病患者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组分别检测同型半胱胺酸和脂蛋白(a),同型半胱胺酸浓度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脂蛋白(a)浓度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HCY和脂蛋白(a)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和脂蛋白(a)与患冠心病危险性呈正相关,均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临床监测并控制CHD患者的HCY和脂蛋白(a)水平,对于CHD患者的的诊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韦晓谋戴盛明吴振王曦
关键词:同型半胱胺酸
剔除嗜中性粒细胞减少SD大鼠脊髓损伤诱导的急性肾损伤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嗜中性粒细胞的剔除减少SD大鼠脊髓损伤诱导肾功能损伤的作用。方法抗嗜中性粒细胞抗体处理SD大鼠24h后,对照组(A)仅切除椎板、抗血清未处理组(B)和抗血清处理组(C)行脊髓损伤术。术后24h,观察大鼠肾功能以及肾脏病变情况。结果术后24h,C组肌酐(Scr)、尿素氮(BUN)和丙二醛(MAD)水平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B组肾脏为典型大白肾,HE和PAS染色观察发现急性肾小管坏死症状,并表现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剔除嗜中性粒细胞可以有效地减少大鼠脊髓损伤引起的肾组织病变从而有效地保护肾功能。
韦东吴振韦晓谋戴盛明
关键词:嗜中性粒细胞肌酐尿素氮
多功能皮肤检测笔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皮肤检测笔,包括外壳、滴管、摩擦装置、刮除装置,外壳的上部安装放大镜;外壳上设置滑槽A、滑槽B、滑槽C;滴管、摩擦装置、刮除装置安装于外壳内,外壳的底端分别设有滴管口、摩擦装置出口和刮除装置出口;...
黄愉然夏传刚赵娜曾卫龙吴振梁艳冰韦秋银
文献传递
嗜中性粒细胞损害嗅鞘细胞神经修复功能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体外研究嗜中性粒细胞对嗅鞘细胞(OECs)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流产人胚胎中分别培养OECs、星形胶质细胞,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嗜中性粒细胞。6孔板中,1×106个OECs与1×103个嗜中性粒细胞共孵育48h后,观察OECs的细胞形态和凋亡状况,并收集OECs;RT-PCR检测NGF、BDNF及GNDF基因表达情况;通过OECs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相遇培养实验,检测OECs的迁移能力。结果共培养处理后,嗜中性粒细胞促使OECs凋亡,使OECs的NGF、BDNF及GNDF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在OECs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相遇培养实验中,形成迁移的明显边界。结论嗜中性粒细胞削弱了OECs在神经再生中的能力。
韦东吴振王曦韦晓谋戴盛明
关键词:嗅鞘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星形胶质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