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琪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2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植骨
  • 2篇置换术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1篇短节段
  • 1篇胸椎
  • 1篇胸椎骨折
  • 1篇生物型
  • 1篇矢状
  • 1篇矢状面
  • 1篇椎骨
  • 1篇自体

机构

  • 3篇解放军第82...

作者

  • 3篇吴琪
  • 3篇张穹
  • 3篇陶伟伟
  • 3篇朱建非
  • 3篇丁杰

传媒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保留骨量技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高保留骨量打压植骨技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初次THA中高保留骨量打压植骨THA42例(A组),常规THA42例(B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84例获6~35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A组在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5L(P〈0.05)。结论高保留骨量在初次THA中有明确的效果,远期随访中假体稳定性明显增加,下沉溶解率明显降低。
陶伟伟朱建非翟腊梅张穹丁杰石朋文吴琪
关键词:植骨
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自体骨打压植骨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对照组(未使用打压植骨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6~3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8.7个月,统计术后髋关节早期及末次随访时Hariis评分及VAS评分,复查X片观察髋臼下沉及松动情况并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在早期的Harris评分及Ⅵ峪评分无明显差别,而随访末期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中有明确的效果,远期随访中的假体的稳定性明显增大,下沉溶解率明显降低,临床疗效满意,其高保留骨量将逐渐成为今后关节置换的趋势。
陶伟伟朱建非翟腊梅张穹丁杰石朋文吴琪
长、短节段内固定系统在胸椎骨折术后矢状面矫形中的疗效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胸椎骨折术后长、短节段内固定系统在矢状面矫形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04-06-2012-06期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胸椎骨折145例,根据采用内固定节段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长节段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骨折)75例,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骨折)70例,全部病例经过6~36个月的随访,术后对其骨折椎体进行矢状面矫形的统计,采用JOA评分等指标,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结果采用长节段后路系统治疗胸椎骨折的观察组与短节段固定对照组在术后矢状面矫形的恢复上有显著差异,术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预后满意,大部分随访表明无需再次进行前路手术。
朱建非陶伟伟翟腊梅张穹丁杰石朋文吴琪
关键词:胸椎骨折长节段短节段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