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祥甫

作品数:339 被引量:1,361H指数:19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8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33篇专利
  • 20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8篇生物学
  • 85篇医药卫生
  • 65篇农业科学
  • 14篇化学工程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1篇病毒
  • 90篇基因
  • 82篇家蚕
  • 48篇克隆
  • 47篇多角体
  • 39篇杆状病毒
  • 37篇蛋白
  • 37篇多角体病毒
  • 34篇核型多角体
  • 33篇核型多角体病
  • 33篇杆状
  • 32篇核型多角体病...
  • 31篇细胞
  • 31篇基因表达
  • 28篇免疫
  • 26篇血吸虫
  • 26篇日本血吸虫
  • 26篇吸虫
  • 26篇抗原
  • 22篇杆菌

机构

  • 194篇中国科学院上...
  • 51篇浙江理工大学
  • 25篇浙江大学
  • 2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9篇中国农业科学...
  • 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3篇华东理工大学
  • 1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1篇生物化学研究...
  • 10篇苏州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浙江海宁丝绸...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275篇吴祥甫
  • 64篇张耀洲
  • 40篇杨冠珍
  • 35篇吕正兵
  • 31篇陈健
  • 27篇聂作明
  • 24篇林矫矫
  • 19篇周元聪
  • 17篇盛清
  • 17篇蔡幼民
  • 16篇王丹
  • 16篇朱承谟
  • 16篇李彪
  • 13篇傅志强
  • 13篇张志芳
  • 13篇李载平
  • 12篇袁勤生
  • 12篇刘金明
  • 12篇张传溪
  • 11篇杨卫东

