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风金 作品数:46 被引量:166 H指数:7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451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跟外侧皮瓣转位治疗跟后皮肤缺损 2005年 胡万华 钟桂午 张勇 周风金关键词:皮肤缺损 转位治疗 皮瓣转位 跟腱外露 足跟部 骨外露 脊髓损伤局部表达NgR的巨噬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从脊髓损伤局部分离培养巨噬细胞,并鉴定其表达Nogo受体(Nogo receptors,NgR)情况。方法胰酶消化大鼠损伤脊髓组织获取其脊髓损伤局部巨噬细胞,细胞贴壁后用添加5%胎牛血清的RPM I 1640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点,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其是否表达CD68及NgR。结果原代培养的巨噬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呈圆形、椭圆形等,可存活约3周,表现为CD68抗原阳性,多数细胞NgR抗原阳性。结论成功地从脊髓损伤局部分离出巨噬细胞,多数细胞表达NgR抗原。 尹国栋 倪斌 周风金 杨军 郭翔 杨健 刘军关键词:脊髓损伤 巨噬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荧光抗体技术 关节间隙螺钉加寰椎挂钩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C1~C2关节间隙螺钉加寰椎椎板钩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2月,采用C1~C2关节间隙螺钉及寰椎椎板钩治疗合并寰枢椎不稳的齿状突游离小骨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13-69岁,平均35.2岁。其中,有明确外伤病史11例。所有病例均存在枕颈部症状,1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术前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B级2例;C级7例:D级6例;E级3例。术后定期随访,并对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3月所有病例枕颈部症状消失,X线及CT重建提示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寰枢椎序列良好,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C级4例,D级7例,E级7例。无因手术操作致椎动脉和脊髓损伤病例。无内固定脱落、断裂、退钉、假关节形成或寰枢椎不稳等并发症。结论C1~C2关节间隙螺钉加寰椎椎板钩是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合并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倪斌 周风金 谢宁 杨健 李松凯 郭翔 张峰 朱庄臣 刘军关键词:齿突尖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骨螺丝 趾长屈肌低位肌腹致踝管综合征1例 被引量:4 2004年 周风金 胡万华 周建兴关键词:踝管综合征 并发症 带蒂旋前方肌尺侧骨膜瓣移位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脱位 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探讨带蒂旋前方肌尺侧骨膜瓣移位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6例陈旧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病例,以带血管神经肌蒂尺侧骨膜瓣向远端尺背侧移位重叠缝合,紧缩分离桡尺远端关节。结果术后随访1.5~6年,X线片提示桡尺远端关节间隙基本正常,桡尺远端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术式方法简便,创伤小,移位肌骨膜瓣愈合后可有效稳定桡尺远端关节,是修复桡尺远端关节脱位有效的方法。 钟桂午 周风金 闫毅 于杰 宋一平关键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 疗效 椎板部分切除,保留后柱结构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保留脊柱棘突、棘上韧带等结构,椎板部分切除,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手术中保留棘突、棘E韧带复合结构的方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结果:经过1~4年的随访,临床效果良好,无相邻椎体... 胡万华 钟桂午 周风金 张勇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第四腰动脉背侧支髂骨瓣移位植骨治疗下腰椎不稳 被引量:2 2002年 陈日景 钟桂午 周风金 宋一平 廖进民关键词:下腰椎不稳 齿状突游离小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2 2008年 齿状突游离小骨是齿状突畸形最常见的类型.是指周边为皮质骨的小骨取代了正常的齿状突.与枢椎椎体之间无骨性连接。由于齿状突游离小骨的临床症候多样,且该处解剖结构复杂.在影像学上相互重叠遮挡,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随着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及临床文献报道例数逐渐增多,对齿状突游离小骨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笔者从齿状突游离小骨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的文献作一综述。 周风金 倪斌关键词:临床症候 齿状突畸形 骨性连接 影像学 皮质骨 新型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背景:寰枢椎融合是目前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主要修复方式,但是其前提是牺牲寰枢椎活动为代价,特别是旋转功能。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是一种既可以维持寰枢椎稳定性,又可保留寰枢椎活动功能的方法,其生物力学特点与传统融合术之间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寰枢椎不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验证该新型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择1名31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采集从枕骨底到第3颈椎(C0-C3)的CT数据,应用Simpleware3.0、Geomagic 8.0、Hypermesh 10.0、Abaqus 6.9、Rhino 4.0软件构建有限元模型。施加1.5 N·m的纯力偶矩,使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方向上运动,将模型的椎间活动度与文献报道的体外生物力学实验数据相比进行验证。建立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模型,对比两种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工况下的椎间活动度,记录下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的SMise应力云图。结果与结论:(1)实验建立了健康人的上颈椎(C0-C3)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206 747单元,72 500个节点,其外形逼真,椎间活动度与文献报道的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吻合;(2)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C1-C2节段前屈、后伸工况的活动度与传统钉棒内固定系统模型相似;(3)在左右侧屈工况下,传统钉棒内固定系统模型C1-2间的侧屈活动度明显受限,而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的活动度比寰枢椎脱位模型有所增加,与正常寰枢椎模型基本相同;(4)在左右旋转工况下,传统钉棒内固定系统模型寰枢椎之间的旋转活动度基本消失,而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其活动度虽有所减少,但仍保留大部分旋转活动度;(5)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在螺钉与连接棒� 杜诗尧 周风金 倪斌 陈博 陈金水关键词:数字化骨科 寰枢椎不稳 有限元分析 大鼠脊髓损伤后NgR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对其吞噬作用及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体外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表达Nogo蛋白受体(Nogo receptor,NgR)的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其对损伤神经元再生的作用。方法将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分别加入表达NgR的巨噬细胞、空载巨噬细胞及正常巨噬细胞中,应用Western blot比较这3组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3组巨噬细胞加入损伤神经元中培养,采用MTT法及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含量,比较3组巨噬细胞对损伤神经元轴突再生的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NgR的巨噬细胞组吞噬作用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比色法及LDH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表达NgR的巨噬细胞组吞噬作用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R的表达在体外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表达NgR的巨噬细胞可促进神经损伤后的轴突再生。 朱庄臣 焦伟 倪斌 周风金 刘军 王飞 郭翔关键词:脊髓损伤 巨噬细胞 神经再生