传媒

  • 30篇蚕业科学
  • 18篇生物工程学报
  • 14篇病毒学报
  • 10篇生物化学与生...
  • 9篇上海免疫学杂...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7篇中国生物化学...
  • 6篇中国病毒学
  • 4篇Journa...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浙江理工大学...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浙江农业大学...
  • 2篇药物生物技术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 12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 10篇2004
  • 19篇2003
  • 23篇2002
  • 28篇2001
  • 35篇2000
  • 30篇1999
  • 21篇1998
  • 9篇1997
3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蚕JAB1/CSN5蛋白的基因克隆表达及亚细胞定位被引量:4
2009年
JAB1/CSN5是COP9信号复合体(constitutive photomorphogenic signalosome CSN)的第5个亚基,内嵌的JAMM基序是CSN参与蛋白的泛素化降解途径并调控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的异构酶活性位点。在家蚕蛹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一条基因序列,其ORF长度为1047 bp,预测编码蛋白含有JAB1/CSN5保守结构域JAB-MPN,因此命名为BmJM。将BmJM基因的ORF插入到载体pET-28a(+)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BmJM,于E.coliRosetta菌中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以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大白兔获得BmJM的多克隆抗体,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BmJM基因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中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发现BmJM蛋白在家蚕5龄幼虫的生殖腺表达量最高,而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少,由此初步揭示了JAB1/CSN5在家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亚细胞定位测定表明BmJM蛋白在细胞质近核区域含量最高,在细胞核中也有分布。
许红姚斐盛清吕正兵陈健聂作明王丹刘立丽沈红丹舒建洪舒特俊陈剑清吴祥甫张耀洲
关键词:家蚕基因克隆荧光定量PCR亚细胞定位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在鸭体内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研究反义核酸的抗病毒作用。方法设计合成了针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前S(PreS)基因区第951968位核苷酸的硫代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以20μg/g体重/日剂量对3只腹腔感染DHBV52毒株后,血清DHBsAg及DHBVDNA阳性鸭连续静脉注射10天,同时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另3只感染鸭作为对照。结果对照鸭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清DHBsAg及DHBVDNA阳性未见明显改变,肝组织DNASouthern杂交在30与23kb左右杂交信号明显。注射ASODN鸭在10天后,2/3鸭血清DHBsAg及DHBVDNA量显著降低,3/3鸭肝组织中30kb左右的杂交信号显著减弱,23kb左右未见杂交信号。结论说明该段ASODN在鸭体内能部分抑制DHBV的复制与抗原表达。
何丽芳吴祥甫陈常庆陈常庆姚忻陈波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治疗
大肠杆菌CaiDE的克隆测序及表达研究
2001年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从大肠杆菌K12s基因组DNA中扩增大肠杆菌肉碱消旋酶及相关酶基因CaiDE ,将其克隆到克隆载体pBluescriptSK中 ,该基因有 15 0 0bp ,与文献报道相比 ,有 2 1个核苷酸不同 ,相应翻译的氨基酸有 11个差异。将该基因重组到corE1为复制子 ,T7为启动子控制下的表达载体pET 2 4a(+)中 ,构建表达质粒pETCaiDE ,转入大肠杆菌BL2 1(DE3)中 ,经 1mmol/L异丙基硫代 β D 半乳糖苷 (IPTG)诱导后进行SDS PAGE分析 ,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 32 0 0 0和 2 6 0 0 0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质的比例分别为 10 %和 5 %
范立强袁勤生吴祥甫
关键词:肉碱消旋酶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大肠杆菌
新的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其编码序列及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OPG-372蛋白,编码OPG-372蛋白的DNA序列和经重组技术产生这种OPG-372蛋白的方法。OPG-372蛋白是OPG的变体。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OPG-372蛋白的用途。...
吴祥甫杨冠珍何志勇
文献传递
干扰素-胸腺肽融合蛋白及其制法
吴祥甫
本发明提供了干扰素与胸腺肽的融合蛋白(IFN-THY融合蛋白),编码该融合蛋白的DNA序列,含该DNA序列的载体,含该载体的宿主细胞,用基因工程制备该融合蛋白的方法,以及含该融合蛋白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IFN-THY融...
关键词:
关键词:干扰素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P10基因启动子结构与功能分析被引量:5
1995年
前文曾报导过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P10结构基因和启动子全顺序 ̄[1]。经突变法消除起始码ATG,并分离上游-230位-+1位含完整启动子片段,在此P10启动子片段后拼接报导基因(昆虫荧光素酶基因,Luc,Luciferase)构建成表达质粒pBmp10-Luc。质粒pBmp10-LucDNA转染有野生型BmNPV感染的家蚕Bm-N细胞可测出Luc基因的瞬时表达。由启动子5’端(-230位)向Luc基因节律缺失删节,获得缺失至-135、-111、-38位的各质粒(pBmp10-135Luc、pBmp10-111Luc、pBmp10-38Luc)。功能检测证实除pBmp10-38Luc外,其它质粒都有Luc基因瞬时表达,说明-38--111位结构顺序是P10启动子功能所必须的。在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AcMNPV)感染的BmNPV非敏感细胞Sf-9中也得到相同的结果,说明BmNPVP10启动子和AcMNPVP10启动子的调节因子可能是相似的。
张燕张颖张志芳吴祥甫
关键词:家蚕核多角体病毒启动子
大鼠甘氨肽α-羟化单氧酶在昆虫细胞中的活性表达被引量:2
1998年
将编码大鼠甘氨肽α-羟化单氧酶(PHM)cDNA基因,插入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表达载体pBacPAK8,构建成表达质粒pBacPHM2,与修饰的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BacPAK6线性化DNA共转染秋粘虫细胞Sf21,通过同源重组,得到在核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控制下的PHM基因的重组病毒BacPHM。用BacPHM感染Sf21细胞,无血清培养上清在72小时后检测到酰胺化酶最高活力;用细胞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表达产物,胞内及胞外培养上清液中均显示有约41kD的PHM表达产物,胞内、胞外产量分别约为5μg/105细胞数、1μg/ml培养基/105细胞数,且分泌至培养基中的酶活力远高于胞内。
江智红黄荣杨宇虹吴祥甫李伯良王德宝
关键词:酰胺化核多角体病毒活性表达PHM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家蚕体中的高效表达被引量:16
2000年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调控红系干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糖蛋白激素。将合成的EPOcDNA插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Ⅲ,使其置于Ph基因强启动子控制之下,获得了转移载体pBlueBacEPO。将pBlueBacEPODNA与野生型BmNPVDNA共转染BmN细胞,经空斑纯化,获插入EPOcDNA的重组病毒rBmNPVEPO。经Sonthern杂交和PCR扩增鉴定证明人EPO基因已正确组建于BmNPV的预定位置。将重组病毒rBmNPVEPO穿刺接种5龄幼虫和蛹,收集感染第3~5d的幼虫血淋巴和3~65d蛹血淋巴。用ELISA检测幼虫血淋巴中EPO表达量高达62800u/mL,蛹血淋巴中表达量达74000u/mL。Westernblot结果显示幼虫血淋巴和蛹血淋巴均有一条明显的免疫杂交带,分子量均约为26kD。用TF1细胞对幼虫表达产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每毫升血淋巴中EPO活性约为63000u。
张传溪姜育蕾胡萃吴祥甫
关键词:家蚕基因表达
蚕生产重组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制备口服药物的研究
张耀洲吴祥甫
关键词:糖蛋白激素
文献传递
鲎血细胞中脂多糖结合蛋白TALF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TALF(Tachyleusanti lipoposaccharidefactor)对细菌内毒素 (LPS)的核心部分有抑制作用。研究TALFcDN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首先将TALFcDNA基因分别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 4T 2、pET2 2b、pET2 8a中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转化于大肠杆菌BL2 1 (DE3)。结果表明克隆于pET2 2b、pET2 8a中的TALFcDNA基因没有表达 ,而融合了GST的TALF基因 (GST TALF)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并形成包涵体。从 1L培养基中可获得 4mg纯度为 91 %的GST TALF融合蛋白。经复性和纯化后的融合蛋白GST TALF几乎检测不到抑菌活性及LPS中和活性 。
王东宁孙向军张惟杰吴祥甫
关键词:融合蛋白包涵体变复性抑菌活性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